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演奏教学方法探析
2020-09-10陈志帅
陈志帅
摘要:高校钢琴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钢琴演奏能力,更需要注重钢琴演奏风格的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改革措施,重视钢琴演奏风格教学。本文尝试浅析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和奥尔夫三大教学模式的特点,对如何在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融入并运用这三大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个人观点,以期对我国目前高校鋼琴演奏模式提供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
钢琴演奏教学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弹奏钢琴作品,而是更为深入的通过学习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提升音乐素养,以音乐为本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成果和模式,同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将之运用到钢琴教学中,促进并推动我国高校钢琴演奏教学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钢琴演奏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机械化
钢琴教学过程中, 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机械弹,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二)教学方法传统化
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良好的沟通,以至于课堂气氛沉闷、枯燥,降低了学生参与演奏的积极性。
(三)过于注重技术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忽略乐曲本身富含的音乐性,在教学过程中仅侧重于手指机能的训练。如果在帮助学生提高演奏乐曲的音乐性时,能够加入歌唱的方式,会极大地提升表现力并通过歌唱来带动自身演奏的情绪。
有的教师上课从不做演奏示范,只是枯燥地讲解弹奏理论,也从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动作去帮助、带动学生理解演奏乐曲所应该表达的情绪。
另外,不重视即兴演奏。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使学生不具备即兴演奏能力。具体体现在:如学生演奏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乐队改编成钢琴伴奏部分(主奏为第一钢琴,伴奏为第二钢琴),根据演奏效果的需要,学生不具备快速反应改变和声的配乐能力,这是因为平时缺乏理论知识与即兴伴奏的训练和学习所导致的,而三大音乐教学法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创作理念和训练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问题。
二、钢琴演奏教学方法的比较借鉴
笔者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巴特勒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时体会到,美国钢琴演奏教学中手段和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大一、大二的钢琴演奏专业学生每学期要学习完成40-60分钟不同风格的曲目的演奏,考试在学院音乐厅举行。并且十分重视钢琴教学法,能很好地把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及奥尔夫教学模式的特点融入教学中,使得钢琴演奏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所以,总结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和奥尔夫三大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作用很有意义。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模式1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 Dalcroze, 1865-1950)是瑞士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创建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由固定唱名法、即兴创作和体态律动三大部分组成。通过训练大脑思维与肢体各部分动作的配合默契度与协调性,将听觉、视觉和动觉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外在的反应力和内在的感知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体态律动教学2。老师在钢琴上即兴演奏,学生们在课程中跟随音乐自由地活动,以走路、跑步和蹦跳等方式来创作律动,同时运用身体各部位以及一系列的手臂动作把听到的音乐以及对音乐的感受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每个人的感受与理解不同,身体动作幅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也就不同。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然后逐渐加强难度,例如:手臂指挥节拍,双脚以切分节奏的形式走动,在需要强调的拍子上加入点头的动作。不同年龄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训练来增强律动和音乐之间的配合度与协调性。
(二)柯达伊教学模式3
佐尔丹·柯达伊 (Zoltan Kodaly, 1882-1967)是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创建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是由读写听写、视唱练耳、即兴表演、节奏唱名、五声调式和手势法所组成的综合课程。通过首调唱名法的训练以及大量民间艺术歌曲的学习来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热爱,并注重通过音乐来不断地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从而达到丰富人们艺术生活的目的。
柯达伊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人声歌唱教学4,通过无伴奏清唱的方式来练习单声部、多声部、重唱以及合唱。强调民族文化、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大量地运用民间艺术歌曲来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素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五声调式音阶和乐曲的练习;使用符杆记谱法来标注节奏练习;运用手语、手势进行音高的练习、视奏的练习、音乐的听记和二重唱的演奏。
(三)奥尔夫教学模式5
卡尔-奥尔夫 (Carl Orff, 1895-1982) 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创建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由节奏、打击乐器、即兴创作和五声调式组成,是一种基于节奏和即兴创作的实践经验方法。通过散步、蹦跳、跑步、摇摆和踩踏的形式以及多种打击乐器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起节奏、旋律、和声的音乐语汇,并把音乐同语言、动作和舞蹈融为一体,以此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创作力和感悟力。
奥尔夫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即兴创作6。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并引导、带领每个人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歌唱与演奏乐器方面进行模仿与创作,把语言、动作、舞蹈与音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以即兴创作的方式表达出对音乐最直接、真切的感受。其中,节奏是音乐构成最根本的要素,是推动旋律的基础,对节奏的重视使其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运用各类打击乐器,如木琴、钟琴、金属琴、鼓、钹、梆、摇铃、低音维奥尔琴和琉特琴。
综上,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肢体语言、内心活动和钢琴演奏有效结合,身、心两方面都投入音乐之中,使学生产生对音乐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在这样充满乐感和专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的实践与运用,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时值、力度、速度变化,从而提升身体各部位的反应力与协调性,加强大脑与听觉的灵敏性。结合理论与实践,发展学生的动觉、听觉、创新意识以及音乐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与创作欲望,体现身体运动、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和演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柯达伊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增进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应该在钢琴教学和音乐训练中大量选用适合的、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传播与保存传统的音乐文化、激励本国作曲家运用民间素材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与风格,还能不断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并且有效地推动民族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结合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而对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反应迟钝、呆板的学生,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又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加专注于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调动他们参与的踊跃性。
