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0-09-10张浩李士华

客联 2020年10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体系构建京津冀

张浩 李士华

【摘 要】为了避免高职院校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时间上的“季节性”、内容上的“单薄性”、观念上的“滞后性”、体制上的“缺陷性”、课程上的“随意性”、师资上的“非专业性”等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维度构建京津冀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包括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网络体系。二是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场所建设等。

【关键词】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女大学生;京津冀

一、构建京津冀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缘由

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中也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由此可见,创业与就业指导活动,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更是国家创新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创新创业的“导航仪”和“催化剂”。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职业指导工作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就业和创新创业工作发展迅速,但是其的体系还不完善。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如徐明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见《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1月)等文章多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设想,对实际情况的实证性研究还不够;黄昌建的“高校全程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等研究有的是对普通本科院校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进行的探讨,也有的所构建的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的体系还不全面,还有的局限于“就业指导”而没有升华为全面的指导。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女子高等职业院校,也是河北省首批命名的女性创业培训基地之一,强化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构建系统、科学的高职院校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体系,是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实践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是实现和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立足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着眼京津冀,聚焦于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力求解决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时间上的“季节性”、内容上的“单薄性”、观念上的“滞后性”、体制上的“缺陷性”、课程上的“随意性”、师资上的“非专业性”等问题,以创立全程性、全方位、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立体性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体系。因此,本研究所探索的京津冀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和服务体系,具有十分突出的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

二、京津冀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特征

与其他的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相比,本研究构建的京津冀女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征:

(一)注重体系研究,以系统论的观点全方位的看待和解决女性大学生职业和创业的问题

所谓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我们强调高职院校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必须成体系化,其目的就在为了避免高职院校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时间上的“季节性”、内容上的“单薄性”、观念上的“滞后性”、体制上的“缺陷性”、课程上的“随意性”、师资上的“非专业性”等问题,以创立全程性、全方位、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立体性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体系。

(二)注重實践性研究,以动态性的实践性的观点看待和解决女性大学生职业和创业的问题

实践性强是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同样,人力资源市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现状,并且在对多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做了充分的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课题。因此,注重分析市场岗位的供给和学生主体的需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构成了本课题的一大特色。

(三)注重女性特色研究,以女性大学生就业研究为切入点来透视和解决大学生职业和创业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女性大学生就业更难,以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本研究有针对性的对女性群体的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及就业指导等相关理论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这种探讨不仅仅停留在横断面上,而且是一个纵向的教育过程,它从培养目标到相关课程的设置,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从职业能力培养到人文素质提高,从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到职业道德教育。

(四)注重创新能力研究,以创新的思维看待和解决女性大学生职业和创业的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研究注重创新,创新贯穿于本课题的研究的始终。这种创新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在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更重要的体现在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使其真正具备创新能力,以便在当前就业十分艰难的浪潮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占据一席之地。

三、京津冀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一)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1.构建课堂教学类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

将此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保证此课程的系统性和持久性,真正体现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此类课程包括面向低年级的认知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面向高年级的创业教育、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和适应社会的课程,还有职业能力拓展的课程。

2.构建社会实践类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

此类课程包括:职业体验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联系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创建职业体验实践基地和相应的教学大纲;职业调查课程,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企业实习、专门机构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类职业调查,并形成职业认知报告。

3.建设网络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注重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与相关课程渗透

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制作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的相应课件,实现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的“信息化”、“网络化”,在网上建立信息资源平台,以达到信息量最大化,为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拓宽渠道。此外,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与各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与相关的行业、职业、岗位的内在关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業观,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1.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队伍

按照学生比例确立相应数量的专职或兼职的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并加强对师资的专业化培训,建立起稳定而合格的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学与服务队伍。同时,建立社会成功人士、企业家、知名校友等优秀社会人才担任校外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员的制度,并定期请他们到学校开展指导讲座。

2.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场所

包括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多媒体报告厅、资料与信息查询室、面试洽谈室和各种双选会场。使群体辅导与个体咨询并重,以便关注每位大学生的成长,帮助每位学生根据社会和自己的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成才道路,以及为他们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具体的帮助。

3.其他服务

包括建立网上职业测评系统,为广大女大学生提供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测评服务。成立女大学生职业协会。开展各种职业技能训练活动,如成立各种训练营,使他们成为学生中的骨干,有利于全校就业指导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彭霞.大学生就业政策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中的执行偏差及对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 肖建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王晋.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 黄勇,从玉华.大学生就业:从计划分配到币场“双选”[J] .国际人才交流.2014(3).

[5] 于春峨. 建国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沿革与职业价值观的演变[D]. 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6] 干旭.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8:17.

[7] 王岳森,范千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

[8] 华伟锋.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9(2).

[9] 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体系构建京津冀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探索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