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2020-09-10任倩倩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

摘要: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保持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优势地位,纷纷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且在实施方式、政策数量和扩散程度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态势。贸易保护主义新态势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需要在政策与实践等多方面灵活应对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深入推进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壁垒;国际经济秩序;扩大内需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用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免遭国外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从而避开WTO规则的限制,起到保护国家特定产业的目的。

(一)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主要是指在进行国际贸易行为中,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生态与人类健康等而采取的一系列约束进口的行为。本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逐渐提升了进口货物的环保等级,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

(二)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的定义为以技术规格为条件,增加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标,从而加大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到本国的难度,最终达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目的。比如在汽车行业,欧美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指标,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高性价比的汽车产品无法进入本国的市场,从而保护了本国的汽车产业。

(三)“双反”措施

“双反”措施是反补贴措施和反倾销措施的简称。当外国的进口商品以倾销的价格进入本国市场,对国内相关产品形成威胁的情况下,世贸组织准许采取“双反”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利益。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较低,所以出口商品的价格往往较低,这必然会对发达国家的相应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发达国家一般都会发起所谓的反倾销调查,“双反”措施也逐渐成为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之一。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一)贸易保护主体扩大。贸易保护所涵盖的主体正在从商品市场向资本、就业市场扩大。各个国家开始频频采用非关税措施来保护本国贸易,各种新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蓝色壁垒、绿色壁垒、动物福利、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出现和广泛利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新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了各国提升全球经济地位的一大竞争策略。正因如此,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强。

(二)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不断提高。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的采用了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使用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标准也越来越高。许多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掌握的资金、科技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劳工福利等标准。大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优势,构成了新的贸易壁垒。

(三)区域贸易组织成为新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区域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确保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区域外的非成员国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从而保障区域内各个国家的相关产业。

(四)利用 WTO 规则漏洞,实行贸易保护。尽管 WTO 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国家利用这些漏洞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进入本国的产品实行与本国同类产品不平等的待遇,间接打击进口,保护本国相关产业。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一)国际竞争加剧

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制度成为世界上主流的经济制度。竞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来源,也是国家和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世界经济竞争的大环境下,各国会制定相应的政策,甚至直接参与竞争以确保本国的利益。

(二)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及财务核算对贸易额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他们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在交易上都遵循企业内部核算体系,这就影响了表面上贸易差额,形成的这种差额会对政府的政策产生巨大影响。

(三)国际贸易区域化联合增强

随着国际贸易区域化联合的日益增强,各国为了获取区域资源,更好的提升区域内国家地位,纷纷加入各种区域组织。类似于欧盟、东盟、亚投行等区域化经济组织迅速壮大,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成员国共同缔结贸易合约,促进相互之间贸易往来,对区域外国家形成贸易壁垒。

(四)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

近些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地区甚至整个世界重要的经济增长体,成为许多商品的提供者,尽管很多还是中低端产品,但高速增长的贸易出口额对许多传统发达国家的相关产業产生了巨大冲击,造成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增加。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四、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一)对于主要出口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我国,各种壁垒更具杀伤力

总体而言,中国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主要是行业链下游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例如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而欧美国家的企业往往占据了行业链的上游,掌握着核心技术。它们可以通过技术壁垒订定严格的技术指标,来控制中国商品的进口。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变换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中国出口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双反”调查范围扩大化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

其他国家对于我国的反倾销调查主要有两大特征,首先是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国家的范围在加大,除了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2020年6月29日,欧亚经济联盟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第2020/218/AD32号公告,依据2020年6月26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第7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的可加热铝制餐厨具启动反倾销立案查。2020年6月17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非合金及含硼冷轧钢板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以来,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陆续公布了39起国外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第二是受到调查的商品类型在增多,由之前的劳动密集型商品逐渐拓广至技术密集型商品,有中兴、华为、联想、阿里巴巴等。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正在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

近期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口号,提出了低碳绿色环保发展的观点,“碳关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逐渐被这些国家所推崇。虽然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的增加,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还是有着高碳排放的产品,这也是我国出口受到很大限制的原因之一,这就逼迫我们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以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新形势。

五、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 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我国应该着眼于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企业应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商品实质竞争力,培育本土特色品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以及“中国智造”的转变,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创新服务业,提高出口服务的品质,实现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二)贸易结构调整优化,降低风险

大力发展我国优势产业,灵活调整贸易结构,避免贸易对象过于集中,从而降低贸易风险。积极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深入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在各个领域开展互联互通,通过贸易对象的分散化和多元化,减轻对于发达国家的外贸依赖。注重推动自贸区以及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

(三)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

我国加入WTO已经很多年,在对外贸易活动、贸易谈判和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对相应的法律和规则都进行了修订。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制度与国际标准不接轨。首先,要继续完善与WTO规则相匹配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沟通机制,减少贸易争端和摩擦。其次,建立正常的贸易摩擦与争端的应急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体系。最后,要加快我国标准化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自身科学技术水平。

(四)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一带一路”

在出口贸易受关税壁垒、技术壁垒以及贸易管理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大背景下,我国应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缓解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巨大压力。“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为实现双边以及多边贸易平等互利共赢,为推动世界贸易的繁荣与昌盛做出有力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解决世界和地区经济面临的问题的计划,是一种注入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五)扩大内需,调整出口战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消费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需求更加多元化。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者不购买国内生产的产品,而是倾向于购买价格昂贵的进口商品,甚至还直接前往海外购买相应商品,说明并不是我们的内需不够,而是我们国内的企业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使得消费者对外部市场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我国的 GDP 主要是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在内需方面的比例一直很小。如何扩大内需,逐渐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振兴农村经济,深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次,要鼓励出口企业充分探索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品质优化,从而逐渐减少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性。

(六)政府与企业相互配合以应对出口企业在贸易中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相关部门时常组织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学习国际贸易知识,关注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了解贸易争端解决流程。此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在面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企业出口信心。相关部门也应完善法律保障措施,制定《反倾销法》等法律条文,保障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合法利益,积极应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发起的“双反”诉讼等。

(七)努力建立和谐的多边政治关系

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美、日等国以及欧洲国家,贸易摩擦也主要是与这些国家产生的。首先,应当本着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开展自由贸易活动。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是互相关联的,只有良好的政治关系,也才能有良好的经济关系,任何一方面关系恶化都会影响到另外一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国家之间对话,形成较好的政治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互不干涉他国内政,从而在此基础上,开展互惠互利的外贸活动,促进世界经济政治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雪俏.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J].商业经济,2014(10):79-80.

[2]杨正竹. 新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8(22):70 - 71.

[3]熊之才. 我國出口商品面临的反补贴调查形势及应对措施[N].法制周报,2018 - 12 - 06.

[4]张淑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3).

作者简介:

任倩倩(1992.5—),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本科,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专业方向:世界经济。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基于扩大内需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浅谈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个人税收负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思考
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