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劳动育人模式

2020-09-10陈洋

关键词:三全育人劳动教育大学生

陈洋

摘  要: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劳动教育工作,发现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存在应试教育模式评价机制单一、劳动教育和引导不足、高校缺乏劳动实践制度安排等问题。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维度出发构建多元协调的组织体系、健全的教学体系、完备的实践体系,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劳动素质缺乏困境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劳动教育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使得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怎样解决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引发的问题?怎样执行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工作?上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并且,如何将两者进行结合、协调推进是从事高校理论和实践工作与研究者的重要任务。

一、现状呈现:“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内在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并且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教育部在2018年5月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全员育人,就是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当代,让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责任主体都担当起育人职责,高校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服务板块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加入到育人环节中来,彼此之间形成协同育人的体系,实现高校相关主体的全员育人格局。全程育人,由于人的思想发生变化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积极的思想或者消极的思想都不会突然产生,所以就要求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关注,了解思想观念的变化,防止在某个环节出现关注缺位而影响育人成效。全方位育人,学生在学校会受到教学、管理、服务、实践等多方面的影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要各方面进行统筹,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是对当前高校育人中存在的育人主体缺位、育人环节“遗漏”、育人方位不完整问题进行的修正,这一理念将育人涉及的责任主体、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是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大学生劳动观及劳动教育现状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之一——“劳”方面重视不够,从而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及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时期,学校会有相应的劳动实践制度安排,比如会对学校区域进行划分,每个班级负责一块区域的卫生,由班级安排学生每天下午对卫生责任区进行打扫,并有相应学生组织的干部进行卫生检查,监督打扫卫生机制有效实施。在大学以前,学生们对定时打扫卫生已经形成习惯,并影响到个人劳动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劳动素养。但到了大学后,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部分大学生劳动观念和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既不愛公共劳动也不愿自身多劳动。由于学分制的特点,大学生不再以班为单位常驻某一教室,较多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以外更多的是留在宿舍。由于部分学生不愿去打扫和整理,使得大学生宿舍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许多宿舍甚至出现老鼠直窜、宿舍中间过道难以通行的现象。部分学生个人桌面亦是十分脏乱,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饭盒等等胡乱堆叠;自己的衣物不愿清洗;过年过节回家行李不愿自己拿,直接用快递寄回家;平时在学校只懂的找父母伸手要钱、吃喝玩乐,一个月的花费甚至超过工作后一个月的收入[3];不愿在有盈余时间的条件下做一些兼职来锻炼自己,收获劳动成果;部分学生在家里不做家庭劳务,等着父母把一切都准备好,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这种劳动观念淡薄直接导致学生平时不按时上课,不花时间学习、复习、备考,到了考试就想通过抄袭过关。

2.不尊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

当前某些大学生除了自己不愿劳动外,也不尊重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劳动成果[4]。他们往往是以大学生身份自居,具有十分强烈的优越感,在心中看不起劳动人民。例如,对从事校园卫生清洁的叔叔、阿姨们不尊重,对他们从事的工作充满鄙视,甚至有时还会故意挑刺、冷言冷语相对;对进城务工者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民亦是瞧不起,不愿和他们说多一句话、不愿和他们挨着坐一起;有的学生甚至瞧不起进城务工的父母,不愿他们来到自己学校看望自己。有的大学生不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例如,在清洁人员刚打扫好的地面上扔垃圾;在刚刷干净的白墙上踩脚印和用笔涂上五颜六色的图形;吃饭时不按自己的饭量来打饭,结果剩余大量的饭菜直接倒掉,他们不会想到贫穷地区还有很多孩子每天吃不饱,也不领悟为收获这些粮食付出了多少辛勤劳动和汗水。

(三)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现状的原因

1.应试教育模式的评价机制单一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模式阶段,社会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看他们的成绩,在升学考试中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也只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唯一依据,因此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只在乎学习,将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学业中,劳动的价值没有在评价环节体现,高校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高校而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高校初次就业率作为对高校办学水平及工作的核心考核指标,使得学校削减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大家提高绩点、多考证、多实习,劳动教育没有编入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导致劳动教育缺位。对国家而言,劳动教育缺乏上层设计,教育部没有在国家的教育大纲中设置劳动教育相关内容、提出相关要求,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基本都不包含劳动教育课程。

2.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引导

高校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缺乏重视,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引导。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各类选拔人才机制更重视学生的德和智,在这个靶向的引导作用下,各大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也主要聚焦在德和智上,基本忽略了“劳”这一方面的教育。高校重视各项学术比赛、学科竞赛、课外文体比赛和活动,重视教学和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将学校在各项竞赛上取得的成绩、学生的升学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高校也顺势将此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标榜的对象。这种效应传导到学生端,表现为热衷于参加各种比赛,部分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和绩点,积极在德和智上充实自己、厚植优势。这种上层建筑的设计对学生的劳育缺乏引导,使大学生劳动观念和意识缺乏。

3.高校缺乏劳动实践制度安排

除了在观念上缺乏引导外,在实践层面亦是缺乏具体劳动实践制度安排。大学没有像小学、初中、高中那样通过划分学校卫生责任区开展劳动教育,缺乏劳动教育的实践抓手。没有通过制度安排要求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劳动实践,让学生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在育人成效上自然就缺少了“劳”这一方面的风采。

