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传统美德教育于音乐课堂
2020-09-10马莎
摘要:我们的音乐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要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学会感受美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美的人。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促进学校德育现代化、民族化、科学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代“四有”新人的基础教育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在音乐学科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美好境界的向往。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常规等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意识,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情感;礼仪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就是要学生在每一次的音乐活动中,都能使其感受美、理解美。我们的音乐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要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学会感受美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美的人。
在音乐学科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美好境界的向往。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常规等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意识,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一、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借助音乐本身的魅力,触动学生的美德神经。
音乐是培养情感重要途径之一。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渗透是很大的。一首好的歌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孩子们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国富民强的今天,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每次面对国旗冉冉升起时,对我们的祖国充满了热爱之情;一首《爱的奉献》,触动我们的学生主动的向地震灾区或者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一首《感恩的心》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次的被关爱之后,留下激动的泪水。在一、四年级的歌曲中我也选择了一些和传统美德教育有关的歌曲,例如:《雁群飞》感受相亲相爱的情谊,《粉刷匠》感受快乐的劳动,《时间像小马车》启示学生要珍惜时间,这些好听的儿歌都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在音乐课中,我们需要更好的运用这样的歌曲,在欢乐的音乐活动中,将传统美德教育点滴渗透在音乐课当中。
二、注重音乐课堂环节的设计,在日常教学中,注入传统美德教育的血液。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坚持知行合一,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检验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训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把认知付诸行动,内化为品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模拟开展宣传、调查、访谈、帮扶、救助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传统美德的崇高,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可爱,爱唱歌,表演欲望也非常强,所以每一节音乐课都是快乐的享受。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刚刚入学,课堂行为规范是最大的教学障碍,他们的行为往往都比较随性,如果在课堂上过于严肃的教育学生,不但会影响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快乐本质。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几个特别的环节,辅助学生的规范教育。例如:进入音乐教室时,我有意的培养学生行为礼让的意识,在每次排队进入音乐教室的时候,我都会请男生说:“女士优先”,而女生也要礼貌的回复:“谢谢”。虽然只讲过一次,而孩子们在每次的音乐课上都会施行,我相信这样长时间的坚持,能在优越感非常强的孩子们心中,留下谦虚礼让的记忆。 每节音乐课都会有欣赏音乐的环节,在培养学生文明欣赏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用心去聆听。我教给学生一个聆听音乐的动作,在每次播放音乐的时候,学生都会坐直身体,用小手托起下巴,静静的欣赏。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在不断的反复过程中,就会形成了一种暗示,在聆听的那一刻,我们的心要静下来。
三、注重音乐礼仪课的教学,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礼仪教育,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对小学生来说,礼仪反映着这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程度,也是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音乐礼仪课程,在音乐欣赏陶冶情操的同时,加强礼仪规范教育。
音乐礼仪课注重音乐和礼仪的结合,美与行的结合,心与身的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和唱歌的,因此这种结合是完美的。教师要精心挑选教学内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注重学生的心灵感悟。例如:在《两只小象》和《一对好朋友》《拉钩钩》等一系列优美温暖的歌曲,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而歌颂友谊的内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非常多的资料可循,名言警句中的“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经典故事中的“伯牙与子期”、诗词中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在音乐礼仪课中,我会把它们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音乐和历史文化的熏陶中快乐的成长。
四、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瑰宝,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文化。
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追求外国的东西,包括节日,习俗,比如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根本不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但总能比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过得热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这就像一个人的魂,如果本国人民不珍惜,社会不重视,总有一天会被人们所遗忘的。
在学习《打花巴掌》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了一些关于北京胡同文化的内容,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还有同学拿来了一下图片和北京小吃。比如有同学带来了北京烤鸭,在课间同学们也有品尝。他们还了解到北京烤鸭的创制年代,可以远及五个世纪前的明朝。比如很多同学搜集了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图片,北京的四合院,始于十二世纪,它符合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要求,是北京城百年来的传统住宅形式。同学们都看得井井有味,看来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很有魅力的。在创编歌词环节,让学生将新的花名按照顺口溜的语感,编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在快乐的创编过程中,又记忆了更多的花名,从而更加开阔眼界,渗透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组北京胡同文化的图片,再配合上有趣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北京传统文化的氛围。由于地域的差别,有很多同学并不能接触并感受这些文化带来的特色和新鲜感,从而也就忽视了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精深而博大,弥漫着一种诱人的魅力。现在我们开始意识到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思想中寻找智慧的源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观念和成功的经验,对于当前完善生活学习,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在我们的音乐课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将我们的国宝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马莎 性别:女 出生年:1984 籍贯到市:河北省张家口市 民族: 回族,职称:小学一级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单位名称:天津市南开区东方小学,单位所在省市:天津市 。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東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