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分离性焦虑”幼儿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2020-09-10郁翠微
郁翠微
摘 要:分离性焦虑经常在初入园的幼儿中出现。本文以一例个案为例,分析了分离性焦虑诊断及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绘本阅读、系统脱敏等干预措施,并辅助以家长辅导,取得了较好干预效果。
关键词:分离性焦虑;幼儿入园;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131-02
分离性焦虑是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焦虑障碍[1]。分离性焦虑在幼儿中常见,多发生于6岁前,但实际上6岁以上儿童也经常出现。在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幼儿的分离性焦虑症表现症状主要有:害怕依恋对象一去不复返;过分担心自己会走失或住院;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非常害怕一人独处,或拒绝外出;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这些都指向于害怕与依恋对象分离。部分幼儿会出现生理反应噩梦,内容与离别有关,夜惊、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情绪反应有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退缩,有的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下面就以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
文文(化名),3岁半,女孩,家中排行老二。因老大有精神残疾,文文妈妈在老大十岁时生下文文。文文智力发育正常,在家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文文入园第一天哭闹不止,入园第二天生病发烧,回家休息。入园一月,她还是要哭闹很长时间,这种现象无减退趋势。每天要老师安抚很长时间,哭闹才能稍有缓解。在幼儿园文文与其他小朋友不说话,也不在一起玩玩具,几乎不吃幼儿园的早点和午饭,老师怕影响身体健康,会喂她吃一点东西。文文在幼儿园拒绝午睡,但是在家里能正常吃饭睡觉。
文文妈妈,38岁,中职毕业,原从事文职工作,自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便辞职在家照顾孩子,生文文时属于高龄产妇。文文妈妈性格内向,因为年龄与班上其他孩子家长差距比较大,所以与班上其他孩子家长几乎无交流。平时文文妈妈也不喜欢出门,很少将文文带到公共场合或公园。文文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能力差,甚至遇到生人会躲避或哭泣。文文爸爸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比较少。爷爷奶奶觉得文文较老大而言是个正常的孩子,所以特别溺爱她。小班上学期,文文妈妈也处于高焦虑状态,送文文入园时会反复拜托幼儿园老师照顾文文。当文文入园哭闹得特别厉害、不愿意待在幼儿园时,文文妈妈会不停地向文文保证,会早点来接她回家,还许诺给她买礼物,将文文放到教室后,还会偷看教室里面的情况。在家里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文文不听话,文文妈妈只要说一句:“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文文就会乖乖听话,言听计从。最后因为长时间无法解决文文入园哭闹问题,文文妈妈无计可施,只能把孩子抱进教室,放下孩子狠狠心转身就走。
二、案例分析
文文表现出的是与其母亲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根据CCMD-3中的诊断标准,文文已经表现出了害怕与依恋对象即母亲的分离,因不愿意与母亲分离而拒绝上学,因母亲不在身边而拒绝上床午睡,情绪表现为烦躁不安、哭喊、痛苦、淡漠、退缩。
从内因上看,分离性焦虑来源于幼儿的依恋情绪。根据鲍尔比依恋理论,儿童在8个月至24个月左右对熟悉的照料者形成明确的依恋,也是在此时儿童会表现出一种分离焦虑,当离开熟悉的照料者时会表现得非常不安[2]。分离性焦虑通常在幼儿6个月大时表现出来,并逐渐发展到15个月大。15个月之后,幼儿明白大人不在视野内还会出现,所以,幼儿的分离焦虑会开始降低。当幼儿2周岁后,伴随着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幼儿会明白依恋对象离开他的原因,也知道依恋对象什么时候会回来,焦虑会明显降低。但如果幼儿与固定照料者没有形成安全性依恋,分离焦虑的时间将会延长。蒙台梭利提出,0-4歲时幼儿处在秩序敏感期,当幼儿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时,内心就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但是当幼儿年龄较小时,脑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差,适应性差,内心的平衡状态容易被打破,产生不安全感,继而产生焦虑情绪[3]。在家里,母亲对文文的关怀和保护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文文对母亲以及其他主要照料者有着很深的依恋情绪。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独自进入社会,最亲近的母亲从视线中消失了,产生了极度的不安全感,内心的焦虑只能用哭闹、退缩行为来表达。
从外因上看,文文产生分离性焦虑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家庭的教养方式。因为对家中第一个有残疾的孩子而言,文文是个健康的孩子,文文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从与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全家比较溺爱和娇惯文文,自理能力发展受限,生活技能缺失。另外妈妈由于年龄与性格原因,很少带她接触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孩子的个性弱点有: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胆小又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我国著名的医生、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4]。家庭因素让孩子进入幼儿园不知道如何应对幼儿园环境,于是幼儿就产生了分离性焦虑,这是分离性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5]。除此之外,文文的妈妈也表现出分离性焦虑,对文文在哭闹情况下是否去幼儿园犹豫不决,不能态度坚定地送她去幼儿园。一则担心文文是否能熟悉幼儿园生活,二则担心文文不敢表达基本需要,同时又害怕她的安全问题,害怕她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妈妈的担心和害怕会传递给孩子,增加文文的分离性焦虑。