二、逻辑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劳动素质的必要途径

具有好的劳动素质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社会生活中劳动构成了人与人关系建立与维系的纽带。主动开展劳动实践,具备较好的劳动素质,才能在工作岗位中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同时劳动素质与人的实践能力相关,劳动素质较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越完善,他们对劳动知识的学习和开展劳动实践的兴趣会更高,从而越能为国家和人民的现实需要服务,凸显人的价值。另外,具备劳动素质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劳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劳动教育能锻炼艰苦奋斗的劳动意志、培养尊重人民与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提高人们的劳动能力[6],培养出具有良好劳动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二)提升劳动素质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高校就是要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立德树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中处于第一位的是“立德”,具体指通过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等方式培养出具有爱劳动、讲卫生、爱实践品质的新时代学生。“树人”是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即有目标、有知识才干、有情怀,关键还要懂践行的时代青年,而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素质才能将理想转为实践,民族复兴才能有保障。习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都是干出来的,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伟大的构想、美好的未来都是要靠真真切切的实践才能实现的,伟大的“中国梦”是我们大家的梦,更寄希望于我们的青年们,因此青年们应该是奋斗的、勤劳的、实干的。对人才培养主体高校而言,应该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坚持把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一部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时代所需的优秀人才。

(三)开展劳动教育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载体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内涵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中“劳动育人”的抓手和载体,是推进育劳与育德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即从“劳”这一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不仅懂理论知识还会实践;让学生养成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远离好逸恶劳;让学生學会务实的做事态度,并将自身梦想与祖国需要相结合,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当初考大学的初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汗水践行为人们谋幸福的使命。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劳动育人”,在劳动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劳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塑造,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三全育人”的结果变量。因此,开展劳动教育作为载体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

三、践行路径: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探讨

(一)厘清主体、提高认识,打造多元协调的组织体系

育人涉及到多个主体,如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等,所以,首先要厘清育人主体,确保全员担当起“育劳”使命。“全员”的内涵包括学校的专业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提供服务的人员,还包括家庭成员、社会人员以及政府机构等等,要实现劳动育人,必须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对于高校这一主体而言,必须要让专业教师认识到劳动素质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让专业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能讲授中华民族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以及劳动与理论的关系,让学生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也在意培养劳动素养;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通过管理制度和自身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并形成以劳动为荣的价值观。

其次,要构建科学的工作机制,力求全员协同“育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制定劳动教育实施的方案,对人力和物力进行相应安排。各高校则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加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并由某一职能部门进行牵头,负责统筹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各年级开展劳动教育,设计全员“育劳”的工作方案、职责和运行制度。

(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构建健全的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中主要成分是各专业课程,另外再包含体育课程,普遍缺乏劳动教育的教学计划。因此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及党和国家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需要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在现有基础上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现在的课程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加入劳动课。开展劳动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到学校的生产生活及服务工作:到食堂辅助工作人员给学生打饭、到学校自营的企业或工厂参加劳动、对阅览室杂乱的书籍按照编码规律重新摆放、参与校园公众区域的清扫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到校外开展劳动:到敬老院陪伴老人并为他们带去欢乐、修复公园和操场的设施、到偏远地区进行支教等等。通过劳动时长或者劳动心得等课堂考核形式对劳动课进行考核,并与学生的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评选、发展发展党员等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可实施的劳动课教学体系,完善现有教学体系,弥补当前教学体系中劳育的不足。

(三)回归传统、提供平台,形成完备的实践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8]。因此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以及大学生都应该对劳动有新的解读、新的认知,各主体在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下各司其职,将高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好。要做好高校的劳动教育工作,需要借鉴小学、初中和高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做法,回归到基础教育阶段,提供相应的平台并设置实践体系。开展劳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需求,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劳动教育这个基本实践,实现以劳立德、以劳提智、以劳健体、以劳添美[9]。

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应该纠正“唯成绩论”的错误倾向,改变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看高校初次就业率的不科学方法,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制定出对标国家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引导高等教育。对高校而言,应按照党的要求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制定出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方案,如高校可以对学校公共区域进行划分展开义务劳动,首先由学校划分到各学院,然后由学院划分到各年级,各年级再细分到各班级,最后由班级来具体落实公共区域卫生的打扫;可以将学校按学院分组,轮流对学校的教室进行义务卫生打扫;可以在教学体系上,设置劳动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到學校的工厂、企业、实训基地开展劳动,对学时进行要求并与毕业学分挂钩;可以鼓励大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大学生到老人院陪伴老人家并送去关心和祝福、引导学生担当大型活动的引路人、支持大学生到特殊学校和小朋友做游戏启迪他们。对于大学生而言,要以勤劳勇敢的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个人理想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用劳动支撑起中国梦。

(四)建立机制、强化监督,构建严格的考核与监督体系

任何方案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科学的考核以及监督体系,对于落实好劳动教育亦不例外,,相应的考核和监督体系不可或缺。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应该将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培养的学生的劳动素质水平纳入考核指标,同时也应成立相应的检视工作组对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高校而言,应将学生的劳动实践学时纳入到培养体系,并严格执行劳动实践与毕业挂钩;将义务劳动与评奖评优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将推荐积极分子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与学生的劳动实践结合,倒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3][4]严明.对21世纪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74-75.

[5][6][9]郭长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4):161-169.

[8]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2).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劳动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