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田径队的组建与训练
2020-09-10张斌
张斌
毋庸置疑,“田径运动”作为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组建田径队并开展系统的训练工作,既有助于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为此,文章就立足建队目标的高度明确,力保选材的高精准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力求队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精心设计训练过程,确保队员训练成绩的最优化三个方面,就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以明确的论述。
随着小学体育新课改的全面深化与大力落实,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而田径训练队的建设与发展是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象征,所以组建一支田径队并高效开展训练工作显然是极为必要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将其变为现实?这显然是摆在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亟需加以有效解决。基于此,文章就以此为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1 建队目标的高度明确,力保选材的高精准度
小学田径队的组建与有效开展日常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期间工程的根基则是在于确立明确的建队目标,就好比“金字塔”建队目标是最底层(塔基),训练工作则是中间层,优质人才无疑处于最高层,也就是“塔尖”。基础越牢固位于“塔尖”的优质人才输出就会越稳定,所取得的成绩自然会越理想。所以,在学校组建田径队的道路中,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坚固的“塔基”。在此期间,学校体育工作负责人及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要建立田径队。
在通常情况下,田径队则能代表学校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能客观说明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更能说明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发展水平。所以,这就意味着在小学田径队的组建中,根本目标在于全面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确保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并最终带动学校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而最高层次的目标在于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科研能力。力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模式上、课程建设上、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育素养上不断提升高度。
在拥有最明确的建队目标的基础上,组建方案和选材的原则与标准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组建方案为分别建立包括男子和女子100m、200m、400m、800m、1500m、跳高、跳远、实心球项目的训练队。其中,在队员的配置上,既要做到各项目人员的均衡性,同时还要做到队员年龄的高低搭配,从而实现田径队始终有理想的人才源源不断补充进来,确保田径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教练员的配置上,既要配置1名主教练,同时还要配置1名领队,从事的工作分别为训练队日常训练工作和管理工作。选材的标准方面,必须明确体态要适合训练项目、身体机能发育良好且有较大提升空间、训练与比赛符合承受能力较强这一基本标准,同时在身体综合素质上,要满足有效从事田径运动的基本要求(如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肌肉类型等等)。这显然是田径队不断输出高质量人才,以及全面加快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的坚实基础所在。
2 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力求队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明确建队目标,确立组建方案和选材标准之后,教练员随即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训练方案的合理性,进而形成一套科学的训练计划。其间,训练计划的科学合理取决于训练原则是否准确、队员能够承受怎样的训练负荷、训练内容是否完整等等,由此才能确保队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操作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训练原则上应以“循序渐进”为核心。田径队训练属于竞技训练,由于队伍刚刚形成,队员很难适应专项训练的强度,所以在训练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逐级递增,确保队员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训练强度。
第二,训练负荷上要以适中为主,并预留弹性空间。训练负荷是训练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荷是否合理意味着队员能否接受训练强度,无疑会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训练负荷过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身体承受能力达到甚至超过极限,同时学生不仅会产生心理层面上的崩溃,更容易造成学生严重的运动伤病出现,训练负荷相对较小,显然达不到预设的期望值。由此可见,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负荷的过程中,要以“适中”为目的,同时要为队员预留出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的弹性空间。
第三,在训练内容上,技术层面的训练内容,又要涵盖力量训练内容。就田径运动而言,无论是田赛项目,还是径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要有娴熟的技术,以及强大的速度、耐力、爆发力作为支撑,而后者正是力量的集中体现。因此训练内容必须包括技術和力量两个层面,特别是在力量训练的内容上,教练员不仅要进行基础的力量训练,还要重视队员自身的核心力量训练,进而队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3 精心设计训练过程,确保队员训练成绩的最优化
学校田径队拥有了明确而又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不意味着已经取得了理想的训练成果,而是拥有了极为有利的决定性条件,训练成果的形成还要经过完整的训练流程来打磨。因此,精心设计训练过程自然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也是田径队取得理想成绩最为复杂的一环。具体工作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准备部分必须要有情境创设作为支撑。众所周知,田径项目训练工作具有极为突出的枯燥性,队员在训练开始阶段通常情绪和状态较为低迷。因此,为队员打造出良好的比赛情境,或者通过相应的体育游戏进行人身运动,为队员创深处理想的游戏情境,显然可以激发队员训练参与的兴趣,调动起队员强烈的参与训练活动的欲望,队员也会在无形中顺利进入到训练工作的基本部分。
第二,基本部分必须体现出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队员顺利进入到“核心阶段”后,教练员必须将队员训练兴趣的长期保持作为主要任务,由此方可为训练任务的高效完成提供良好平台。其间,不断扩展训练的自由空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而这就意味着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环节必不可少。针对师生互动训练方式而言,教练员在进行每一项动作分解与示范时,都要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动作的标准性意义所在,为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会起到哪些作用。针对生生合作训练方式而言,教练员要善于开展“项目化”训练,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行明确训练过程中的任务与角色,自行开展归纳与总结,教练员则要深入到每个训练小组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与示范。在队员形成训练成果后,要为之提供一个展示空间,最后再加以集中性的指导。
第三,结束部分必须要有“双主体”总评作为保障。总结与评价作为训练工作的最终环节,不仅承担着帮助队员明确训练成果与状态、为队员提供合理的巩固方案、指导队员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同时还肩负着了解队员训练所需和有效开展身心放松活动的重任,所以在该阶段中必须以“双主体”总评的形式来进行,由确保队员训练成绩的最优化。
通过以上观点的论述不难发现,组建一支小学田径队并开展系统的训练工作并非易事,不仅要有明确的组建目标和方案作为支撑,更要有完善的训练计划与训练流程作为保证,由此方可达到全面提升学校体育事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目的。为此,不断深化三项工作自然成为学校及体育教师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更是全面增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