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八大家:八句名言与八种境界

2020-09-10四海

阅读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苏洵苏辙气节

四海

杨绛女士百岁感言曾说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此话用来形容唐宋八大家再合适不过,他们的人生起起伏伏,给后人留下许多生活的真知灼见。

韩愈:胸怀坦荡,乃为君子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与孟尚书书》

君子是社会的道德标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孔子曾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实至名归的君子,必然要从问心无愧做起。上下无愧于天地,中间无愧于旁人和本心。人生处处求得心安,何愁不能安贫乐道,落得个逍遥自在。

柳宗元:男人的气节,很昂贵

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

——《读书》

古人讲男人有三跪:“一跪君亲,二跪天地,三跪圣贤”。一个男人应该视气节为无价之宝,不能因为功名利禄而丧失作为男人的气概。孟子曾说“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古往今来,那些令人尊敬,值得万世纪念的历史人物,大多是坚守气节成就自己人生的境界。

王安石:修养是一辈子的事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寓言》

王安石一生成就很高,不仅诗词歌赋登峰造极,为宋朝的富国强兵也贡献很大。历史上,王安石是个十分具有开创精神的人,同时也是个很固执的人。在他看来,人一生的修养没有尽头,修心养性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如同活到老修到老,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曾巩:做事要从细小处做起

积其小者,必至于大;

积其微者,必至于显。

——《熙宁转对疏》

曾巩人如其文,尤为擅长见微知著,注重细节的积累,逐步引起质的转变。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人最大的毛病是“眼高手低”,殊不知江河湖海的宽广是无数涓涓细流汇聚而成,三山五岳的伟岸挺拔是一粒粒沙石堆砌而来。

欧阳修:珍惜时光,岁月不待人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送徐生之渑池》

青少年好比是早晨蒸蒸升起的太阳,充满无限的朝气。我们常说,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请不要忘了,时间也是每个人最难以战胜的对手。面对时间,人应该怀着惜时如金的态度,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才能拥有更多的收获。

苏洵:忍让是善待自己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心术》

纵观五千年的历史,五子登科的事常有发生,“一门三苏”却仅此一家。苏洵作为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的文学造诣虽然不及苏轼,但做人的心得体会要远远超过苏轼。苏洵毕竟有年龄优势,颇有长者风度。所以,他才会告诉后人遇事忍让、不急不躁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苏轼:人要相信自己,懂得利用毅力战胜一切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

很难想象,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姿态背后,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状态。他的一生活在怀才不遇和仕途坎坷之中。苏轼因此困惑过、失望过,最终他学会与自己和解,用自己的文笔给后世留下许多雪泥鸿爪。总结提炼苏轼的一生,无外乎“坚强地活着”“靠毅力活着”,只要人的意志还坚固,人生便没有倒下的可能。

苏辙: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懼。

——《颍滨遗老传上》

苏辙是苏轼的胞弟,他亲眼目睹兄长的坎坷经历,却没有以兄长为“教训”,反而以其为榜样,做一个敢于说话的知识分子。这句话是苏辙上疏批评宋仁宗的策论。道理很简单,只是想传达做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未雨绸缪。人只有在做事前,对将要做的事做到心中有数,才会从容地面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苏洵苏辙气节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洵焚稿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竹外疏花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守护中华民族气节
苏老泉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