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我们来听课啦
2020-09-10亦安冉
亦安冉
崇文重教,山高水长。
每次路过文庙,都觉得那里文气特别昌盛。文庙,江南府学之冠,在这里存在了近千年,是流芳吴地的范仲淹创办的,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句无比珍贵的名言。
在苏州人心目中,范仲淹的地位是不亚于孔夫子的,当得起“一世之师”的赞誉。范仲淹的万民教化之发心,也大约跟这座位于苏州“龙脉”之上的文庙府学的存在有关,苏州一直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
后世,苏州地界又出了一位在中华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他的许多教育方法和名言至今备受推崇,如今,苏州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叶圣陶的教育世界,汲取先生的智慧和激情,建设今天的教育世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的不仅仅是教育本身,因为教育,是落实到一个个学校的。今天,苏州教育的发力点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最核心的力量源泉就是,校长。
教育大家陶行知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应為“学校里的太阳,代替以前昏暗不明的爝火”。校长的思路决定一座学校的思路,一个好的校长能够带领学校找到个性发展的路径,并且把个人对教育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学校得以超越千人一面的模式,而显现独特的精神气质。
是的,一所学校,需要校长的精神和实践引领。
如何引领?我们来听校长的这节“课”。
校长,是受人尊重的“大先生”
金秋9月,苏州文庙的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应时而至。面对孔夫子在殿堂中巍然独立的雕像,面对这位杰出的先生,每一个当代的校长都在沉思,什么是先生,什么是校长,什么是师道尊严。
韩愈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尊师重道,是因为师代表了道的存在,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师道尊严的前提是“师”与“道”的合一,教师本身应该代表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理想信念。而作为校长,更需要尊重自己背后的道。道,是一座学校生命教育的展开,是师生学而时习之的生活。
而所谓教育,在孔子看来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就是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与古人交朋友,以及最终帮助学生与道交朋友。所谓校长,所谓老师,不过是“有道”之人;所谓“跟老师学”,不过是“就有道而正焉”。或者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古人称老师为"先生”,其义不过如此,就是先知先觉。而每一位校长,都是“大先生”,这里的大,不是地位的尊卑,是因为校长不但教学生,也要引导一座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成长。
曾经和苏州中学的卫新校长对话,他认为,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睿智的思想、深厚的文化、高尚的人格方可汇聚成独特的个人魅力。校长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格局和特色,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校长,对学校的思想高度和文化品位具有重大影响力。
是啊,“大先生”不是红尘中的官位,而是思想与文化的引领者,是坚持立德树人,虔心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教父”。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的沈中校长认为:现在为什么社会上会对校长的形象认识有所偏差,正在于,有些校长往往只是把自己的岗位看作是一种技能,或者是谋生的饭碗,而并没有把自己对“大先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维度。但是,沈中校长觉得我们不必过多指责大的社会氛围的价值多元甚至混乱,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校长自身专业发展是否在新时代真正实现了教育家的转变,从而获得了师道尊严。
因为敬畏,所以虔诚。因为热爱,所以教育是每一位校长的生命成长史。
校长对于一座学校须有宗教般的虔诚情怀,心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学生、敬畏老师,始终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始终以教师发展为关键。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的张剑澜校长认为,教育在于传承文化、传递文明、传播知识,即是一种文化布道,而校长就是文化布道者。而作为一位布道者,校长首先的功课,是完善一位先生的素养和风采,如此才能在天地之间认识教育的意义,才能寻找新教育的出路。而优秀的校长,必须提升自己认识生命和人生意义的高度,才能在理念和实践当中寻找到解决之道。
苏式校长的“精神起点”
从范仲淹到叶圣陶,苏州的崇文重教是名声在外的。
范仲淹兴办的苏州府学,一手抓课本,一手抓社会,奠定了之后苏州教育的基本特征。苏州历史上曾出现过50名状元,1500多名进士,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城市。明清两朝,共产生状元204名,其中来自苏州府的有34名;清朝共有状元114名,苏州府占了27名。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说的好像苏州状元们都是死读书读出来似的。“你去看看科举考试的试题,考试题目里面有经济有军事,心里没有天下的人肯定是考不取状元的。苏州人会读书,古代的江南士大夫是在园林里读书的,教育是在有山有水,有天有地有自然,有宇宙浩瀚的地方完成的”,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校长陈国安说。这位从苏州大学文学院投身到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授级校长”,对教育的理解是:苏式教育从来不应该是考试和分数那么简单,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不应该忘掉苏式教育的本质。苏州大学的百年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特别富有深意,教育需要“养气”,也就是要拥有天地间的端正之气。而在园林里读书,心怀天下,正是最好的养气方式。
一份来自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包含幼儿园在内,苏州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82所。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校长,如果算上副校长们,苏州起码有五六千位校长。而2020年,苏州大市内,又有众多新学校应运而生,又一批新校长们走上了学校的“领航台”。校长群体的生命维度和教育理想,正支撑起一座名城的当代文脉和风气。
教育,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向苏城的各位名校长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不同的表述。
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曹伦华认为,教育,使人们的思维、行动等方面都得到升华,也更深层次地认识自我。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晓阳认为,等学生走上社会后,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留下来的气质,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做的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总校长胡金平说,教育,是一个不断使人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无限探索的过程,包括对个人潜能的挖掘,品行与智慧的提升、对知识的吸收、对外界的适应与理性的思维养成。
