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思考

2015-01-13范志勇

北方经贸 2014年12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

范志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发展内需为主,辅以财政、金融政策的一揽子计划,极大地缓解了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在一段时期内,它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绝不能低估。严峻的事实是,我国内需缺乏强劲的后劲,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尚需时日,加上我们长期在消费问题上,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因而有关消费的政策、方针以及舆论宣传,还不能到位,制约着内需的发展,发展以内需为基本驱动力的消费,提出掌握引导消费的方针和艺术这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正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引导消费;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

中图分类号:F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027-02

一、引言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引导消费的问题,却是众说纷纭,学界尚未取得共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这个特殊时点很有必要郑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引导消费。

二、提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当前经济态势的迫切要求

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发展内需为主,辅以财政、金融政策的一揽子计划,[1]极大地缓解了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全国人民的积极奋斗下,我国的经济形势看好。但是也必须看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和缓、复苏,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一段时期内,它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绝不能低估。严峻的事实是,我国内需缺乏强劲的后劲,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尚需时日,加上我们长期在消费问题上,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因而有关消费的政策、方针以及舆论宣传,还不能到位,制约着内需的发展,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人民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费传统、购买习惯,还存在与我们的愿望和要求上的差距。[2]所以,在实际上,发展以内需为基本驱动力的消费,提出掌握引导消费的方针和艺术这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正是当务之急,顺乎潮流而动。

(二)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呼唤

人类的生产总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人类的生活也总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统一而日益完善的新时代,出现了电力机械装备工业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新能源工业的转换,不但涌现出一批崭新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型工业,而且使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发生重大的变革;第一、第二产业向以精神享受为特征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转换,引起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脑体结合的劳动生产方式转换,引起社会劳动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电脑、信息技术、网络与现代高速运行的交通、通讯结合,促使人们的距离趋零、地球变小的转换,引起人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3]一句话,这种因科技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及其结构的转换和变革,迫使世界发生全球性的经济、社会调整变革。反映到人们对产品消费的要求,就是产品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生产与持续发展、人的健康长寿并行,以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结合,从而呼唤消费的理性引导。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课题

应该说,在我们中国,提出掌握引导消费的方针和艺术,绝不是一时应景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和根本任务。因为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根本动力和目标,绝不是唯利是图,而是不断地提高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必须领导中国人民,对旧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费传统、购买习惯进行改革,建立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消费传统、购买习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拉力,[4]使社会主义的航船,主要依靠自己的推动力破浪前进。

(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取向

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于遵循经济的、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规律、市场发展规律、商品变动与运行规律、环境与生态变动规律,等等,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生活变动规律、居民生活变动规律,等等。社会、经济生活、居民生活,不仅仅与其所需要的商品数量、结构变动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其相应的质量变动息息联系,它们影响并制约着人类的健康、疾病和寿命以及地球生态和环境的安全。如何消费,不仅需要居民个体十分注意,而且还要求社会、人类整体精心关切。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历史阶段,随着现代化、科技进步的快速推动,参照恩格尔定律,呼唤消费的理性研究。所以,引导消费就是这样荣誉登场,摆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岂能等闲视之。

(五)国际经验和我们自己正反两方面实践的重要启示

由于经营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缺乏宏观调节的市场经济,对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带有一定的滞后性、盲目性和破坏性。以生产过剩为主要标志引起的经济危机就是它的不可避免的产物。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宏观管理的要求,国家对于消费理所当然地也必须加以引导,以防止错误的市场信号,引导经营者的错误决策。同时,国家也很有必要对于经营者滥用科技、离开人道、离开科学的营销行为加以监管。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这种引导,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真正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真正全面、科学地做到。

三、我国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消费引导方针

近三十年来,关于消费引导的方针,在国内有过几次不同的提法和争论。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高消费。意见一出台,很快被社会和学术界推倒。因为它严重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无论经济发展的水平还是群众生活的实际状况,提出高消费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违反经济发展常识的。根据这次出现的教训,后来,又提出适度消费的意见,也很快遭到学术界的质疑。学者认为,适度本身是个模糊概念。何为适,何为不适?何为度,何为过度?无法量化和测度。所谓适度消费,本质上还是限制消费。而限制消费很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是同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动力、目标背道而驰的。反对适度消费的学者提出,应以积极消费取代之。[5]所谓积极消费,就是鼓励消费、科学消费、引导消费。

