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与路径研究
2020-09-10刘瑶
摘要:现在工匠精神变的越来越重要,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培养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每一个教师以及学校的教学重点,此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实时路况,深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认识,在开展活动时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指的是手艺人干某一行业时特别专注,特别认真。所谓“择一事,终一生”,“工匠”就是如此。在如今新形势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起来的体现,是从业者体现自身价值的表现。具体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从业人员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以及在现在和未来对工作的坚持和向往。弘扬工匠精神,就指的是积极倡导爱岗敬业、专注、认真、一丝不苟的价值理念。它的基本内涵包括:
1.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前提要求
敬业就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以一颗热爱工作的心对待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认真负责。中国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崇尚爱岗敬业的美德。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的意思是,能够取得一番成就的人,肯定是吃苦耐劳的人。
2.精益是工匠精神的本质目标
精益,就是要求从业者精益求精,工作过程中对每一个步骤、工序都进行严格要求,追求完美。《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站的住脚的产品,没有把产品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执着精神,想要打造出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是有一定难度的。1985年,海尔集团发生了引世界瞩目的“砸冰箱”事件,通过此细节,广大消费者看出了海尔集团追求细节、追求品质、追求完美并且负责到底的精神,进而使海尔品牌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家电行业做到中国前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专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
专注就是要求从业者能够心无杂念、心无旁骛的做好手中工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今社会中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心浮气躁,追求名利,不看重长远利益只注重眼前利益,最终失败在“名”和“利”下。
4.创新是工匠精神的驱动力量
创新,就是要求从业者追求突破、追求革新。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更是现代工匠必备的职业品质。新时代下的工匠要学会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把科学技术与工艺结合在一起,并且不断更新理念,创造出更加有创造力的新局面。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工匠,正在用自己的汗水来浇灌人类文明进步。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一)重视不够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不管是领导阶级还是教师队伍都不能够正确认识人才的培养,对工匠精神也没有多加重视,只是一味的追求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引导,职业实践过于注重形式,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学习积极性、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性,没有锲而不舍的专业精神。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岗位缺乏正确认识,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说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还有待于提高。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严谨性和专注精神
一些高职院校因为只重形式而没有把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依然选择使用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也不能不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乐趣,更加体会不到“工匠精神”所带来的成就感。因为管理、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身原因等等,学生总是以发展个性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养成懒惰、不勤于思考、不听指挥的坏习惯,并且遇到难题总会选择退缩、逃避,不具备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一大阻碍。
(三)缺乏合作意识,理论和实践脱节
好的产品设计不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几个人、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终得以成功。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有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太过注重理论教学,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的案例少之又少,即使有校企联合,但是更多的注重形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重视。由于学生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基础功底,文化知识掌握的又不全面,视野狭窄,再专业学习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不懂得上进、不努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中只注重设计,不去体会和思考制作过程,毕业之后只会做一些设计,不会制作产品,这种现象大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路径
(一)构建“资源共享”学习机制,夯实教学基石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教学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几乎是全国上下同时进行线上教学。除了线上教学,也有很多教师在网上发布一些教学资源,供学生们观看。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资源共享”是迟早的事情,“资源共享”利大于弊,“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带来更多的学习资源。“资源共享”共享学习机制的建立需要教师、学校以及各级教育部门共同努力。
“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夯实教学基石的前提。在构建“资源共享”学习机制时要分好层次,不仅学校努力,政府部门、学校和学生要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做好教育监督,保证每一项教育措施、教育方针都要落实;政府部门也要实施激励机制,对落实到位的学校进行表扬,对做的不到位的学校提出批评,形成两个极端;在年度考核上,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亲力亲为,积极组织民主测评。学校要积极落实政府教育部门下达的指令,保证每一项政策都能够落实到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学校还有明确自己的作用——承上启下,上承接政府部门,下承接学生,只有明确好自己的责任,才能够更好的构建“资源共享”学习机制。
(二)深化“师承帮练”实训机制,加强教学时间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要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是起主导作用,而且辅助作用,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师者,传道解惑也”。教学过程中切记不可以角色互换,主体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然后教师应加强教学时间的精简,把课堂进行浓缩,无关紧要的内容过一下,重点内容重点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探索“求精创新”研发机制,专注教学核心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创新。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太过单调、太过死板,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在教学中要精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加以创新,两者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在精不再多。精对于学习内容来说就是精炼,把冗杂的课本精炼,总结出重点内容,然后进行重点学习。往往总结出的重点内容都是课本中的核心內容,需要大家重点学习的内容。创新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像以前太古板的教学模式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在教学上要进行创新,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核心内容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作者简介:
刘瑶(1983—),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女,汉,硕士,讲师/工艺美术师/三级美术师,研究方向艺术基础及室内设计。
课题名称:2019 年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与路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9JY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