三、完善钢琴演奏教学的方法
上述三大音乐教学模式都有独特之处,通过将各自教学法中的优势与特点相结合并合理运用到钢琴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发散性思维,丰富音乐的想象力,也可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审美及认知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钢琴教学体系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为钢琴教育开辟新天地。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模式的应用
笔者经过常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大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身体动作僵硬,表情麻木,这直接影响到演奏的流畅性和音乐表达的准确性。对此,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该借鉴并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模式中的体态律动来帮助学生训练,提高身体在演奏过程中的自然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具体部位的训练要涉及手腕、小臂、大臂、肩膀以及身体的上半身。手腕与手指的协调性,配合度直接影响到手指运动的灵活性,僵硬的手腕是演奏不出自然、优美、富有弹性的声音。在乐曲里需要演奏宏大响亮、浑厚扎实的声音时,光用手指弹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运用并自然挥动手臂的力量来传递重量。练习体态律动能够很好地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和柔韧度。手臂的挥动在演奏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也能够起到力量聚集的作用。
在训练的过程中身体律动要协调呼吸跟随准确的节拍、节奏、速度和力度。乐句之间的连接、换气、吸气都应该与肢体的动作融洽地相结合,从而建立起内在与外在的紧密联系。当演奏过程中身体跟随音乐律动时,音乐也就自然地与肢体语言融汇在一起。对于激烈热情的音乐肢体要用大幅度动作,对于安静温柔的音乐肢体则要转变为小幅度动作。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增强演奏的流畅性、自然性、完整性, 而且能够使听众在视觉上享受到美感,由此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
(二)柯達伊教学模式的应用
歌唱是人类在艺术中表达情感最直接、最理想的一种音乐方式。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当结合运用“柯达伊”教学模式中歌唱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增强乐感及表现力。在钢琴表演里,演奏出歌唱性是极具代表和普遍存在的音乐表达方式,尤其是在乐曲中旋律要赋予歌唱美这一要求,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达到接近最富有表现力的人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的方式上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倾注情感。同时采用歌唱的方式练唱乐曲的旋律及各声部,注重气息与呼吸的结合,通过以歌唱方式的带动和辅助融入贯穿情感到钢琴演奏中,并加以反复不断地练习直到形成最自然的状态。
在选择音乐素材时应采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民歌及民族音乐教材。一方面民族音乐具有五声调式的特点,旋律不复杂,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国情且通俗易懂,学习过程能够有效缩短时间并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接触与了解,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与精神,使他们在正能量中得到熏陶,受益匪浅。与此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在校钢琴学生从来没有学习、演奏过中国乐曲,高校教师在布置作业,选择作品时完全偏向于外国曲库,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曲目类型严重的偏科,不利于对本国民族音乐作品的了解和音乐文化的传承。虽然钢琴起源于意大利,是西方乐器,乐曲也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为主,但是我国也不乏优秀的作曲家如贺绿汀、汪立三、陈培勋、储望华、黄虎威、王建中、冼星海,为钢琴谱曲、创作以及改编的中国音乐钢琴作品。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结合、融入民族元素,能进一步促进中国钢琴教育和世界钢琴教育接轨,使西方音乐文化与东方音乐文化相融合。通过钢琴演奏中国乐曲不仅独具风格,而且丰富了学生学习钢琴作品的类型,极大地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学习中国音乐钢琴曲是每一位中国学生责无旁贷的义务。
(三)奥尔夫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有效提高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想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以表现音乐内容和意境为目标,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有音乐。例如:在教授由我国作曲家黄虎威谱写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之时,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使学生熟悉乐曲,激发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大胆想象组曲中每一首乐曲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对乐曲标题的理解,如《晨歌》《空谷回声》《抒情小曲》《弦子舞》《阿坝夜会》来想象每一首乐曲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景或意境。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力与感受力也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对乐曲本身进行多方面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使学生不断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以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梅花三弄》的具体教学为例,教师要从时代背景,创作技法,作品寓意方面给学生讲解这首钢琴曲,告诉学生这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据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古琴曲《梅花三弄》改编而成的。“梅花”象征人类高洁、坚强的品质,“三弄”是音乐中的主题反复演奏了三次,该曲用拟人法以梅花的傲骨比喻文人高洁的情操。在创作技法上作曲家运用倚音,模仿出古琴的“散音”“空弦音”以及运用叠置和弦描绘出乐曲的色彩性。更为重要的是,作曲家受到启发谱写的《梅花三弄》改编曲表现了毛泽东诗词《咏梅》的意境。作品寓意深长,以梅花三弄的音乐形式体现革命者高洁、顽强、崇高的品质,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展现。通过引导与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并理解音乐所要传递的情感,在最短时间内融会贯通,提高文化知识底蕴,为演绎这首乐曲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语
钢琴演奏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艺术修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学生对学习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吸收借鉴国外钢琴演奏教学的先进成果和经验,创新钢琴教学的新模式新体系,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专业水平。
注释和参考文献:
1. Driver, Ann. A Pathway to Dalcroze Eurhythmics[M]. London: Thomas Nelson, 1963.
2. Jaques-Dalcroze, Emile. The Eurhythmics[M]. Boston: Small Maynard, 1915.
3. Lois Choksy. The Kodaly Context[M].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J 1981.
4. Micheal Houlahan and Philip Tacka. Kodaly Toda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5. Frazee, Jane. Discovering Orff: A Curriculum for Music Teachers[M]. NY: Schott Music, 1987.
6. Steen, Arvida. “Exploring Orff”, Valley Forge[M] PA: Schott Music, 1992.
7. Laurie J. Sampsel. Music Research[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8. 魏小凡、樸波:《少儿钢琴学习之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
9.吴元:《学习钢琴的途径》,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10.罗玲芝、刘凌、曹杨:《钢琴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9月第1版。
11.[奥]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著,顾家慰译,《现代钢琴教学法》,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12.姚岚,《中国钢琴音乐文化语境探析》,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年10月第1版。
13.王燕,《音诗画——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