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思考
2020-09-10包欣娜
摘要:《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的巅峰之作,该作品主题多元而意义深刻。有对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的唤醒;有对过度消费、物欲横流的现象的批判;有对工业污染、环境破坏的反思。本文结合故事情节,联系日本文化、社会的发展,对作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人性;生存;自然
一、前言
宫崎骏是日本当代著名漫画大师、动画导演,更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1963年起从事动画工作,而后成为制作人,1985年创立吉卜力工作团队之后,他监督导演的每部作品都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反响,其中不乏在世界范围内知名的《龙猫》、《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宫崎骏的作品超越了一般动画追求的底层感官刺激、导向的单一主题,而创作出了充满哲理思辨和人文情怀的动画作品。
《千与千寻》讲述了名为荻野千寻的10岁女孩随父母行至迷途、闯入异界,父母因贪欲而受到责罚,化成猪形。千寻在少年白龙的帮助下,得到了在浴場工作和解救父母的机会,她在浴场先后经历了为河神洁身,对无脸男救赎,为白龙疗伤等一系列故事,一面催熟自己,一面救赎他人,最终解救父母回到了现实世界的故事。
二、对人性回归的呼唤
在《千与千寻》中,名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强大的力量。片名便取为了《千与千寻》——即主人公的化名和本名,足以体现姓名在这部作品中的重要性。故事中浴场统治者汤婆婆夺走了荻野千寻这个名字,使千寻化名为“千”,在千寻即将忘记自己本名之时,白龙忠告千寻,汤婆婆通过更改姓名来支配别人,在这里不可以忘记自己“千寻”的名字,一旦忘记就无法回归现实世界,而白龙已经无论如何想不起自己的姓名,迷失在了这里。
在先行研究中,可以看到多位学者对此从日本言灵信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所谓“言灵”是指相信语言中蕴含着神灵的力量,言灵的力量会对现实事件产生某种影响。故控制了千寻的姓名,便控制了千寻的意识。笔者认为,作品中姓名的意义比起作为一种支配的力量来说,更是一种自我觉醒和回归的力量。
在《千与千寻》的故事中,白龙、无脸男、魔女汤婆婆都是迷失自我的人物设定。白龙原本是琥珀川中的龙,因为河被填埋建成公寓而无处容身,于是身心失去归属的他便去追求魔法的力量,成为了魔女的手下,从此姓名被剥夺,行为也受到支配。他“脸色愈加阴沉,眼神愈加凌厉”,逐渐迷失本心,成为了被汤婆婆法术控制而去盗取印章的作恶之徒。 白龙本心纯正善良,汤婆婆的妹妹钱婆婆说“龙都是善良的,但既善良又愚蠢,竟然为了得到魔法的力量而对满心贪欲的魔女惟命是从。”
没有内心归属的人,为了有立足之处,为了找寻自己的存在感,为了得到更强大的力量,很容易在还没有确立自己的意识之时,就被外界所侵蚀、所支配,而丢失自己的本心,变成没有原则的人。
魔女因为强烈的权力欲望而指使白龙去盗取印章,白龙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被汤婆婆支配,为实现汤婆婆的征服欲而作恶。印章代表着权利和征服欲,这和在二战期间日本国民被军国主义情绪煽动,而进行侵略扩张、杀人作恶、失去为人本性十分相似。宫崎骏具有极强的反战意识,二战期间宫崎骏的父亲作为军需产业的经营者,曾生产过作战飞机,宫崎骏在《热风》的采访中说,“我小时候切实感觉到这是一场‘无比愚蠢的战争’,我曾对父亲说‘你对这场战争也应当承担责任’,然后和他大吵了一架,我的父亲似乎丝毫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在社会激流中仍能清醒地思考,不随波逐流、不被蛊惑和支配,探寻到自己的本心和生命的本质,并能为之坚守,就是宫崎骏作品的深刻内涵。
除了忘记姓名的白龙之外,作品中的无脸男也是一个迷失本性的人,正如他在作品中透明而没有面目的形象,他是一个空洞茫然的人。他喊着“寂寞、寂寞”,找寻不到生命的归属感。无脸男渴望生命的温暖和他人的认同,但失神的他已经无法进行沟通和表达,他既没有表情,也失去了语言,与别人的关系只能建立在虚无的金钱和物质之上。对无脸男的人物设定也反应了现代人的交际和生活,很多时候真实的情绪都掩藏在面具之下,在程式化的交往中,带着程式化的表情,说着程式化的话,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己,失去了生命力。
无法获得爱的满足和生的意义,无脸男在商业世界的汤屋中学会了用物质来填补欲望。汤屋中的每个人都醉心痴迷于金钱,而无脸男也在与他们的利益交织中,变得物欲越来越膨胀,也越来越贪婪和邪恶,从一个空洞的人变成了一个被物质填满而膨胀变异的怪物,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得到过内心真正的满足。
是千寻对无脸男进行了救赎,与其他所有利欲熏心的人不同,在无脸男想要用金钱和物质诱惑和笼络千寻时,千寻毫不为之所动 ,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我现在必须要到一个地方去。你还是回到你原来的地方比较好哦。”无脸男忘记了来路,更不知去路。而千寻清醒地知道自己追寻的方向和意义。千寻所追求的爱和信仰,远比物质更真切和重要。“我想要的东西你绝对拿不出来”的坚守强烈地动摇了无脸男的价值观,让他再次体会到自己的生命就算被物质填满,也依旧是空虚、无意义的。
