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2020-09-10孙莹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孙莹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面对面优势和在线学习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不仅扩大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支持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不同类型课程设计策略也不尽相同。本文将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工科课程《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以信息技術为主要手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成为关注和探索的热点。混合式教学是指通过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在适当的时间,设计和提供与学习环境相契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却有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要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的优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劳动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1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是机械、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以切削为手段的金属加工方法及相应的设备的操作,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不足;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应用不足;课堂容量有限,探究拓展不足;评价方式单一,过程关注不足。因此,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程以及实践操作的优势有效结合,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关键问题。

2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目标,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环节,设计以集在线课程、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设计整体思路为“三阶段,三优化,三推动”。即课前阶段,优化预习,推动课前“热”起来;课中阶段,优化互动,推动课中“活”起来;课后阶段,优化拓展,推动课后“忙”起来。

课前阶段。完成预习任务。传统课堂的课前也有预习,一般是老师把上课要讲的内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自行学习,预习内容与授课内容重复,且对预习效果没有要求,学生掌握程度老师也并不关注,因为课上还要再讲。而这里经过优化的预习,是要把一些简单的、或通过视频、微课、动画等形式学生能理解的知识点放到课前完成,预习内容与授课内容互补,并通过测验、分享、提问等形式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并有效与课堂衔接。

课中阶段。是知识、技能内化和应用的阶段,也是解决重点、难点的阶段。此阶段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如果是知识型内容则通过课堂讲授+互动活动练习+测验测评等环节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如果是技能型内容则通过课堂实训,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环节、步骤分解任务,并将相应的知识点穿插其中,以具体的互动教学活动呈现,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方法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这样,通过有载体的任务来承载技能点,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学的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学完是有成果的,从而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任务完成后,学生将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总结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既体验了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也对自己的技能水平、知识掌握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从而能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补充完善,逐步提高。

课后阶段。在线上布置拓展学习任务。一方面通过测验、作业等活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布置一些需要查阅资料的多学科交叉知识点的相关任务,或者需要调研、体验的任务,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和空间便利。教师则推送一些辅助拓展延伸的视频、微课等资源帮助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并且及时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支持。

这三个阶段在内容上是衔接互补的,在难度上是逐步深入的。

3  混合式教学设计要点

3.1 教学内容方面

由于实施混合式教学时,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重、难知识点的应用、迁移、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设置学习情境,安排分组任务,组织小组讨论、上台分享、提问答辩、自评互评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对于教师而言,相对传统教学是低效率的。由于学时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都放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将一部分简单的、易懂的知识点借助微课、视频、动画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安排在课前或课后环节进行,同学们互相讨论、教师辅助答疑,并安排相应的测验或展示活动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的调整课堂教学。所以,混合式教学设计在内容方面,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是互补的,同样重要,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是辅助的、重复的。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对于重要内容在课堂充分有效的学习,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也使得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应用。

3.2 教学组织方面

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知识点讲解的特别清楚和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实践证明,学生在经过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往往比教师单纯讲授更好。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面对面的环节,运用好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如果教师直接提个问题,学生可能没什么感觉,参与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如果运用教学平台的“抢答”或“摇一摇”的游戏形式就能够将学生吸引到你的问题中来。“抢答”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课堂活跃度,在复习提问的环节使用效果好,但优秀学生更占优势;“摇一摇”的方式,过程有悬念,所有学生机会均等,在需要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时候使用效果好。“手选”则是老师有针对性的对需要重点关注与提醒的学生进行交互的很好的方式。总之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不能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形式,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合作法、探究法、案例法、操作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手段,花更多的心思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意愿和参与人数,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的支持以及虚拟仿真、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时鼓励和反馈,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自信心,从而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3.3 考核评价方面

混合式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有一部分的学习是在线上完成的,因此学生在课堂外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取得的效果也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很重要一部分。本课程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考核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针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职业精神、安全意识等方面;结果性评价则侧重知识掌握、知识应用、学习成效、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考查。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一种形式上的混合,同时更是教学环节各个层面的混合,这种混合的目的是探索出对于学习者来说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其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实施混合式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层次化、参与度更高的教学服务,同时也为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完全固定和标准的模式,要与具体课程相结合,与学生学情相结合,融合混合式教学思想,构建适合自身课程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将继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持续的改进和完善,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唐志国,刘奇芳,李新波.基于OBE理念的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21):51-53.

[2]赵涛,张恩旭,黄家才,徐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44-45.

[3]刘爱华.以在线开放为目标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18(24):109-110.

[4]谢歆鑫.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7):4-7.

[5]赵学华,孙慧,王丹丹,张谦,于成龙,詹峰.高职后期剪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9(7):46-48.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