(一)在现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互为影响,息息相通

一国的消费方针,必须适应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现代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对产品的实用审美需求,已成为我国人民的普遍要求。积极消费符合世界潮流。

(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但是消费并不是消极的

它既标志着一个生产周期的终结,又引发一个新的生产周期,推动再生产深入。用马克思的话说,“消费直接也是生产”。一是“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二是“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力,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三)提倡积极消费,在本质上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合理消费、讲究科学、鼓励创新

目前,我国居民生活理念守旧,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和调整居民个人结余货币的投向:一是通过金融体制的改革,积极引导居民投资产业建设;二是通过完善教育科技改革,引导居民智力投资;三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引导居民的货币收入参加劳动保险基金的建设;四是大力引导居民进行房产建设;五是积极引导居民参加公共文化体育建设;六是引导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建立和健全,纠正各种不合理的消费倾向,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变,顺应现代化的历史发展。

(四)积极消费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

诚如前述,社会主义就是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本身包含着积极消费,用消费来为生产出题目、添动力的思想。因此,积极消费的方针可以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五)中外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用控制消费的办法来指导商品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

首先,它不利于发展生产,因为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没有消费就没有动力;用抑制消费的办法,只会抑制消费需求,使生产失去动力。[6]其次,它不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只有生产产品,才能创造出懂得其性质、运用其功能的人。如果没有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就不能有电子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就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再次,它不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生产发展,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也就没有动力。因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得不到根本提高。

有的人担心采取积极消费的方针,与艰苦奋斗的建国方针相悖。这是理解的偏颇,把艰苦奋斗的建国方针与消费指导方针混为一谈。提倡艰苦奋斗建国,是基于我国的发展基础落后,要有苦拼苦斗的精神,但这绝不是要求一般居民去节衣缩食,真正需要注意节约或控制的,一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成本费用;二是国家的行政开支;三是国家官员行政的奢华作风;四是某些形式主义的铺张浪费。

四、引导消费的对策

提倡积极消费,就要学习和研究消费理论,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讲究引导消费的艺术,来实现引导消费的目的。

(一)要在国内,宣传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理念

消费理念就是消费的指导思想,受人们生活理念的制约;在我国还特别受政治的制约。政府的号令对人们的生活理念影响至深。正确的、科学的消费理念来源于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造成的,但又与一定的社会舆论与社会生活积习不无关系。建国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上了一个台阶。但是,我国人民的生活理念是保守的,也是较为落后的。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学校教育、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社区街道等各方面进行工作。

(二)要把握引导消费的社会舆论导向

一是要宣传生产、流通与消费三者的辩证关系,叫响消费是生产、流通的动力、目的和目标,努力提升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二是大力宣传城乡一体化发展,叫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明确消费的主导在城市、基础在农村,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化,推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各种就业形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大力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改革旧的不良风俗和落后的生活习惯,提升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正确认识和把握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催新产品的设计和改造,倡导产品更新的使用理念。四是科学宣传消费的多种形式,积极稳步地发展信用消费。五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体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消费事业,促进环保和生态建设。六是推动消费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要正确认识、区分和处理几个关系

一是国家艰苦奋斗的建国方针与社会、居民积极消费方针。二是行政办公消费与企业经营消费。三是领导干部公款消费与一般群众个人生活消费。四是居民积极消费与社保、医保改革。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引导群众敢于消费、善于消费。五是推动创新产品、科技产品引领时尚与打击假冒伪劣。六是指导企业、行业促销广告宣传,正确引导创新消费。七是道德、科学宣传与法制建设、质量监督。要放开手脚鼓励居民积极消费,奋斗人生、享受人生;约束政府,以民为本,紧缩开支。

参考文献:

[1] 钱斌华.促进消费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思考[J]. 经济丛刊,2010(4).

[2] 李 超,杨松桥.启动居民消费需求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6(1).

[3] 郑泽华.对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2010(4).

[4] 路 阳.关于我国扩大内需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10(28).

[5] 孙永正.做实城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10(4).

[6] 王春雷,黄素心.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及扩大内需的政策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0(18).

[责任编辑:金永红]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基于扩大内需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浅谈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个人税收负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