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2020-09-10屈燕飞
屈燕飞
摘 要:创新能力不强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他们难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去对某些思维过程做出发散。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起点,它更是推进学生完成自我综合素养发展的一种基本素质。本文探讨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并由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因地制宜选择实验材料、适当改变实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教学探讨等策略去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养成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生物教学时,教师应理解到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新课程改革,对现有的高中生物课堂做出变革。努力探索学生在学习时的一些思维共同点,结合实验教学模式下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抓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做好自身创新能力发展。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某些问题
(一)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领域内的教学改革发展过程是越发迅速地,这也对教师的某些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迫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按照课本的单调讲解模式去对学生进行教学【1】。
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是高中生物实验课堂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没有被教师重视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成绩,其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是在被动学习过程中单调的接受知识而已,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形式化
伴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入,目前多媒体教学方案也成了教师教学可以利用的一种重要工具。但是很多时候,教师还是局限于应用多媒体去进行课件讲解,其实质并没有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手段。
教师简单的替换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没有按照一些新型思维去对学生做出引导。这样的形式化教学方案无法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优势,学生也难以在生物实验课堂上养成自身的创新能力。某些单调枯燥的生物实验教学手段是毫无优点的,它甚至还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二、高中生物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生物课程的构成基础成分就是实验,只有了解到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吃透生物知识。对于新教材内的一些探究实验来讲,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部分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另一类则不提供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掌握的知识往往是十分受限的,他们很难将某些独立实验进行到【2】。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只通过简单的实验方式去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发散自我思维,理解生物实验教学步骤。
例如在教學“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的实验”这一课程时,教师就给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提取叶绿体色素应该以植物的哪一部分作为实验材料?叶绿体色素能够溶解在哪一种溶液中?叶绿体色素中含有镁离子,其镁离子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怎样可以防止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汲取的叶绿体色素混合溶液中含有各种色素,怎样才能够把这些色素分离出来?这几个问题概括了本次实验的核心,学生透过问题也一下子就理解了教师所要教学的重点了。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要求学生探索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使学生搞懂叶绿素分离实验步骤。学生在学习时能知晓叶绿体色素存在于植物的叶片中,色素应该用乙醇溶液溶解。叶绿体色素中含有镁离子,而为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我们也会加入一些石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帮助学生接受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对于生物实验的深层次认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因地制宜选择生物实验材料
生物实验材料的选取直接决定着后期生物实验开展的成败,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着重生物实验材料选取。结合因地制宜选择生物实验材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每一次备课时,教师就要认真思考一下取材是否正确?结合一些实际条件,引导学生从本地区进行观察。努力发现一些新的实验材料,着重生物课堂实验方案转变,以求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3】。
例如在教学“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这一实验时,由于很难取得理想的实验材料,所以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也会遇到很多的操作错误。教师在选择时要尽量选择那些叶龄较大的叶片作为材料,之后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照实验操作去对其基本实验步骤进行了解。同样在教学“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教师可以选取石蒜根尖去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探讨“根对矿物质离子吸附作用”时,则采用麦冬的根。用荷叶制作叶绿素,进行分离提取。这些实验材料大多源于生活,它远比教材上规定的某些固定实验材料更具灵活性。这会鼓励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仔细审视现有实验课堂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去对学生进行教学。为了让生物实验顺利地进行,教师还应该在课下引导学生自主去种植某些菜园。让学生在种植菜园过程中理解到某些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适时改变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教材上的实验大多是一些经典生物实验,如果仅仅是按照教材上所给出的方法进行操作,那么生物实验课堂开展效果还是不够强烈的。某些实验由于材料的采集难度以及反应速度较慢等问题,学生很难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这些实验背后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教师在这时就不妨试着创新一下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以此消除原有生物实验课堂存在的一些弊端。
例如在教学“水分的渗透”这一实验内容时,虽说卵壳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半透膜材料,但是仅按课堂上的一些步骤去进行制取还是不够现实的。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展开共同探讨,对此实验做出优化。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鸡蛋去掉蛋清和蛋黄,留下蛋壳。之后再用清水洗净蛋壳,将其放入100毫升的烧杯。将盐酸和酒精按照1:1的比例去进行混合,在经过15分钟之后,把其倒入到蛋壳中,将蛋壳里的钙质全部进行溶解。又如在教学“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实验时,很多学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往往存在着用力过轻或者过重问题,其最后的结果不是将根尖细胞压得太烂就是根尖细胞不分散。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应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进行压片,先用镊子轻轻地按住盖玻片,之后再进行压片。很多学生通过仔细思考,之后也明显发现该种压片模式是更好的。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应试着改变一下传统的实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时讨论
通过直接的操作过程,学生会在操作过程中获取对于实验的最真实地感受。但是仅凭实验过程还是不够的,实验内容过后的实时讨论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学生时应给足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解生物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这会充分发挥出实验课堂教学应有的价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提取叶绿素”这一实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之后,就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叶绿素提取实验的原理是什么?你们觉得该实验有着怎样的改进步骤?同样在教学“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甘糖的作用”这一实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包括如下――你的预期结果是怎样的?你的实验过程是否与预期结果一样?如果不一样,请分析原因。本次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淀粉酶具有怎样的性质?你们能否在本实验中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这几个问题概括了淀粉酶对淀粉和糖作用的核心,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因为课堂上的茫然无措而无法知晓其知识点的构成部分了。教师在做完实验之后应增加一个适当的讨论环节,使学生理解到生物实验的操作要点。结合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内容较为复杂,如何在实验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需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努力冲破传统式生物实验课堂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跟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由做好实验讨论、改变实验方法、合适选择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等方案去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自我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振,刘淑华,程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000(002):115-115,116.
[2]葛秀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5,000(003):176-176.
[3]龚荔群.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00(00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