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政府要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
2020-09-10
省级政府要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会议提出省级政府要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加强资金监管的同时,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弥补基层财力缺口。(中国政府网 6月9日)
给民事主体更多更宽行为自由。
——民法典增加规定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杨立新教授撰文指出,民法典增加规定免责事由,使我国民法的免责事由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体系,就能够放宽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范围,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更多的行为自由,进而积极创造,努力践行,奉献社会。(《检察日报》6月8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开展正风肃纪反腐是当前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方向。
——日前,浙江“基层清廉建设十大创新经验”发布,其中,金华市婺城区通过构建政治生态大数据平台,设计了188个具体指标和202个数据采集点,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当地政治生态进行动态精准研判,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生态治理效能。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如是评论。(《浙江日报》 6月18日)
建议扩大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审查的权利范围,以弥补仲裁裁决不公正而又无救济途径的不足。
——四川同方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琳平不久前致信全国人大法工委,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进行修改。他认为,仲裁法的制定距今已25年,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和法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法律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变化,做出修改。(界面新闻 6月9日)
教错了,顶多误人子弟;教坏了,就是把孩子往绝路上逼。
——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表评论称,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除了传道授业,在孩子性格形成、习惯培养上更是有巨大影响力,因此才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侠客岛 6月19日)
简单案件简易审,普通案件标准审,复杂案件精细审。
——我国行政复议法施行20年来,已成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但现行行政复议制度不够高效便捷,公信力仍有待提升,相对于行政诉讼与信访,行政复议制度在现实中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冷遇”。6月5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指出,基于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定位,需要对行政复议程序依据公开公正、高效便民原则进行再造。(《人民政协报》 6月6日)
个人破产制度不会成为不诚信企业主的保护伞。
——6月2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并征集意见。这一具有改革意义的“破冰”之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普遍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个人破产制度是否会被老赖利用,成为其逃废债的工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陈景善认为公众不必担忧,因为有关个人破产自由财产范围、免责的范围、免责滥用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法制日报》6月22日)
高考的公平不能被玷污。
——近期,山东省被曝存在多名通过冒名顶替等违法违规手段非法获取高校入学资格的问题,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对此,《人民法院报》发表评论称,冒名顶替,后果极其严重,影响极其恶劣,代价极为沉重,法律对这种行为,应给予严肃惩戒。(《人民法院报》6月20日)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纸面上,而要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具体工作实践中。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裴小倩撰文称,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领路人,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光明日报》 6月22日)
公权力主体也要诚实守信,应把公权力主体作为信用约束的重要对象。
——目前,社会信用法立法作为第三类立法项目,已经被纳入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因此,如何通过法律把实践中的好制度、能够反复适用的有效管用的规则固定下来,更规范地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关键点,尤其是立法中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更是不容回避。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教授认为,社会信用法立法要重点处理好个体、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中国市场监管报》6月11日)
改变传统治理模式,提升基层干部综合能力。
——今年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任务重、时间紧,考验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担当和能力。然而,当前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生硬理解政策,机械执行政策,存在落实僵化、创造退化、思路老化等倾向,“干部工具化”让政策落实频打折扣。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要充分激活干部主观能动性,做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工作。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要引导基层干部更新治理思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半月谈》 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