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0-09-10李冰
李冰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间人口分部不均衡、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等提出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变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极为明显的重要影响,只有做好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的合理分析,找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优化处理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升市场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简要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主要因素,探究了几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以期对相关人士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劳动年龄人口;人口变动;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会对发展水平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就包含劳动力因素,这也是极为核心的要素之一。从理论角度上来看,只有劳动力资源总量变得更多,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但对于劳动力资源来说,劳动年龄又会对劳动力资源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生育率偏低、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劳动力面临的最突出困境,而且,人口红利持续消失带来的问题也受到各个领域人们的关注。为了能够让劳动力供给结构得到优化,解决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很多业内人士加强了对这方面内容的研究,旨在找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并,推动市场经济平稳增长。
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资产储蓄水平
在对劳动年龄人口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分析时可以看出,经济资产储蓄情况会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在同样的人口基数上进行分析,假如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增长,那么,社会经济资产储蓄情况就会始终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那么非劳动年龄人口整体数量就会增长,这样就会对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劳动年龄人口来说,获得资产储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付出劳动力,这样才可以确保家庭日常开销不受影响,满足家中儿童、老年人等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基本物质需求。
如果社会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低,社会劳动力资源生产能力就会下降,一方面会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会造成社会劳动力成本增长,也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而且,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也会使社会资产储蓄方面受到影响,社会劳动力下降则社会资产储蓄积极性和经济总额都会明显下滑,社会投资力度、商品购买力也会出现明显波动,经济市场发展动力严重缺失。当劳动年龄人口上涨,社会劳动力资源变得更加富裕,那么,不仅劳动力成本会变得更低,社会生产能力也会变得更高,同样,也会带动社会资产储蓄积极性和总量不断提升,最终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大推力[1]。
(二)社会消费水平
勞动年龄人口会对社会消费能力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具体角度并不存在高度一致性,对于劳动年龄人口与社会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的关系,还需要从辩证的角度进行看待。如果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长,那么社会消费水平相对偏低,但资产储蓄水平会相对较高;如果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而非劳动力资源数量增长,那么,社会消费水平会明显上升。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根据大多数人们的劳动周期来看,在少年时代并不具有劳动生产能力,因此,消费大多由家庭中的劳动年龄人口支撑,且在这一阶段属于高消费阶段,消费方向主要是教育领域。当真正属于劳动年龄人口后,为了保证未来生活水平,劳动年龄人口会进行大量资产储蓄,因此,这一时间段的社会消费能力相对下滑,但社会资产储蓄能力明显上升。而到了老年人口阶段,其消费能力也会相对下滑,绝大多数老年人会采取克制消费的方式,这样也会给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三)人力资源水平
人力资源水平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劳动力资源生产效率、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知识水平等方面。以劳动力资源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来说,在中年时期是劳动力输出的顶峰时期,这段时间处于劳动年龄的重要阶段,无论是体能还是精力都在最好的时期,而且,随着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积累,人力资源水平也随之增高。我国新一代社会人力资源逐渐呈现出技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的情况,这主要得益于义务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影响。这样来看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人力资源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进而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帮助。
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首先,在市场消费与金融投资方面来看,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场消费和金融投资活动,市场更经济活动更倾向于金融储蓄。但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人口数量增多,则会给经济市场整体活跃性造成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人数量增多后,会增加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压力,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养老金和各种各样的惠利政策,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三、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
(一)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我国已经迈入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中,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示,在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在1.8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的13%。当2035年时,这一数据会增长至3.1亿人左右,比重则会达到22.3,而到了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会达到3.8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数量的27.9%。因此,考虑到中国当前实际国情,政府部门已经提出了相关法案,延长劳动力的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环节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整张。老年劳动力有着丰富的劳动经验和专业技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劳动力不足的显示问题,解决劳动力缺失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负关系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延长退休年龄必须要遵循“分步快走”的基本原则,这样能够应对即将来临的劳动力退休高峰问题。此外,在延长退休年龄时,还需要处理好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退休年龄差异存在的问题;处理好生育率问题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延长退休年龄的实施[2]。
(二)提高教育投资占比
对于劳动年龄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说,并不是说劳动力资源越丰富,则市场经济就必然增长。这里存在劳动力质量和生产力等问题,简单来说,相比较普通体力劳动力来说,技术型、知识型劳动力资源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值要相对更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坚决做好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量,这样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比较明显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投资,加强对技术型高校和科技型产业的扶持,刺激劳动年龄人口的学习意愿,这样才能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其次,要鼓励成人教育和老年大学的开展,通过成人教育可以让青壮年劳动力加强文化知识水平,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和素质教育推广不理想的地区有着积极帮助。老年大学比较符合退休年龄延迟这一政策,可以让老年劳动力依旧保持比较高的知识水平,从而提升其劳动力生产能力。此外,通过对壮年和老年劳动力的培训,还能刺激市场消费,改变其消费观念,这样也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三)提升生育率,做好相关的政策扶持
从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来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方面是早期“计划生育”的“后遗症”。很多家庭都只养一个孩子,一旦这一阶段的劳动年龄人口退休后,便会出现极为明显的劳动年龄人口不足,劳动力资源会出现明显的断层;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生育率普遍偏低,很多人由于生活壓力较大,再加上高昂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使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甚至不愿意生育,这样就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做好人口观念转变,积极推行“二胎政策”,有些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甚至提出了“三胎政策”。但在推行政策之后,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生育扶持工作,更要给女性更多的生育权益。比如,延长产假、提升生育险比例,对于一些用人单位歧视女性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女性在生育年龄工作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使用到了生育年龄但未生育的女性,也有部分单位不愿意选用刚生育后的女性,这样便会使女性的生育积极性大受影响,进而最终演变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经济发展受阻[3]。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出生率低迷,这些都会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阻碍。为了更好的处理人口年龄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做好全面分析,不断创新出新的发展理念,转变各个层面的人口观念、适当延迟退休年龄、鼓励生育二胎、提升女性社会待遇、持续提升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解决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而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秋柏.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分析——基于人口红利视角[J].现代商业,2018(08):66-67.
[2]解韬,由丽芳,汪睁铮,任拓宇.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广东经济,2020(04):59-67.
[3]杨勖.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1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