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课堂参与度提升路径探索
2020-09-10赵常军
赵常军
摘 要:学生是否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课堂中并参与各个实践活动,这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对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来看,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并未注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度呈下滑趋势发展。灌输式教学方法,一直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地理课堂中并未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如不及时对此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会严重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降低学生探索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下文,笔者将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参与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变化,教育领域也应当对课堂教学形式及诸多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就以高中阶段学生参与地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切入点,课堂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因此,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当将传统模式进行摒弃,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及理念进行教学。深入学生基层了解学习情况,为其创设适合的地理学习氛围,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进行激发,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也随之发生改变,但现阶段的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的授课思维和观念仍然十分传统陈旧,不能顺应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的很深。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侧重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训练和地理实践能力的训练,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高中地理教师仍然把自己当做是地理课堂中的主导,忽视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且学生与地理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地理课堂气氛十分枯燥沉闷,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记录课堂笔记,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单一、教学方式也十分紧凑,并且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课堂笔记的记录十分机械化,稍不留神就可能错过教师在课堂讲解中的重点内容,再想跟上进度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补习。虽然新课改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还依然存在于地理学科的教学当中,地理教师习惯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高考的压力,也不愿意将多余的精力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这导致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
(3)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经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基于本种情况,对于地理学科兴趣的缺失一部分来自初中学习中地理学科并不参加中考,所以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度都很低,教师的授课过程也很简单乏味,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初高中对于地理知识的衔接链短缺,知识面狭窄,加之高中地理知识比较生涩难懂,涉及面广泛,出题范围也相对宽泛,高中三年的地理教材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学生稍有懈怠就会导致知识面的断层,再想重新跟上进度十分困难,这导致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高中生地理课堂参与度提升的有效路径
(1)科学合理,营造地理教学环境
曾有位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教育成功与否,与师生之间真诚地对待、良好关系的建立及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都有着紧密地联系。而叶教授也说过:活跃、和谐、民主、欢乐等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在为激发学生无限潜能奠定基础,同样也是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离的重要教学策略。
在高中班级要想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并非易事。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紧密地联系,将传统师生零交流的现状进行突破。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以一副严格的形象出现,使得学生因畏惧教师的权威而不敢陈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尤其在提问环节,学生一般都不敢回答问题,总是担心答错问题会被教师批评。如地理课堂一直处于此种状态,并不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与理解,还会很大程度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注重凸显学生主体意识,无论在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当以平等、民主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逐步提高学生探索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自身价值进行充分展现。课堂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平台,还是丰富其内心情感的重要场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整自身授课方式与风格,增多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要做到无心理距离。
(2)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建构性学习环境下,要充分将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转变为个性化、主动化地学习过程。[1]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而后构建学生自主参与方向。但,在此阶段,教师还必须将保护学生自尊心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优势及闪光点进行充分展现。同样也是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节知识时,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学会用框图结构说明地理事物系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为学生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在课前引导环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自然现象视频,为学生呈现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而后,向学生讲解本节相关知识,此时教师可设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通过此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针对性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3)增多实践,鼓励学生开展合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跟随教师讲解思路进行学习有些过于枯燥。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学习,同样也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担任引导者角色。并且,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参与到地理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比如,教师在讲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知识时,教师会带领学生对现阶段所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以两个区域为具体分析案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而后,在调查分析时,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对不同区域的环境差异,生产、生活特点,区域发展水平等为依托进行调查。[3]通过合作协同进步的方式,不仅可提高实践活动调查效率,还可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探索活动的兴趣。
结语: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地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在引导教学时还应当将平等放在教学开展的首要位置,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摒弃,多引入先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将传统地理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进行抵消。而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增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调动学生積极性的同时,还要满足现阶段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需求,并合理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敬喜.高中地理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1):35-35.
[2]徐晓成.如何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课堂参与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6
[3]姜小祥.高中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研究[C].浙江省地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地理名师名校长联盟高峰论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