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相对力量女子运动员卧推功率输出特点研究

2020-09-10张维广

当代体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杠铃受试者功率

张维广

前言:当前我國女子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相对力量的女子的爆发力训练不具有针对性,都采用相同的负荷强度进行训练,不能很好的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一些地方训练队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训练过程中追求大负荷、高强度,导致达不到预想的训练的效果,致使训练效益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拥有训练天赋的女子运动员在不合理的训练中产生伤病,从而影响了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的数量。因此,探究不同相对力量女子运动员发展功率输出的最佳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匹配区间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功率输出训练的一些研究成,郭仲娅,运用dartfish对受试者进行卧推功率输出进行分析,得出卧推动作最大动作的功率负荷,在50%—65%1RM时,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相对达到最佳匹配值;杨汉雄采用最大力量30%—60%的负荷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指出不仅提高了最大力量的40%—80%的强度,也提高了动作速度25%;阚福林指出,“若负重太大,影响完成的速度,反之,负重过小,又难以表现出快速力量”;Kris Thiesfield通过对15名男性,进行测试得出峰值功率出现在40%-50%1RM,可以把这种方式用在专门发展功率的训练中。那么,女子运动员在训练中应采用什么样的负荷去发展功率输出?不同相对力量的女子运动员的负荷区间选择有什么区别?

本研究的新观点是基于使用30%—60%1RM负荷区间,对不同相对力量的女子运动员进行动作速度和功率输出的测试,相对力量的大小对于运动员负荷强度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探究不同相对力量运动员卧推输出功率的特点对力量训练强度的确定提供参考,对训练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法

1.1.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14名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女子运动员。

为避免受试者身体状况对实验的影响,本实验所有受试者均有5年以上运动经历和卧推的训练经验且半年以为上肢无伤病。所有受试者都在实验前被告知了实验的目的和计划,以及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将受试者根据相对力量的大小分为两组,相对量较小组:相对力量较小组(卧推1RM小于0.8倍体重),相对量较大组:相对力量较大组(卧推1RM大于0.8倍体重)

1.1.2 实验场所及仪器

实验场所:北京体育大学科学实验研究中心一楼

实验器材及测试仪器:卧推凳、10kg杠铃杆、不同重量的杠铃片若干、tendo测功仪、秒表、实验测试表格等。

1.2 测试方法

1.2.1 预实验

参考《NSCA’s Guide to Tests and Assessments》中卧推1RM测试方法,对受试者进行卧推1RM的测试,获取表3中的实验数据,确定实验测试的具体负荷。

1.2.2 实验测试

实验要求:受试者平躺在卧推凳上,要求头部、肩部以及臀部贴近平凳,双脚踏地(五点支撑);受试者采用前臂旋前的锁握方式,握距稍宽于肩;保护人帮助受试者将杠铃移至起始位置,手臂伸直。为确保安全,保护人站在靠近受试者头部的位置,采用双手交替的锁握方式抓住杠铃,在杠铃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双手跟随杠铃运动,但手不能接触杠铃杆。每次重复动作都从这个位置开始。杠铃杆下降到胸部乳头位置,然后上升,没有停顿,直到手臂充分伸直。动作过程中,受试者必须保持五点支撑,杠铃杆下降到最低位置时不能从胸部反弹。

动作要求:杠铃缓慢落至上臂与地面平行停顿然后迅速推起。

测试方式:根据计算结果准备相应重量的负荷,将tendo的拉环固定在杠铃杆的一端,受试者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卧推,并记录测试结果,完成下一次测试负荷的准备。

测试时机:测试统一安排在,下午15:30—18:30

测试方法:对受试者们卧推的最大力量百分比30%、35%、40%、45%、50%、55%、60%负重进行测试,每个%负重测试2次,第一组测试卧推单纯向心收缩动作最大力量百分比的30%-50%的负荷,每个%负重测试两次,每组间隔休息2min;第二组,测试卧推单纯向心收缩动作最大力量百分比的55%¬—60%1RM的负荷,每个%负重测试两次,每组间隔休息3min。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了SPSS 20.0对两组预实验结果进行被试间的差异性检验,得到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获得两组被试间的差异,并对两组数据分别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出两个不同相对力量区间的速度变化特点和功率输出特点,获得两组相对力量负荷下的最佳功率输出负荷区间。

