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0-09-10叶伟智
叶伟智
摘 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发展观、世界观、人文观的正确树立有着极强的指引作用。在新课程下,地理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理论新知的传授,也要加强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挖掘,以此来实现学生地理素质和总的能力的良好提升。据此,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做了阐述,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良好发展贡献良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
通过对新课程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高中地理教学应将理论新知与实践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首重。当前,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存有应试性和滞后性特点,他们过于重视授课进度,常常进行填充式的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极大程度消磨了学生的地理兴趣,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有力提升。因此,新课程下,地理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由旧向新的转变,将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求当作教学的切入点,理论新知传授与应用实践教学双管齐下,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基。
一、做好导入工作,创造积极氛围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重内容,科学、有效地课程导入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创造积极、趣味的氛围,同时也能让教学主题、课程重点得到突出展现,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高中地理有着极强的理论性、抽象性特点,教师更应重视新知导入的作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的习性爱好当中导入教学的侧重点,把教学设计向学生的兴趣靠拢,促使学生学习地理新知的兴趣得到充分良好地激发,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讲授“水循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入古诗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学生以此来分析和探究水循环的概念。又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运用设问方式来导入本节知识要点。同时,教师可将常识融入与设问当中,可提问:“有没有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这几天的天气会有什么变化?”、“气温会不会发生变化?”等等,以此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地理新知学习中来。
二、生活因子渗入,深化地理感知
地理学科有着极强的生活性特点,其内容能够映射出很多的现实的环境现象和自然现象。如气象灾害、区位选择、太阳活动以及农业生产等。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生活因子渗入于教学中来,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地理新知去看待生活事例、探究实际问题、感受生活规律,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地理知识的内涵精髓与价值,这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例如,在讲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日常水资源浪费现象进行归纳,然后,再展示一些缺水、干旱、浪费水的图片,并向学生讲述水资源分布情况,以此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到水的宝贵,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可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节约水资源?”、“看到浪费水的现象应该怎么做?”等,深化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最后,教师可布置诸如关紧水龙头、水的在利用等各种实践作业,促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深化学生的地理感知与情感体验。
三、信息技术辅助,加深地理理解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创新性、实效性和时代性的教辅工具,被广泛渗入于教学领域。其能够以音频、画面、影像等方式,将空洞抽象的文本内容变得更加具象化和形象化,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得到极强的刺激,不但能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有效地激发,同时也能够降低学习难度,深化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与优势,为学生创建实效性、趣味性兼备的课堂环境,有效实现教学效果提升。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时,由于该节内容较为理论和抽象,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或画图指引,学生很难了解其中深意。故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向学生展示地球自传或者是公转的动图或影像片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立体地感知到本节的要点。又如,在讲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该节主要讲述社会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演变,单靠教师讲授或学生想象很难达到效果。因此,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从古至今的交通工具图,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总结运输方式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升其专注度,促使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良好地提高。
四、运用灵活手段,培养思维实践
虽然地理有着文科属性,但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不能依靠单纯地死记硬背,学生新知的掌握与巩固,还须建立在良好的实践之上。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实践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教授学生绘制图表或地图的方法、分析地理信息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正确地理思维的构建,以此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良好的培养,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地理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得到良好激发的同时,还能建立起良好的地理思维网络。例如,在讲授《气压带和风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绘制地球分带、气压带和季节移动示意图,以此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悟到全球气压带的运动规律,让教学效率和学生动手能力均得到良好提升。又如,在研究“南极冰川解决阿拉伯缺水问题”时,教师可在课堂组建多个地理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阅读、分析,并让他们探究:“阿拉伯地区缺水的原因”、“南极冰川水资源特点”、“南极冰川形成原因”、“如何实现南极冰川水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然后,教师可让各组代表陈述或汇报他们的答案。最后,教师依据学生汇报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促使学生地理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得到有力地提升。
五、革新教学评价,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及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其能够让教师获取一手的教学反馈,更加精准地把握到学生的学习实情,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改进措施,增添课题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其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知到自身的不足以及他人的优点,激起他们的自学与自我提升意识,校正其学习方向,丰富他们的思维与思路,进而让他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起较为全面且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然而,在以往的地理教评中,众多教师都以成绩或者能力为主要教评依据,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或抗拒情绪,使得地理教学效果不佳。对此,在新课改旗帜下,地理教师应当秉承多元化的教评观念,对教评内容以及方式加以革新,赋予其新的内涵,从而发挥该教学环节的育人效能,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深入落实。首先,在教评内容方面,教师出了要考核学生能力、成绩等内容之外,还要将学习热情、课堂参与度以及日常表现等归入到教评标准之中,以多样化的教评内容落实素质教育,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地理素养得以有序化发展。其次,在教评方式方面,教师在师评的基础上,可加强诸如自评、互评、组评以及家评的评价方式的教学渗透,以多样化的评价来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深化他们的学习认知。最后,教师还要秉承多鼓励与多点拨的原则,从而在树立学生地理自信的同时,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发展,为其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助力。
六、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实现自身教学观念由应试向现代的转变,把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做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将学生地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首重,不断创新和探索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有效地调动,为其更加健康和全面发展打下可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
[2].张丽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6)
[3].张红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模式研究[J].魅力中国,2017,000(030):34.
[4].陈其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4,000(010):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