三、心理辅导
(一)绘本阅读缓解焦虑
老师和孩子首先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阅读之前,老师首先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例如班得瑞的《Good-bye Little Susy》,老师和孩子以非学习的方式共同阅读绘本。课堂上采用电子版的绘本故事,色彩鲜明,有助于吸引幼儿注意力。老师循循善诱地把幼儿的思绪带入绘本故事中,然后进行提问,进行合作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会绘本主人公的故事,在心理潜意识层面形成与主人公一样的价值观,从而矫正其行为[6]。第一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了绘本《汤姆上幼儿园》《幼儿园一点都不可怕》《魔法亲亲》,在活动过程中老师点到一些有较严重的入园焦虑幼儿名字时,会拿出这些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例如点到文文,拿出她家的全家福照片时,她的注意力也会被吸引过来,还会参与老师提问。第二周老师和孩子们阅读了《我喜欢上幼儿园》《大卫上学去》《阿文的小毯子》,几个入园时大哭大闹的孩子焦虑程度明显减轻了。在合作游戏中,文文也被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其他孩子的热情感染,偶尔微微一笑。第三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阅读《我想和你做朋友》《小熊宝宝绘本——午饭》《当我想睡的时候》《猜猜我有多爱你》。三周后,大部分幼儿的入园焦虑有所缓解,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而文文哭闹时间只是稍有减少,吃饭和午睡没有变化,大部分时间还是安静地不说话。
(二)系统脱敏摆脱焦虑
鉴于文文的特殊性情况,心理辅导老师进一步对文文进行了三次系统脱敏。首先需要与文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老师带领文文和她的妈妈来到游戏室,通过观察发现文文比较感兴趣的是洋娃娃,于是老师、妈妈就一起陪文文玩洋娃娃。玩了一段时间后,让妈妈对文文说,要去上厕所,让老师先和文文一起玩,而且保证一会儿就会回来。文文点头答应。但是妈妈刚走开一会儿,文文就开始找妈妈,老师拿起她喜欢的洋娃娃吸引她的注意力,让文文又投入游戏中。按照事先与文文妈妈约定好的,五分钟后,妈妈回到游戏室,继续与文文轻松地玩耍。
十分钟后,文文妈妈又告诉文文,要出去办点事情,妈妈跟文文说,让她和老师先玩一会儿,并且答应文文一会儿就回来。虽然这次文文比较痛快地答应了,但是妈妈刚走,文文开始焦虑起来,不停向门口张望。老师告诉文文,妈妈会回来的,并继续用洋娃娃吸引她的注意力。十分钟后,妈妈回来,文文没有出现其他特别的表现,而是继续和老师、妈妈玩娃娃。
继续十分钟后,妈妈对文文说,妈妈要去上班了,妈妈让文文和老师继续在游戏室玩。这次文文不答应了,不想让妈妈走,妈妈反复跟文文说,妈妈得上班挣钱,并答应下班后给她买好玩和好吃的东西。反复说了好几次,文文才勉强同意,但是文文看起来还是一副很不情愿样子。妈妈一走,文文就又哭了起来。老师又拿来新衣服,跟文文一起给娃娃穿新衣服。文文玩得很开心,偶尔还会与老师对视一笑。老师在游戏室里播放了令人愉悦的音乐,在游戏过程中,文文还是会时不时地向门口张望,但是还是会继续游戏。一个小时后,文文妈妈按照事先约定回来,并买了文文喜欢的蛋糕。看到妈妈回来,文文很开心,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蛋糕上。
经过这样三次的脱敏治疗,文文增加了安全感,并知道妈妈离开还是会回来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
(三)指导家长建构良性亲子互动
导致幼儿分离性焦虑的重要原因是家长的教养方式,文文的妈妈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分离性焦虑,所以心理辅导老师对文文妈妈进行了谈话,并对其进行了指导,帮助她与孩子建构良好的亲子互动。首先,让文文妈妈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让其努力发展自己的爱好提升自我,并且让其认识到应该给文文多创造与其他孩子的交往空间和机会;其次,让其认识到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以平和正常的心态每天送文文来幼儿园,不能过分制造离别气氛;再次,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能对孩子说“不听话就送幼儿园”等类似话,这样做可避免孩子将幼儿园当成受处罚的地方,建议其多和孩子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做游戏,帮助孩子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四、心理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老师对妈妈的心理辅导及对文文的心理干预,文文入园后的情绪有所缓和,哭闹的现象在与妈妈分离的5到10分钟后停止。三周以后,与妈妈分离的3到5分钟后哭闹就会停止。四周过后,文文的情绪基本平稳。午饭能自己吃一些,開始有午睡现象。文文的妈妈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人也变得开朗了些,而且还能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组织活动。
参考文献:
[1]夏雅俐,[美]张道龙.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著.理解DSM-5精神障碍[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67-68.
[2][美]劳拉·F·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84.
[3]史文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缓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2):61-63.
[4]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55.
[5]仇丽华.影响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家庭因素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2016:17-18.
[6]王艺凝,谢倩,许晓春.分享阅读:有效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23(6):38-44.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