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2020-09-10

清风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小王账号民法典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经过数十年酝酿,五年编撰,这部有着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的民法典,终于走到了正式出台前的最后一步。

与现有法律不同,民法典囊括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七个方面内容,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离婚冷静期、个人信息保护等也被写入其中,民法典因此成为中国最具时代特色的法律之一。

虚拟财产明确入法

互联网时代,除了房屋住宅、厂房店面、古董字画等传统财产分类,还出现了数字财产、虚拟财产等各种新型财产类型。

一段时间以来,“去世后如何处理社交账号”“游戏玩家死亡后家属要求继承游戏账号”的话题和案例时常成为网络热门话题。这些使用越来越广泛的虚拟财产能否继承,如何继承,引发民众讨论。

据了解,一些国家已有顺利继承虚拟财产的先例。2018年7月,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一名母亲申请继承已故女儿网络社交平台账号一案做出裁决,认定该账号为遗产一部分,因而判决该母亲可以继承账号。

而此次民法典,也在总则编明确提出“虚拟财产”的概念,指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同时继承编部分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将继承法中遗产范围、公民的收入等一一列举的方式删除,遗产范围扩大为遗产是自然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意味着,一些网络虚拟财产,如虚拟货币、网络账号等都包含在里面了。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支持虚拟账号被继承。从事证券工作的柴先生认为,这些账号“都是私人空间”;微商陶女士表示“社交软件不行,每个人都是个体,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延续我的想法”;在国外上学的曹同学则表示,社交账号相对于被继承,“更希望被追加为悼念账户”。

而支持虚拟账号被继承的网民则多特指有经济价值的账号,如游戏账号。从事城市设计工作的文先生认为,“虚拟账号也有经济价值,就像财产一样,本身可以交易,是值得继承的”;游戏玩家王先生表示,“非常支持,我steam战网中买的游戏值不少钱了,有的人喜欢收集手办、古董,我就喜欢收集游戏”;只有房地产从业者罗先生希望自己的虚拟账号被无条件继承:“留给子孙也是一种纪念”。

本刊记者也了解到,一些年轻游戏发烧友则希望民法典正式施行后,能够确保自己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在虚拟财产保护方面,有更健全可靠的法律条文。

“一年前,我一款价值将近4000元的游戏账号私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出售时被骗,向该平台客服人员反映后,他们表示无法对虚拟产品的交易进行核对和保护。”西安的小韩是一名资深游戏玩家,价值不菲的账号被骗后,他第一时间将和对方的聊天记录发给客服人员,但因为缺少相关法律,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小韩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在不久的将来,民法典施行后,对这些‘非常规的财产’也能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

离婚冷静期引起关注

近年来,离婚率逐年上升,据民政部门统计,从1987年到2017年,我国的离婚数量在31年间就上涨了6.53倍。其中相当部分的离婚夫妻并非因为感情破裂,而是一言不合就离婚,其结果不仅让两个人后悔、痛苦,也可能会给双方家庭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为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新增了“离婚冷静期的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前款规定期间届满30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就高达12.9亿次,不少支持者认为,“离婚冷静期”有利于降低离婚率和维持社会稳定,防止“过度自由带来的草率任性”。

李芳是云南丽江市永胜县的一名基层干部。因为工位靠近民政办公处,她每天都能看到不少甜甜蜜蜜的领证新人,也能看到许多沉默不言的离婚夫妇。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对“95后”年轻夫妻,结婚不到一个月就来离婚。

在李芳看来,“离婚冷静期”并不是要限制离婚自由,而是可以给年轻夫妇多一些思考的时间,避免自己和家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刚刚步入婚姻生活的颜欢表示支持设置“离婚冷静期”。今年二月,颜欢在朋友圈“官宣”领证。她表示自己属于性格冲动的“辣妹子”,恋爱时和丈夫吵架,情绪激动时甚至扬言分手,但事后往往后悔。结婚后,她不希望因为一时冲动而错过彼此。

经历过“闪婚闪离”的“80后”小王认为,相比较已有的“离婚冷静期”,自己同样希望能设置一个“结婚冷静期”,热恋时容易头脑发热,提出离婚反倒思考许久,他说:“不轻易开始也不会草率结束。”

两年前,父母一直催促小王结婚,年近三十的小王也觉得自己该结婚了。在亲戚的介绍下,小王相亲认识了同在长沙工作的小何,两人相处不到2个月就领了结婚证。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小王被调到郑州。由于长期异地,两人本就不牢靠的婚姻关系出现了破裂。小何曾多次向小王提出离婚,碍于双方家庭的关系,小王起初并没有答应,但最终拗不过小何的坚持,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期望民法典正式施行”

河北省某位女士“被结婚”两次,快两年了始终“离”不成;刚在网站浏览买房信息,中介电话就不期而至;不小心点开某广告,第二天购物平台立即精准推送你浏览过的广告商品信息……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致使个人信息的可获取性也在逐渐提高,各种推销、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層出不穷,给普通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个人信息安全逐渐成为热议话题。

我国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通则中没有“隐私权”的概念,甚至全文未提及“隐私”二字。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第110条虽将“隐私权”纳入民事主体(自然人)人格权的范畴,但未作进一步规定。

民法典人格权编对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这里所说的个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家住长沙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几个月他频频接到4S店的销售电话,问询他是否有购车意愿。刘先生说,自己曾在网上浏览过某汽车交易平台,并留下部分个人信息,“我觉得是这个平台未经我允许,就向这些4S店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

许多像刘先生这样深受个人信息泄露所扰的群众,迫切希望民法典正式施行之日早日到来。刘先生说,“既然已经入法,相信平台会有所忌惮,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肯定会有所好转”。

“90后”网购达人小李则表示,生活中光有法律条文保护个人信息还不够。他曾因为网购而被骗过。当时小李在某购物网站买了一些商品,却收到了退款邮件和短信,没有细想的小李,按照邮件的要求进行了操作,结果银行卡被转走了数千元。

“网购一般都有一张专门的银行卡,里面余额不多,所以损失还是轻的。”小李告诉记者。发现被骗之后,他马上报警,并向购物平台反映此事,购物平台也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但目前这件事还在处理当中。小李一直在想:像网购订单等这些私密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实施诈骗的人怎么会对自己的网购订单如此熟悉?

“个人信息保护一直以来都是一道难题。虽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规定,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但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依然严重。希望民法典正式施行后,有关部门能够真正重视落实起来,而不是让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所要保护的公民权利变成空中楼阁。”小李如是说。

猜你喜欢

小王账号民法典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彤彤的聊天账号
民法典诞生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减肥
麻辣烫
借钱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