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黄裴莉比较认同教育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发,一种引导,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
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万变不离其宗——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在立德树人,教育是生出来的。这就是苏州校长们在一座千年名城中探知到的教育密码。
好的教育,不是要告诉你什么,甚至没有标准答案,互相启发。答案是天生在的,不是教科书规定的,也不是先生独有的,人人可思而得之。所以,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工夫。工夫,需要时间的打磨。工夫,是校长们引导一座学校的师生们与世界万物交通,与圣贤生命共振。
而何为教育家,尽管定义的概念有很多。但苏州的校长往往会谈到《论语》给他们的启发。孔夫子为什么能干好“总校长”这一角色,因为这位圣贤不斥另一方为异端,他执两而用中。比如当代校长焦虑的教育的传统性、素质性与升学率的问题,孔夫子的实践让很多苏城校长们体悟到,这不是技术性的协调,而要上升至生命教育,从生命的工夫上着眼才能平衡。庄严肃穆的师,来自道,不是装的形式感,而是求其本源的教育之道。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从生命的教育这个点进入,这就抓住了人一生当中最核心的东西,不为外在的分数和技术所吸引而失去自己的中心。生命核心就是生,生生,透过有而生。
而在分数至上的时代,的确教育常常被简化成传授知识、追求考试分数的工具。好在苏州的校长们没有完全屈从于应试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他们一直在思索,让苏州的教育能看得到更宽阔明亮的方向。
不离生活,不离自我,就是最好的教育起点。
苏式教育家们的“理想国”
苏州市的《苏州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曾经提出,要以优质高中为中心组建集团化办学联合体,输出先进办学理念、成功管理模式、有效课程教学和优秀教师团队,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其中,总校长们对学校教育前瞻性的培养理念和模式及其教育理想的引领作用愈加突出,而在其中,脚踏实地落实教育之道是对每一位校长的考验。
教育不是一堆口号和理念,一所学校校长的工作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具体繁琐。
就像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尤文亮所说的,教育的很多东西,都是基础性的东西,平淡而朴素。一所学校,校长把该做的工作认真地完成,督促教师踏踏实实地把课上好、作业批好,每一项活动踏踏实实地完成,把每一个学生辅导好等等。把所有的学生安顿好,吃饭吃好,睡觉睡好,上课上好,体育活动做好,艺术活动做好,有秩序,有质量,有发展,所有琐碎的、基础性的工作做好,就是一所好的学校。
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的成因有很多,环境、客体、校长自身等等都在其中发生作用,但归根结底要来源于教育的基础实践活动。不过,在基础的、琐碎的教育实践工作之外,仍然有许多可拓展的空间。校长要回归教育家的本位,教育理念才能够真正得到实践,苏式教育才能脱颖而出。
中国传统的教育,老师是讲学生从其游,玩在一起。最高效率的学习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引导开启乐之学习状态,是教育的关键环节。从这点出发,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核心品质。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价值认同、目标方向始终是学校的精神内核。
苏州十中的校长周颖认为,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起风向标作用,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十足的人格魅力。博学多才,能给全体师生以思想启迪;胸襟宽广,尊重人才,给教师以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思想睿智而能指点教师和学生,这样的校长才能得到师生爱戴和尊敬。
苏州的校长应当是专家,须深谙教育之道。“圣贤道何以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传承文化为己任提升文化内涵、思想力。
同时,苏州的校长当为战略家,要统揽全局,在办学举措上,要有清晰的思路;在教育和管理方面是行家里手,且需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要深入一线,下到课堂,走近教师和学生,接上地气;还要有探路能力,能及时掌握校内外有关本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政策、信息,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苏州的校长也应是“杂家”,要带头读书,文史哲、科学技术、心理学等,古今中外博览贯通,方可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统筹学校文化的宏观方向。
苏州一中的唐敏校长对此有着深深的体悟,他认为,教育家不是职业,而是富有理想的一种事业,尤其要守得住寂寞,须保持定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这一点上,我们这座城市有着与生俱来的清正风气,一所所名校正在生生不息。
伦华教育的总校长曹伦华认为,一座名校的养成,是校长必须要对学校的传统和现状、成绩和困难作比较清晰的分析,对学校的机遇与挑战、定位与发展做科学研判,从而带动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创意迭出。他所带领的伦华教育从校园氛围、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领域,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特长培养、德育生活化以及实践活动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打响了伦华教育的品牌。
而星海实验中学和苏州实验中学的校长们,也看到了明晰的路向,他们所在的学校已经进入了全面提升软实力、精细化、特色化发展的时期,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特色彰显、品牌锻造将是校长思考和实践的重中之重。
好的学校,好的理念,让教师感到在这里教书是一件特别有成就的事情,在这里找到生命的安顿。
好的学校,好的理念,能够带来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到在这里求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這里找到精神的依恋。
好的学校,在教会孩子完善自己的过程中,也要让他们知道人无完人,让孩子能够悦纳自己,与自己的缺点拥抱,有时候比要求孩子完美更显人性。
好的学校,能开拓孩子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生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好的学校,能让孩子们学会与人交流,懂得相互尊重和感恩,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好的学校,教会孩子未来做人要有大的格局,有担当的精神,能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校长陈国安认为,相比学校在某时某地让孩子们得到的“分数”,这些“能力”可能更加珍贵,这些“能力”也必然是名校称号的标准“配置”。
而这些“能力”,也展示出了“苏式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江南士人群体的精神风貌和人文价值在学校教育中的展现。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育家都应该是士人精神的承载者,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有了这些对教育、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苏式教育家所在的学校将不再是同一个“长相”,而在千人一面的教育体制中将脱颖而出。而有了教育之道烘托的教育底色和教育自信,苏城校长们的引领之路将会越来越宽广。
这一次,让我们好好来听听苏城校长们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