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知识整体化课程设计构想

2020-09-10王悦汪海鸥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

王悦 汪海鸥

摘  要:为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本文提出将知识整体化的理念应用于传统的建筑学设计课程,并以辽宁科技大学“小别墅设计”课程为例,梳理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知识整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知识整体化为教学理念的课程构想,从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环节对课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加强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社会需求;整体化;小别墅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030-03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由“分配主导”模式逐渐转向国际化的职业人才“竞争主导”模式 [1],社会的人才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熟练掌握单一学科专门型人才转向掌握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综合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和 “跨界整合能力” [2]。此外,社会由经济扩张逐步回归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實践活动,也从创造“场所”转向关注“社会”问题,体现了从创造物质转向探索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要求人才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社会道德和责任。社会需求不断发展与变化,不断促使教育理念的发展与革新。

知识整体化可以将全部知识看成是“网”,单个知识点可以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既能够保持学科内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能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的、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多向思维,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其多项能力协同发展 [3]。

知识整体化教学理念适用于完整的课程体系,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本文以辽宁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小别墅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应用知识整体化的理念对传统课程教学方案进行重构。

一、传统小别墅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与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是48学时专业必修课。教学方式以理论讲述与设计指导为主,教学过程是:先发放任务书,讲解设计要点,再进行指导设计,最后评图。传统的教学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 单一的课程目标、被动的教学过程和低效的教学反馈导致知识“碎片化”传递;

2. 设计任务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轨;

3. “假题真做”的作业模式使学生欠缺“社会责任”意识。

二、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知识整体化为教学理念的课程构想

以社会需求为课程教学目标、以知识整体化为教学途径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梳理:课程教学旨在为学生搭建整体化的小别墅设计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能力需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一)整合课程目标

基于社会需求,运用整体化的理念,将单一的课程目标整合成系统的、多维度的课程目标。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注重设计构思训练,使学生逐步树立功能意识、空间意识和环境意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应用整体化理念对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应加入“建筑与人、社会”关系的内容,并且通过设计表现出来。为配合社会需求,教学应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有一定的训练与培养。

(二)调整授课内容

应用整体化的理念时,要关注知识点之间、课程之间、专业之间、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 [4]。应用知识结构一体化搭建该课程知识体系时,教师应对建筑设计要素、建筑设计方法与工程制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知识架构逻辑清晰、严谨、完整。理论授课时,除了讲解该课程知识点,也应注意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联。在授课时,加强对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等先修课程的深度融合,同时对后续的课程知识点进行铺垫。除了课程之间的融合,也要增加交叉专业的融合。设计指导书增加对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环境设计的任务点。就建筑美学、建筑技术、建筑环境、建筑经济等建筑相关领域给学生提出基础性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完整认知,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观点。

虽然将授课内容更加系统化,但也应根据课程设置对象和所处教学阶段,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三)改变授课模式

2018年国家推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推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教与学的多样化 [5]。由传统的教室授课增加了线上授课、线上线下混合等形式,课堂教学方式增加了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师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加,学生可学习的平台不断拓展,可自学的知识增加,可接触的领域扩大,可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可将课程教学分为四个环节:理论讲授——研讨——指导——考核与反馈。

第一阶段:理论讲授环节重视知识点的系统性,可利用线上教学,整合别墅设计的相关知识点。除了对别墅设计着重介绍,还需对相关课程,如建筑物理、建筑结构等;对相关学科,如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做简要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知识框架,为学生后续的研究问题提供一些范围。

第二阶段:设计研讨与指导线下同步进行,加强课程互动性与体验感。互动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情景式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学生互为业主,课前发布不同角色的责任和目标,学生提前收集资料与研讨问题,指导课上由教师引导同组讨论和研讨方案。教师根据学生遇到问题,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课下由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7]。这种情景式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对不同角色有更充分的体验,增加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让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意识,学习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第三阶段:考核与反馈采用小组成员互评及先反馈后考核的机制。以往作业只由教师进行打分,这种形式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受教师的主观评价的影响,而此次教学设计以客观性为目标,增加生生互评环节。此外,采用先评图给反馈,后考核的机制。评图时,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给予反馈,然后绘制成图,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反馈,及时调整作业,同时确保最终的学习效果。

(四)优化考核方式

该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由平時成绩和作业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和设计阶段草图组成。成绩评定都落到了绘图层面,导致学生只关注功能平面和图纸表达,忽略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与他人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整体化的理念对考核方式进行优化,考核方法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优化后,平时成绩由课堂参与度、研究课题、草图三部分组成,其中,课堂参与度考核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体现出的个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研究课题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路径、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草图考核学生问题解答与图纸转化能力。最终成绩由方案的构思与创意、设计的深度和制图与表达组成,其中方案的构思与创意考核学生建筑设计能力,设计的深度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图与表达考核学生基本功和图纸表达能力。优化考核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展个人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三、结论

建筑教育理念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不断革新,高校应将整体化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该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可以从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本文虽然提出具体的课程构想方案,但尚未讨论实现整体化教学的关键环节,以及如何评价教学成果。希望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为未来的研究进行铺垫。

参考文献:

[1] 张长锐. 基于职业适应性的建筑教育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6:3.

[2] 刘坤,樊增广,李继怀,邬晓娟. 基于创新创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知识整体化教育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2018(03):42-46.

[3] 刘坤,李继怀. 基于知识整体化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J]. 现代教育管理,2016(07):104-109

[4] 黎德扬,高建明. 树立教育整体化观念 提高教育的应变能力[J]. 高等建筑教育,1985(01):81-8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8-04-13].http://xuebao.ncwu.edu.cn/xxb/upload/files/2019/4/23105426283.pdf.

[6] 罗瑜斌,哈柍,黄梦怡. 建筑设计课程学生分类教学方法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1):127-132.

[7] 李晓雯,韩建华. 情境创建教学法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设计,2020,33(03):102-104.

(荐稿人:汪江,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
装饰材料与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论我国法务会计人才的供需情况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系列考试的社会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