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临床药学角度分析儿科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

2020-09-10郑峥刘安会房传侦谢绍华蒋敬荟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

郑峥 刘安会 房传侦 谢绍华 蒋敬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儿90例,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将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分析其药理作用。 结果:在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2%,x2=3.8726,P=0.0491;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1.11%,结果显示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x2=1.9059,P=0.1674。结论:在儿科疾病治疗中,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注射,安全性较高,且治疗有效率较高,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阿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药学分析

前言:在临床儿科中,因患儿年龄较小,且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在用药选择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加强临床用药安全,需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阿奇霉素是儿科较为常见的抗菌药,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较佳。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同时,需控制用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过量使用阿奇霉素,易对患儿的心肾功能产生损害,影响疗效[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在临床儿科的不良反应发生以及药理分析,现研究选取90例在我院儿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儿,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分析其用药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现将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儿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将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其中对照组45例患儿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2例,年龄范围为1~8岁,平均年龄为(5.23±1.23)岁,病程范围为3~14天,平均病程为(8.16±2.45)天,疾病类型:15例急性扁桃体炎、16例肺炎、9例急性咽炎、5例软组织感染;观察组45例患儿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21例,年龄范围为1~7岁,平均年龄为(5.12±1.45)岁,病程范围为3~15天,平均病程为(8.34±2.11)天,疾病类型:14例急性扁桃体炎、16例肺炎、10例急性咽炎、5例软组织感染。选取标准:90例患儿均符合阿奇霉素的用药标準,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排除标准:排除有阿奇霉素过敏史、慢性疾病史、先天性遗传病史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史患儿。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委员会批准,且均获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根据患儿体重计算静脉滴注量,滴注剂量范围为10~500mg,一天2次,连续治疗1周。

观察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根据患儿体重计算口服剂量,口服剂量范围为150~500mg,一天2次,连续治疗1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经管医生,及时处理[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以及发热。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患儿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实验室检查相应指标正常,则为显效;若患儿在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且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基本正常,则为有效;若患儿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变化,病情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患儿治疗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对两组患儿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中出现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22%,均无过敏性皮疹以及发热发生,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以及发热的发生率均为4.4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如表1:

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中患儿的显效率为46.67%,有效率为51.11%,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患儿的显效率为42.22%,有效率为48.89%,总有效率为91.11%,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结果如表2:

3 讨论

在临床儿科中,患儿的各个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阿奇霉素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属于广谱类抗菌药,对于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药物运用在儿科中,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通常有发热、胃肠道不适以及出现皮疹等。同时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占一半以上[3]。在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停药处理,患儿可自行缓解,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需及时进行针对性药物处理。在使用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控制剂量以及次数,根据患儿的病情以及体重情况进行剂量的控制。在剂量过大时,药理作用易产生毒性,对患儿的肝肾功能以及血液系统均有较大的损害。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分析其结果,观察组患儿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患儿均无出现发热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所以在阿奇霉素给药途径的选择中,采用口服制剂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同时在对于阿奇霉素的剂量选择中,需严格控制剂量,尽量做到“服三停四”[4],不可连续过长时间给药,避免出现体内药物浓度过高,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儿科中运用阿奇霉素治疗,需根据患儿的自身病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需控制药物剂量。并尽量选择口服药物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用药过程进行密切监护,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改善预后,确保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铁燕.儿科临床中阿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与临床药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8):151-151.

[2]舒湘岑.儿科临床中阿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与临床药学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101-102.

[3]陈丽琴,陶蕾.64例小儿静滴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0):1-1.

[4]沙士义.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82-84.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

猜你喜欢

阿奇霉素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及疗程
浅析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