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研究

2020-09-10李红利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程概况

摘  要:沥青路面微表处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的主要技术之一重点,大量实践发现,已有微表处养护技术施工存在一定弊端。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材料用于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施工,实践证明该新材料可有效提高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避免出现混合料离析、松散等问题,可有效修复路面病害,提高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年限。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沥青路面微表处养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工程概况

中图分类号:U41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2-0000-00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事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公路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在交通量日益增多的背景下,路面损坏问题也愈加严重,尤其是一些早期病害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影响车辆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微表处是一种常用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其长期使用过程中,其弊端日益显现。主要有两点:第一,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低温性能不足;第二,混合料在微表处施工中,极易产生松散、离析等情况,严重影响路面的耐久性。为改善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是指通过岩沥青良好的高温特性结合SBR材料的低温特性进行综合应用。经试验研究发现,此方法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已有微表处施工存在的问题,且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1]。

1工程概况

某公路全长34.2 km,经多年通车运营以后,经调查研究发现:本路段路表整体性能良好,结构性破坏并不严重,但仍存在一些早期病害,如裂缝等,导致路面抗滑性能下降。结合本路段的实际情况和往年交通量现状,决定在其上铺设一层MS-3微表处进行养护维修,厚度为1 cm,主要目的是为了修复路面病害,提高路面抗滑能力。

2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选择

按照施工要求,为确定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应用情况,本工程对中东、青川两种岩沥青性能进行比对分析。为便于分析,将5%SBR+3%中东岩沥青由I类表示,5%SBR+3%青川岩沥青由II类表示。所得试验结果如下:

(1)针入度。I类的针入度为50.20(0.1 mm),II类的针入度为46.50(0.1 mm),均可满足BCR要求(40~100)。

(2)软化点。I类软化点为61.9 ℃,II类软化点为63.1 ℃,均可满足规范要求(≥53 ℃)。

(3)5 ℃延度。I类为52 cm,II类为71 cm,均可达到要求(≥20 cm)。

通过上述分析,两种岩沥青均可达到规范要求,但相比之下,青川岩沥青的各项性能更具优势。青川岩沥青的针入度要小于中东岩沥青,针入度越小,混合料的抗滑性能越好。破乳后,此类改性乳化沥青的刚度更大,因此,在车荷载作用下,混合料离析、松散等问题很难发生。此外,青川岩沥青具有较高软化点,其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可以大大增强乳液存储的稳定性[2]。

3配合比设计

3.1改性乳化沥青

按照施工要求,为改善普通微表处施工问题,决定采用青川岩沥青—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用于微表处施工。其各项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3.2级配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当地施工条件,在矿料选择时,以玄武岩、石灰岩为主,其中5~10玄武岩所占比例为10%,3~5玄武岩所占比例为14%,0~5石灰岩所占比例为76%,按照此比例,可得合成级配和目标级配A如表2所示。图1为合成级配曲线图。

3.3确定油石比

按照配合比设计分析,其余掺量中,1.5%为水泥掺量,5%为水的掺量。为保证配合比正确,需做拌和试验,油石比取值范围为6.0%~7.5%,共取7个比例值。根据油石比调整拌和时间,拌和时间范围为115~195 s。经试验结果可知,当油石比为6.0%时,浆液较为干涩,油石比为6.2%时,浆液呈较稠状态,且两者的沥青用量表观均为偏小情况。当油石比为6.5%、6.7%、7.0%时,则成浆状态良好,沥青用量表观均为适中。当油石比为7.2%、7.5%时,则浆液较稀,沥青用量表观为偏大[3]。

由此可见,油石比可控制在6.5%~7.0%之间成浆效果最好,基于交通量等因素的考虑,不宜采用较大油石比,因此,决定采用6.5%作为本工程的油石比。其各项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此可见,当油石比为6.5%时,各项试验结果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4施工技术要点

经实地勘查,本路段存在少量网裂和局部路段存在横向裂缝情况,针对此类问题,在微表处施工前,需先进行原路面病害处治,即填封裂缝。若原路面存在平整度较差现象,如部分路段高差在15 mm以上,同样要进行整平施工。为增强微表处和路面之间的粘结性能,需先做拉毛处治,随后清理干净路表。并将岩沥青-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均匀撒铺其上,一般情况下,完成摊铺2 h后,待路面各项指标均满足施工规定时,便可允许车辆通行,但需做好车速控制工作[4]。

5工后性能检测分析

待摊铺完微表处之后,需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试验检测,一般检测项目为摆值、构造深度。本工程采取3个测点,每个测点选择3个构造深度,共9个,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当此类沥青混合料用于微表处施工后,路面抗滑性能有所提高,且可达到规范要求[5]。

6结语

综上所述,在交通量增长、超载重载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问题愈加严重,尤其是裂缝问题最为常见。为了解决路面病害问题,修复路面使用性能,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施工环境等因素基础上,合理采用养护维修方案。微表处因其自身优势在路面养护中得到了大量使用和推广[6]。经长期实践发现,微表处养护仍存有一定弊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将此类材料用于微表处养护处理,可有效修复路面状态,改善路面抗滑性能,提高行车安全[7]。

参考文献

[1]吴其才.試论公路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应用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20):234-235.

[2]蒲远.公路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应用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9):55+70.

[3]刘喆.唐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养护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上旬刊),2019(9):16-17+19.

[4]张诚忠.高速公路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415+406.

[5]李勇.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及抗滑性能分析评价[J].四川建材,2011(4):131-133.

[6]张永生.微表处技术在公路养护工程中的标准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7(18):196-197.

[7]李锐.公路工程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的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7(15):95+98.

收稿日期:2020-01-06

作者简介:李红利(1980—),男,河南焦作人,本科,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路桥施工。

猜你喜欢

工程概况
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官渡黄河大桥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冲击压实技术在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高海拔上处理大断面地下洞室塌方
试析水利工程闸墩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谈门式提梁机的应用
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油坊桥停车场联锁工程施工及试验方案
浅谈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地下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