汤婆婆虽然是整个汤屋世界的统治者,有着至高的权利和地位,也有着对爱的追求,但她也依然会在物质和感情中迷乱。她挚爱的孩子被掉了包,在白龙告诉她“你还没发现吗,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已经被偷换了”时,她便拿起金子来检验,而后狡黠地笑了,表示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依然完好地在自己的手里。而后她才发现被掉包的并非金子,而是她的孩子。就在此刻,金子全都化为了沙土。在真正珍贵的东西失去了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我们原本以为珍贵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
在生命中,有些是本质,有些是幻象。宫崎骏所表现的主题就是希望人们能够挖掘到生命中最真实的感情和最本质的爱,而不是把生命架空于虚无的物质之上。就像故事结尾中,钱婆婆为千寻编的那根头绳,“要是用魔法做的话,一点都派不上用场”,“这个护身符,是用大家一起纺的线编成的哦”。魔法便是幻象,而大家的真诚、互爱、投入、给予才是生命最真实的意义,人和人之间共同用真诚和善意编织成的网才是生命的护身符。
二、对消费社会的质疑
从作品的背景设定来看,千寻出生在90年代初,正处于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的经济萧条时代,而千寻的父母则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的70年代,又独立于经济萧条的90年代,在艰难的背景下,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作品中千寻的父亲在看到主题公园的衰败建筑时讲到,“90年代的时候到处都在筹备开发,后来金融泡沫破裂,大家都破产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沉痛打击,但日本通过推进一系列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政策和改革,在1945—1955年完成了经济恢复,而后在1955—1973年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余倍, 1966—1968年先后追超英国、法国、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高峰,大量投机活动乘着此次经济浪潮启动,但随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进入了“失去的十年”。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这部作品中,也对这种资本积累及随之而來的膨胀物欲进行了描写,作品情节中父亲对自己的汽车配置洋洋得意,说“我的车可是四驱的”,并横冲直撞地飞速行进,险些与神域边界的神像正面相撞。此外,父母在闯入神域后,面对街边摊铺摆放的饕餮盛宴,在未见到老板和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便妄自贪婪地吃起来,并表示“先吃着,等老板来了把钱给他就行了”、“没关系,现金和信用卡我都带着呢”,随后却因自己的贪吃被施以法术变成了猪。
汽车代表的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对以神像为代表的敬畏之心——即精神文明造成了威胁和腐蚀,且受到自己的贪欲、物欲支配,以及资本主义的洗脑,人们已经习惯性地以为金钱至上,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可以满足任何欲望。故事后文中,这个世界的统治者魔女汤婆婆对千寻说:“这里是八百万天神来放松的地方,而你的父母竟然胆敢像猪一样吃了客人的食物,这是他们应得的报应”。白龙告诉千寻,“你的父母吃饱就睡,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人类这回事了”
这里可以看出宫崎骏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至上的观念的嘲讽。一味偏重对物质的追崇,却忽视了精神的信仰,最后只能像千寻父母一样在贪婪追逐物欲的过程中逐渐沦陷,失去自我认知,也迷失了存在的意义。
宫崎骏在作品中夸张地表现了千寻父母狼吞虎咽、不加节制的样态,食量之大可见绝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单纯是在满足无法控制的欲望。在由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的当下,人们的物欲已经超出了商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和使用价值,变成了一种符号价值,用以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确立自己的人格特性。然而不加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消费欲望,过度依靠外物来确立在社会中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失去精神内核和内在信仰,人被物化而徒留下皮囊。
仲野実在《拔除近代病》一书中说,“我们应当停止一边倒地进行制造商品的生产活动,而应该去重新与物品建立关系,重新赋予物品的价值。如今物品繁多到快要溢出地球,我却没有切实感到它和我们的幸福相关联。现在世界上’物’泛滥,但 ‘事’枯竭,‘存在’泛滥,但‘需要’枯竭。”而宫崎骏正是在提醒人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消费欲望不断膨胀的当下,要坚守内心,不被物质所支配,内求而不外求,避免失去自己立身的根本,忘却自己生存的意义。
