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心的世界”是熏出来的
2020-09-10黄欣睿
黄欣睿
还记得上一次梦中梦到鲸鱼从天空游过是什么时候吗?或许你已经忘了,或许你需要的,正是这样一封回到童年的邀请函,回归最纯真的爱与幻想。
雨季前的一个周末,亦心的画展如约而至,这是一个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也是女儿对父亲稚嫩却足够用心的爱的表达。主人公亦心(Chloe)是一位年仅八岁的小画家,本名杨溢,她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画家杨明义,一生都在描绘挚爱的江南水乡,首创新一代江南水墨水乡新风格,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母亲是凤凰艺术全媒体主持人凌子,一档《凌听》节目拨芜艺术圈,访寻那些足以流传百世的艺术家生命里的信息,传递出艺术家们独一无二的内在思想和审美,以及人文价值的火花。
世界之中的奇遇
或许艺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正是作品之外带来的与爱有关的那一种“感觉”,即便不懂,也能感受,也能由此生出自己的情感。于是小亦心会在毕加索、夏加尔的画前呆呆的睁大眼睛端详,也会在罗丹的雕塑前开心地手舞足蹈。天生的敏感与灵气,让她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对“美”的独特感知。
这样的家庭氛围,使得亦心从小便跟着父母看遍了世界各大博物馆,参观了各种名胜古迹,也走过了无数条街道,停留过无数个角落,与世界交手的这些年里,她满怀好奇的打量着一切新鲜事物,而画画教会了她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世界。
她的画作里藏着她走过的路和收获的爱,她画苏州留园的冠云峰、香港动物园的企鹅,她也画乌克兰的机场、白俄罗斯的高速公路……和父亲一样,小亦心也用起了速写本和相机,每到过一个地方,每经历一些事情,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在去过以色列之后,她还创作了一幅以耶路撒冷犹太人的祈祷为题材的长卷画作《哭墙》,为疫情中的中国祈祷和加油。这些世界之中的奇遇不仅令稚嫩的小亦心增长了见识,也令她的画在童真童趣中包裹了更多的情感与思考。
框架之外的自由
在亦心的世界里,爱始终是生活的底色,爸爸妈妈,下雨天的小花伞、爸爸的工作台、粉色月球上的小狗,空中遨游的蓝色鲸鱼……像是所有的美好与幻想都会被她一一画出,他们充实着独属于亦心的小世界。
“亦心非常喜欢小动物,她常说,比起做画家,更想成为一个动物饲养员。”父亲杨明义笑着说,“我会尊重亦心自己选择的发展之路。”在杨明义看来,把大人那套思想强加于孩子是一件近乎愚蠢的事情,父母应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教他们如何认识世界,而不是告诉他们世界上有什么、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世界是没有边界的,一如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以爱,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她眼中的世界,這才是作为父母应该做好的事情。比起规矩,熏陶反而是更有意义的,天底下的好事大多都是熏出来而非圈起来的,成长是一个越来越宽博的过程,若是没有熏陶,便可能是一个越来越拘束的过程。杨明义和凌子都非常遵从女儿的意愿,因为女儿喜欢动物,他们便在家中养了孔雀、刺猬、小狗、乌龟、金鱼等动物,让她在热爱中、在不设限的可能性中长大。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难得的是长大后仍保有创造力。我花了四年的时间画得像拉斐尔那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像孩子一样画画。”正如亦心妈妈凌子说的那样,希望所有的孩子们坚持自己的热爱,勇敢接受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好或是伤感,保持好奇心,然后无所畏惧的长大,成为一个无愧于初心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