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当代文化空间很大
2020-09-10邹孝听
邹孝听
2017年底,萧雁因《浮生六记》项目来到苏州,相较于北京的辽阔,上海的前卫,西安、南京以及成都的活力,她似乎更喜歡苏州的传统文化。在她看来,姑苏古城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得非常好,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苏州人骨子里的精致,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城市在当代性的表现上,个性并不鲜明。萧雁坦言,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的启动,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当代性元素,苏州当代文化未来会有很大的空间。
萧雁喜欢传统元素当代表达,她说,“虽然我穿着传统服饰,但配上一只现代感十足的戒指,将传统元素没有负担地用在自己身上,亦是一种风格”。
《浮生六记》沉浸式表演 让演出和城市建筑紧密联系
上海有《不眠之夜》,苏州有《浮生六记》,选择在苏州地标性建筑——沧浪亭布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让演出和城市建筑以及和空间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作为国内第一个沉浸式戏曲,《浮生六记》为苏州当代文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演出量很重要,从2018年七夕第一场演出,到目前已经演绎了131场,1580元一张的园林版演出票,经常一抢而空,观众涵盖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南京等地。萧雁告诉记者,苏州的小街小巷不太适合传统的演绎模式,通过新编剧目,挖掘出其他可能性,《浮生六记》创造了国内戏曲演出的奇迹,成为苏州文化旅游项目新样板。
如今,城市里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星罗棋布,像姑苏小剧场、声动姑苏、金榜题名时等品牌项目,正为苏州当代文化的蓬勃不断输入氧份。
当代文化是一种自然流露 让艺术更贴近生活
当然,萧雁并不赞成把某种艺术形式无限拔高,戏曲如此,各类文化亦如此。她说,“佛教礼仪、茶道规矩、焚香文化等,都可以是一种很自然的存在,就像走在姑苏古城的巷子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花缸,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状态,没必要非得拔高到某种境界。”
除了《浮生六记》制作人,她还是双塔市集网红咖啡店的创始人,在她眼里,城市的魅力体现在这些小而美的地方,菜场、小吃、咖啡店、书店和谐共生,萧雁联合青年艺术家,每个月在咖啡馆举办一场迷你艺术展,让老百姓买菜的时候也能顺便看个展,她说,“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去做趣味多元的活动,让城市的文化色彩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