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生物快乐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2020-09-10张颖
张颖
摘 要:教育改革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中小学的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爱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存在这一问题,让学生热爱课堂学习是当前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一项问题。本文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对高中生物快乐课堂的构建进行有效性的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快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快乐课堂是教师通过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使用趣味性的语言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变成快乐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的自信心[1]。快乐课堂在实际构建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课堂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
一、将讲课内容通俗化,让学生快乐于其中
高中生物学习的内容较初中更为之多,尤其是存在大量的微观知识,这些微观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不可視性,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来说是不利的。高中生物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如果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这可以有效的将生物知识通俗化,这种学习模式会让学生更易接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促进快乐课堂的构建。
例如,教师在对“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一课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通俗化的语言将这一课里面的教学内容表达出来。将脱氧核糖核酸DNA当成是“军师”,将军师传达出来的战略方案传递到战场上的称为“信使”,也就是DNA转录成的mRNA,战略方案为了防止在传送的路途中被泄密,采取密码信号的方式传递,最后通过“翻译官”核糖体将其翻译,从而生成蛋白质。通过这种通俗化的语言将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并且让学生了解到DNA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物质,使得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得以完成,从而给学生的生物学习带来了乐趣,有效地带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二、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乐动乐思
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科是由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组成的,其中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实验需要受到师生的重视[2]。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达到对生物学习热情的唤醒,并且在快乐中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中的实验部分展开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究中来,从而在动手探究和不断思考的过程发现生物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首先让学生自己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在制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切片技术有着较强的考察,切得过薄过厚都不利于学生对其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进行观察。待装片制作好之后,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之后就可以开始观察了,利用显微镜学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中央有一个紫色的大液泡,原生质层紧紧地贴在细胞壁上,随着蔗糖溶液的滴入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原生质层逐渐向内缩,发生质壁分离;随后滴加清水,会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原生质层逐渐向外拓展,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这个实验比较容易操作,现象也比较明显,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收获到学习的快乐,也获得较强的成就感,在快乐课堂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故事的导入,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物知识大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感到一些枯燥,但是教师能够下功夫对其进行探索,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还是具有极大可能性的。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一共提及到了三十多位著名的科学家,每一个科学家身上都存在着有趣的故事,高中生物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故事适当地导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例如,教师在对“红绿色盲”这一课进行讲解时,可以对色盲的发现者道尔顿发现这种色盲症的过程进行讲解,发现的过程是因为一双“深蓝色”的袜子,买来这双袜子之后,周围的人除了他和弟弟之外,都认为这是一双颜色非常鲜艳的袜子,道尔顿从而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自己和弟弟是色盲的结论,成为了首次发现色盲问题的人;教师在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讲解时,可以对“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利用豌豆实验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故事进行讲解,孟德尔先生通过八年的辛勤劳作,通过人工培植豌豆,对豌豆的形状和数量进行观察、数据记录以及实验分析等,从而总结出了生物遗传中存在的奥妙;在对“杂交育种”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得知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让我国十几亿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教师所讲的这些有趣动人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生物的学习,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精神,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3]。
总之,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构建快乐课堂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构建出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6,22(6).
[2]董晖.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0).
[3]景晓燕.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J].教育界,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