2 实验结果

2.1 预实验结果

预实验测得的相对力量较小组卧推1RM(47±5.48)相对力量(0.84±0.06),相对力量较大组卧推1RM(38.14±4.53)相对力量(0.65±0.04),负荷实验的要求,能够进行梯度负荷测试。

根据运动员卧推的1RM,对运动员的梯度负荷进行确定,为保证实验的结果的真实有效,每位运动员都采用各自最大力量相对应的负荷,因此得出表4中的梯度负荷值为各组负荷。

2.2 功率输出

检验结果表明相对力量较小组和相对力量较大组两组间检验的F值=107.268,p值小于0.001,说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相对量较小组显著小于相对量较大组。通过事后检验说明每组间不同负荷下的差异,具体比较结果可见表8,通过特殊符号标记显著性。结果说明相对量较小组检测中40%—55%1RM负荷下的功率输出显著大于其他负荷下的功率输出,30%1RM负荷小的功率输出最低,35%1RM与60%1RM负荷下的功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40%—55%1RM负荷下的功率输出。而相对量较大组各峰值功率没有显著差异,整体趋于稳定,仅在50%1RM时出现峰值。

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5中可以直观的看出相对量较大组(B组)在功率输出方面明显优于相对量较小组(A组),且图5,证实相对力量较大组的曲线趋于稳定,无较大变化。

3 讨论与分析

3.1 功率输出

在功率输出方面,前人做了较多的分析,例如:郭仲娅,运用dartfish对受试者进行卧推功率输出进行分析,得出卧推动作最大动作的功率负荷,在50%—65%1RM時,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相对达到最佳匹配值;本研究获得的实验结果证实相对力量较大女子的运动员确实在此负荷区间的负荷重量与速度达到最佳匹配值,但相对力量较小的女子运动员的负荷选择区间需要向右移动,调制40%—55%1RM负荷区间才符合负荷重量与动作速度的匹配最佳,证实不同相对力量的女子运动员的负荷重量与动作速度的最佳匹配区间有所差异。杨汉雄采用最大力量30%—60%的负荷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指出不仅提高了最大力量的40%—80%的强度,也提高了动作速度25%;本研究认为这个负荷区间确实有训练效果,但是如果对受试者进行不同相对力量的区分是否会有更佳的训练效果;通过对15名男性,进行测试得出峰值功率出现在40%-50%1RM,可以把这种方式用在专门发展功率的训练中;本研究参考其实验设计,发现女子运动员相对力量较小组的实验结论与本实验类似,但相对力量较大组的实验结果却发现区间更大,本研究认为男子运动员也需要对相对力量进行区分从而增加研究的完整性,也对训练负荷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发现相对力量较大组和相对力量较小组,两组均在40%—55%1RM负荷区间的功率输出最佳,被证实在这个区间负荷重量与速度达到最佳匹配,且发现在负荷超过60%1RM时开始呈现递减趋势,而相对力量较大的一组,在30%—60%1RM负荷区间内并无显著差异,证实在这个负荷区间内负荷力量与负荷速度的匹配均较好,表明相对力量较大的一组拥有更大的负荷选择区间,在训练中可以选择更多的练习来增强功率输出。

3.2 有效性分析

本实验中全部受试者均为北京体育大学具有一定训练水平且熟悉卧推动作的女子运动员。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动作,能够较准确的获得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绘图分析,获得不同相对力量女子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和功率输出的变化规律。

4 结论

不同相对力量的女子运动员在功率输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针对性的对训练中的负荷进行科学的选择,相对力量较小的女子运动员可以选择在40%—55%1RM负荷区间,进行功率输出的训练,相对力量较大的女子运动员,可采用与相对力量较小组不同的负荷区间进行训练,负荷在30%—60%1RM负荷区间,在此负荷区间可以选择更多的练习形式来增加运动员的功率输出。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猜你喜欢

杠铃受试者功率
杠铃练习可增肌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功率”练习
功和功率的常用计算方法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立陶宛男子拉起524公斤杠铃刷新世界纪录
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化解功和功率疑问
与较胖者进食 食量会增加
世界头号大力士拉起524公斤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