宫崎骏本人也曾在接受访谈时说: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的心中一直打了个问号。我也很讨厌东京塔,因为那只是“穷酸地抄袭埃菲尔铁塔”,让人感觉耻辱。很多人常说怀念昭和30年代(1955年代),这简直让人笑破肚皮,我从来不觉得那个时代有什么好。”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物质追求的鄙夷,和对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发展的质疑。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宫崎骏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这部《千与千寻》亦如此。这部作品建立在神道教泛灵论的基础上,在原始自然崇拜和现代自然破坏的对比中,提出自己的批判和思考。在这部作品中有明显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其中最明显的是神道教的泛灵论。故事背景地就在八百万天神沐浴休憩的汤屋,影片中出现了无数个形色各异的神明。宫崎骏曾为《千与千寻》的配乐《神灵们》填词,写道 “灶神和井神。雨神和屋檐神。木柱神、厕所神和水田神。旱田神、山神和道路两旁的树神。还有污染严重的河流神。累得直不起腰的泉水神。空气神大概不会来了。电器产品们没有神。”
“八百万神”是日本神道教的一种说法,神道属于泛灵多神信仰,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结合祖先崇拜将自然神化。认为万物皆有灵,所到之处皆有神。这种信仰来源于古代生存需要对自然的依赖,以及对台风、海啸等自然界威慑力的敬畏。
如宫崎骏所作《神灵们》所言,不光山野、田地、树木等自然界生命体,连木柱、水井、屋檐等无生命的自然物中也宿有神灵。诸神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对自然的敬畏就是对诸神的敬重。这种传统宗教观深刻影响着日本人,使其形成了依附自然、热爱自然、崇敬自然、服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存共生的自然观。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与自然界的生长逐渐割裂开来,《千与千寻》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一个臭气熏天、满身烂泥的神灵来汤屋洗澡,众人唯恐避之不及,以为是腐烂神上门,千寻承担了为这个肮脏恶臭的腐烂神清洗的工作,而后发现腐烂神身上有一根刺深深刺入了神的身体里,拔出刺后却发现神的身体里满是油桶、钢筋、铁架等脏兮兮、黑漆漆的工业垃圾,令人瞠目结舌,此时人们才发现他们以为的腐败神其实原本是飞龙河神,因为承受了太多人类制造的垃圾,才如此腐烂恶臭、令人作呕。此处宫崎骏对人类对自然造成严重污染、自然所承受的巨大伤害进行了生动触目地描画。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爆发过两次大规模的水俣病,这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在1956年第一次水俣病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至1968年。宫崎骏目睹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对自然进行的无情践踏,以及毫无节制、不知反省的作为。人类中心主义使原始的自然崇拜越来越淡化,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断被改造、被污染、被破坏。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自然问题和环保意识成为了宫崎骏作品中的一大主题,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批判、呼吁和倡导。
在当下社会,自然资源越来越廉价,成为了物质资源的牺牲品。宫崎骏对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态度,在上文提到的《神灵们》的词中便有所体现。“污染严重的河流神。累得直不起腰的泉水神”中可见宫崎骏对自然的体恤和热爱,而“电器产品们没有神”则体现出宫崎骏认为现代工业产品等物质资源无法成为人们内心信仰的支柱,与自然相比,是空洞、缺少精神意义的。
然而,显然在当今社会,物质资源对于生存来说不可或缺。对于如何在现代化发展和自然保护中保持平衡,人类文明在自然生态中应该如何自处,宫崎骏在采访中表示,“人类存在的本质中,在某处就潜藏着屠杀自己以外的生物,将其作为牺牲品,随意进行各种制造和改变,这就是文化和文明,人类才有了今天。我们对此有着反省,然而该不该否定人类的存在呢?愚蠢的家伙们弄得满地都是高尔夫球场、没事就把沙滩上的海湾隔开、建造了过多的水坝,但我们不能只想到这些突出的问题。也要考虑生活用电、改善贫困、疾病治疗、保全生命。自然问题不是简单地保持原始就好了,种一些树就好了,我们只能想办法去保持平衡,我们要思考去如何看待人类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这件事。”平衡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发展今后也将是人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21]袁琤琤.从宫崎骏作品看卡通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以《千与千寻》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 栗原裕一郎,洪旗.“宫崎骏论”解析览要——《千与千寻》是风俗产业影片吗? [J].世界,2009(06).
[3] 吴娜.劳动与爱的寓言——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分析[J].世界电影, 2009(06).
作者简介:
包欣娜,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