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建筑施工中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2020-09-10赵耀
摘 要: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是医院建筑阻隔辐射的一种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医院建筑中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点,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升防辐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防辐射混凝土;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11-0000-00
医院内部一些检查室的仪器或者设备存在一定辐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阻隔,便会给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是阻隔辐射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这类混凝土具有厚度高、体积大、钢筋分布密集等特征,再加上水泥的水化热比较高,加大了施工难度,因此提高其施工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1 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征
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施工技术水平较高,体量较大。由于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具备施工体量大的特点,水化热释放量也更大,极易出现温度裂缝等问题,在施工中必须提高技术水平。第二,施工涉及多个流程,必须加强质量监管工作。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众多,必须在施工质量方面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1]。
2 防辐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材料准备要点
2.1 科学的选择级配碎石
在确定所用连续级配碎石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碎石的粒径,其通常在5~20mm之间,并严格检查其含泥量,保证达到0.3%的要求。要想最大限度体现碎石性能,还要保证其表观密度为4.5kg/m2,硫酸钡含量达到88.6%,压碎值达到33%。
2.2 科学地选择矿粉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释放的水化热较大,必须将矿粉材料等添加至水泥材料中。对于矿粉的确定,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使用磨细的矿渣粉,主要原因是其化学活性强,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完成化学反应,在与水泥混合后会形成氢氧化钙,通过吸收实现混凝土强度的显著增强。对矿粉来说,将形成烧灰效应,在反应中混凝土结构可以被填充密实,从而大幅度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控制矿粉材料性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活性指数、比表面积以及流动度等。
2.3 科学地选择复合灰
在配制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主要选用粉煤灰等复合灰。为了提高粉煤灰质量,必须加大对水量指标、烧失量指标以及细度模式等的控制力度。要想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要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等,并且有针对性选择外加剂,防止发生分崩、离析等问题。此外,也要提高对外加剂减水率与和易性的关注度,实现混凝土性能的提高[2]。
3 医院建筑施工中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3.1 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点
在医院建筑防辐射大体積混凝土的浇筑环节,需要严格按照以下顺序开展:浇筑前各项准备工作→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对墙体混凝土开展养护→剔凿清理并湿润水平企口缝→完成剩余墙体混凝土浇筑→梁底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要全面、细致检查,避免在预留管线与埋件等环节发生问题。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先严格验收隐蔽工程,保证如实记录,并在直线加速器厂商指导下将施工精度、误差等要求确定下来。混凝土浇筑时间与速度应该适当加快,并将温度控制到位,一般不超过28℃。若是当天平均最高温达到了30℃,一般选择在早上和夜间两个时间段施工,不能在高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过程中,主要考虑加冰降温和降低骨料的温度,保证在30℃以下。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通过一定防范措施避免受力钢筋、定位筋以及预埋件等移位与变形等情况,将混凝土表面泌水清理干净。要与实际相结合,墙体通常考虑2台汽车泵一起浇筑。汽车泵在加速器两边进行设置,墙体混凝土浇筑由中部至两端的顺序进行,结合浇筑速度对换泵管下料点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墙体混凝土各层浇筑高度一般为500mm,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确保浇筑段内墙体混凝土高度处于同一个平面,并分2次对加速器墙体、顶板进行浇筑,在完成墙体浇筑以后,水平施工缝要形成企口缝。因为墙体浇筑比较高,应该保持溜管,同时与浇筑面的距离在2m以下。要想防止发生裂缝,振捣必须密实,施工中选择二次振捣法,混凝土入模后完成首次振捣,初凝与浇筑前再次振捣,墙体施工缝以企口式为主[3]。
3.2 预防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技术要点
要考虑低水化热水泥,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内的中水与水泥用量,将缓凝性减水剂掺入混凝土中,让混凝土有更多时间进行凝结,加大对其水灰比的控制力度,为混凝土接槎创造有利条件,也让水化热释放速度得以延缓,这样温度也会延迟出现。此外,对砂、石级配进行合理调整,并有效控制其含泥量。关注混凝土入模温度,一般选择现场拌制的方式,保证入模时间,在运输阶段减少停滞时间,水泥提前入库降低温度,保持通风正常。砂石场地要进行覆盖,不能在阳光下直射,混凝土入摸温度不能超过25℃[4]。
3.3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操作要点
在振捣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一般选择插入式振动器,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施工。振捣需要采取逐点的方式,做到均匀,防止发生漏震现象。在移动振动器过程中,按照振捣棒作用半径,保证移动间距处于合适水平,通常不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为30~40cm。在上一层振捣过程中,振捣棒插入下层50mm,通过此方法解决不同层之间出现的接槎问题。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振捣时间通常保持为20s,并注意二次复振,当混凝土表面泛浆后可以停止,一次振捣时长在50min以上。
3.4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点
当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竣工后,还需要重视其后期的养护工作。对其开展养护的最主要的是对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实施养护。首先,通过测量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准确掌握不同部位混凝土的养护需求。通常情况下,建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开展温度测量,同时埋设相应的测温导线,在精密电子测温仪的辅助下,准确获取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与中心温度。开展温度测量时,需要确定节点,通常将混凝土浇筑完毕18h后作为初始温度测量时间,在前2d测量温度时,最好每隔1h测量1次,竣工3~5d后,测温时间延长至每隔3h一次,竣工6d后,便可以控制在每隔7h测量1次,整个测温时间应该持续2周。其次,还需要注重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保湿养护,常见的保湿养护措施为蓄水养护,选择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实施顶板周围的砖墙或者墙板的砌筑,然后将水注入进去,蓄水养护的时间通常也是持续2周,在实施蓄水养护的同时还需要对蓄水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不超过300ml。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保湿养护时,应当重视对模板进行浇水,确保其湿润,从而达到医院建筑湿度控制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以成为医院建筑施工中阻隔辐射的重要形式,但是其自身施工的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因此在对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必须掌握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在把控好施工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从混凝土的浇筑、裂缝预防、捣实、养护等环节入手,全面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唯有如此方可保证建成的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达到防辐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杰.医院建筑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探讨[J].四川水泥2020(7):30+36.
[2]过海明.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在医用建筑领域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9,26(11):34+87.
[3]唐海.医院防辐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J].四川水泥,2019(4):280.
[4]戴彬.医疗建筑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8.
收稿日期:2020-09-10
作者简介:赵耀(1981—),男,四川南充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