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叹息桥》为例探析港剧发展新趋向

2020-09-10杜宇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港剧多视角罗生门

摘要:港剧《叹息桥》一上线便收获广泛好评,本文从主题、叙事、人物形象塑造、风格等方面对《叹息桥》进行分析。此外,笔者发现以《叹息桥》为代表的新港剧正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港剧的新趋向。本文系统梳理港剧在内地发展及传播的不同阶段,探析港剧发展的新出路。

关键词:《叹息桥》;罗生门;多视角;合拍剧;港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095-02

一、港剧《叹息桥》分析

《叹息桥》是由ViuTV(香港电视娱乐有限公司)和优酷合作,于2020年3月在优酷独播的悬疑爱情剧。电视剧讲述六名男女几十年来人生交错的故事,从相遇、相识、相处、相分到重遇,爱情、友情兜兜转转,最后无奈换来一声叹息。

(一)主题的现实复杂性

《叹息桥》以都市爱情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原生家庭、人性阴暗面、伴侣选择、精神疾病、两性相处等诸多社会化议题。深刻的主题现实接近性,承载电视剧高屋建瓴的现实思考,使之摆脱了影视行业低幼化的爱情故事内核,深入探讨爱情的现实本质。叹息桥本是威尼斯一座连接监狱和法院的桥,走上叹息桥的人无不叹息自己即将失去自由。可以说“幸福桥与叹息桥”是一体两面的概念,两种解释表现了爱情的复杂多义性,电视剧主题尽含其中,剧名也预示了该剧徒留一声叹息的悲剧色彩。

(二)罗生门式的叙事方式

该剧采用罗生门式的叙事方式,在平实的故事中,在舒缓的镜头表达中营造悬疑感。导演用高超的叙事方式、全新的维度讲述现实且生活化的都市爱情故事,以多视角非线性叙事共同拼凑出完整剧情。同一事件的多角度“记忆偏差”营造出了该剧的悬疑感,角色直面屏幕“打破第四面墙”,随时抽离剧情与观众对话,直观表现了人性的复杂、真相的不可知及生活的多义性。另外,多视角叙事也让故事充满了戏剧冲突。在不同时空下,人物关系交错、扑朔迷离,时间线索自由跳跃,悬念冲突十足。这样的叙事方式,让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拥有了话语权,也给观众留下了足够大的、对人性进行深层认知的思辨空间。

(三)立体的人物塑造

《叹息桥》塑造了一批生动、立体、灰色的人物形象。李子勇,是一个外冷内热、一腔孤勇的男人;方小薇,是一个缺乏安全感却给他人安全感的孤独者;何乐儿,是一个永远无法找到平衡的摇摆者;胡启源,是一个渴望自由,却没有担当的可怜妈宝男;凯文,是一个冷眼旁观洞悉一切的“上帝”。深植于人性中的怀疑、妥协、迷茫、自私的弱点与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责任、对自由的渴求同时存在,共同塑造了人物立体灰色的真实生命质感。其中,凯文的角色设定与藏族作家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二少爷、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中无处不在的傻子释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导演费里尼《大路》中的弱智姑娘杰尔索米娜相似。他们看似痴傻,实则在某种层面上拥有最为清晰客观的“上帝”视角,他们多了解整个故事,却又以不参与人物纠缠的身份看穿芸芸众生的爱恨嗔痴。《大佛普拉斯》导演黄信尧更是直观地将释迦与影片比喻为船锚与船。众多影视及文艺作品中的疯傻人物形象始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典型表述,即傻子是上帝的人,只有傻子才是真正可能触摸生命智慧的存在。法国电影学者德勒兹曾说:“现代社会创造出了一种关于奇特的英雄的想象,这个英雄就是疯(傻)子。”

(四)考究的摄影风格

《叹息桥》摄影构图及色调运用精准,充满设计感,贴合人物的性格形象,服务电视剧主题的表达。该剧大量使用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并采用多机位摄影,不断变化镜头节奏。如李子勇与方小薇在合租房内,处于同一画框却常用一堵墙或一扇门形成物理空间的隔离,这种构图方式体现了两人既亲密又疏离的情感关系。何乐儿与胡启源在热恋期间,两人处于同一画框空间,疲惫期则分据不同镜头空间。共享物理空间预示心理空间的接近,分割空间的摄影设计则暗示情感的疏离。不同于通常都市爱情剧中“暖色滤镜”带来的唯美感受,该剧整体呈冷色调,消解了爱情的冲动感性,增加了理性探讨的色彩。该剧文艺风格明显,节奏缓慢,构图排布、镜头运动方式及色调搭配考究。该剧用沉静客观却又极具主观倾向的方式呈现了一幅都市男女情感画卷,其先锋精巧的摄影风格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港剧内地发展新展望

从整体的港剧制作及传播发展层面上看,以《叹息桥》为代表的“新港剧”不同于传统港剧,开辟了港剧内地发展的新时代,对于港剧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港剧发展阶段概述

香港電视剧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于8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期的内地文艺以反思和文化寻根为主流,形式上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注重探索先锋艺术实验。在内地重艺术轻商业、重严肃轻通俗的风潮背景下,代表着流行文化的港剧在内地电视界迅速开启了“港剧时代”,出现了如《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经典影视作品。20世纪90年代堪称港剧的黄金盛世,香港流行文化也成为内地一代人的集体记忆[1]。传统经典港剧明快跳跃的叙事节奏,自成一派的经典叙事模式,经典叙事模式下的受众期待视野,坚持友爱、忠诚、信义、纯孝等单纯善良的观念等逐渐成为了港剧的特点[2]。剧情密度大、节奏快的古装剧,创作严谨、反映香港职业精英的职业剧等都是经典港剧的代表剧种。

进入新世纪,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引进、合拍和播放管理的通知》,政府逐步加大对文艺领域监管力度[3]。韩流及大陆影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多种因素的冲击下,港剧在大陆市场的份额不断缩水,“北进”受阻。

香港与内地合拍剧成为新世纪港剧创新的突破点,衍生合拍方式面临发展瓶颈。2005年受《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限韩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响,港剧重新成为内地市场引进剧的重头戏[4],尤其以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合拍“回归剧”为代表,如《香港姊妹》《岁月风云》等。内地资本的注入给港剧的场景选择、制作规模、演职员选择等方面带来了益处,但此阶段合拍剧创作理念基本延续了经典港剧的模式,或借力经典剧推出衍生剧,如《宫心计2》《溏心风暴3》等。衍生剧在宣传推广上有诸多优势,但多数因剧情雷同无新意、过度消费情怀等问题导致内地观众“审美疲劳”,未能再续原作辉煌。开发经典IP(知识产权,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作品的统称)并非长久之计,原创才是最终出路。还有的港剧为迎合内地市场,而增加内地演员及与内地相关的故事情节,希望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合拍”增强收视吸引力。然而要拍出既符合两地观众审美,又能通过广电部门审核的合拍剧并非易事,如《再创世纪》既要讲港岛势力斗争,又聚焦港漂、北漂一代,作品前后脱节严重。又如“春娇志明系列”,第一部讲述香港禁烟环境下的香港都市爱情故事,普世细致的爱情刻画与浓郁的香港特色是影片成功重要原因;第二部背景转向北京,港味不再,加之情节粗糙导致质量滑坡,强行插入内地面孔亦被诟病。另外,不乏成功“北进”的香港电影人,如陈可辛就以极富文化包容的心态拍摄出了《甜蜜蜜》《亲爱的》等众多优秀作品。但整体来看,港剧发展整体呈现疲软态势。

(二)港剧在内地的互联网迁徙及“新港剧”的诞生

除去剧作本身的改进空间,传播渠道及播出平台的选择也成为港剧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港剧在内地的传播及互联网迁徙,依循港剧在内地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电视台向互联网转移的1.0时代。观看平台的互联网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观众的圈层化,看港剧从一种大众行为变成圈层爱好。

第二阶段,两地同步播出,并在多个内容生产单位达成合作的2.0时代。版权采买、“港剧班底+内地投资”等合拍衍生剧和平台定制剧,在平台的运作下与用户产生更密切的互动。

第三阶段,以《叹息桥》为代表的“香港制作+主流视频网站合作”的3.0新港剧时代。近年来“爱优腾”主流网络视频平台不断扩张,急需内容填充。香港导演、演员等创作人员青黄不接,“北上”发展之路也陷入困境。如何打破合拍衍生劇的桎梏,发挥港剧在高度垂直的分众内容及制作经验和IP储存等方面的多重优势,发展香港内地新合拍剧,成为重中之重。以《叹息桥》为代表的,视频平台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香港创新制作的“新港剧”应运而生[5]。

新港剧多为小成本制作,内容与拍摄手法不拘一格,大胆实验,呈现出与绝大多数观众印象里不同的港剧。视频平台对港剧的理解,也从注重其“圈层性”变为注重港剧的制作能力,看重作品的“共情力量”。《叹息桥》由优酷全额投资,“罗生门”式的爱情跳脱出了传统模式,收获了更广泛的共情。传统港剧模式或已过时,但港剧的创造力仍在。“港味”,也在以《叹息桥》为代表的新港剧中被重新构建,与内地文化、互联网市场交互融合发展,共同参与当下的中国叙事。

整体看来,除去港剧经典IP衍生与原创剧集开发、港剧互联网传播策略创新、香港影视行业人才培养等问题,港剧内地新发展应更加重视香港与内地深层次的文化融合。要深植文化土壤、立足剧作根基、乘势时代浪潮、捕捉普世共情、讲述中国故事,这才是港剧发展的新展望。

三、结语

《叹息桥》以其精良的制作、新颖的剧情、多义的主题、罗生门式的叙事方式、细腻缓慢的节奏、文艺的摄影风格,开启了香港内地合拍新港剧的时代,共同构建了新港剧的风貌。新港剧在保持港剧基调,适应时代需求方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肖艳华.浅析港剧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新闻窗,2012(01):65-66.

[2] 周霞.港剧的叙事特点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20):158-159.

[3] 张宗伟.激情的疏离:“后九七”时代香港电视剧“北进”之旅[J].当代电影,2008(01):99-103.

[4] 李寒芳.文化部: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N].中国文化报,2017-06-26(001).

[5] 刘芳.浅谈港剧的叙事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1):77-78.

作者简介:杜宇静(1992—),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产业。

猜你喜欢

港剧多视角罗生门
屠龙者终成恶龙
古惑仔
《法证先锋4》“港味”去哪了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研究
论女性声乐的艺术研究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
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