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分析论述校企产业学院共建
2020-09-10谭文菁薛冬杰
谭文菁 薛冬杰
摘要: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与地区产业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四个让”的论述,明确了产业学院的顶层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前瞻定位、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和专业与产业合作创新的建设要求,是对在江苏省发布的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指南基础上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产业学院;人才供给;师资队伍建设
Abstract: Industrial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industries to cultivate compound high-tech talent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four concession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op-level system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forward-looking positio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staff and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It is a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Jiangsu Province’s guideline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Key words: Industrial College, talent suppl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绪论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不同于本科以学科为基础开展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学生能充分就业,产业发展与转型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保证。因此,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如何根据地区的产业发展与转型需求,开办职业教育将是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的提质增效”。教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让高职院校与企业走在一起,产业学院的共建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石。
何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以提升高校服务特定产业能力为目标,整合高校、政府、行业、企业资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兼有学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继续教育等多功能的、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实体性办学机构。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作基础,产业学院共建过程中的实践摸索,以解决产业学院运行过程中的痛点,论述产业学院的核心建设要求。
1. 产业学院顶层设计——让流程管事,制度管人
(1)明确合作企业的选定标准
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的第一步就是選择合适的合作企业,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既能满足院校需求,也能双方合作长远。
回归到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因为高职院校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很短,在产业学院内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专业知识,学会所有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个典型岗位的所需技能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岗位都能作为典型岗位,必须是代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市场需求的行业龙头企业、地标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典型岗位。因此,共建产业学院的合作企业的标准就可以明确了。
(2)明确产业学院建设的最基本单元
专业是高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单元,产业学院的建设出发点也应该是专业。院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课堂布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师培训、实习实训等方面都要围绕专业去开展,专业是产业学院建设的最基本单元,是主心骨。
(3)明确产业学院专业与产业“1+N”的建设原则
高职院校在专业与产业链对接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一个专业只能对接一个核心企业,既“1”,这个是前面阐述的典型岗位的实施必然要求。
在探索专业与产业链如何对接的问题上,笔者接触到很多声音,讨论最激烈的一个例子就是生鲜电子商务这块,是立足于区域内销售各个季节农产品(琵琶、杨梅、水蜜桃、树山梨等)的各电子商务公司,还是依托具有区域饮食文化特色的碧螺春茶厂公司作为一个核心企业来合作,争论的焦点就是学生实践应该是多而广还是少而精,最后选择碧螺春茶厂作为专业的核心企业,而其他的企业并不是不需要。
这些企业是产业学院合作的“N”,与“N”类企业合作开展的实践课程与任务可以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也能让学生做到专业内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动态规划专业布局、匹配产业结构——让人才供给前瞻于就业市场
产业学院培养的人才前瞻于就业市场,是教育领域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地区的产业结构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引导就业结构变化,体现国家对劳动力类别与分布的需求。产业结构的组成与调整决定着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调整方向,而职业教育的对象广泛、培养目标具职业性,直接向特定的产业生产部门提供劳动力。因此,产业学院合理的专业布局能有效满足区域产业对劳动力类别与数量的需求,在宏观层面形成的合理的劳动力分布,也能加快地区产业的发展与优化。
在产业学院的视角下,根据合作的核心企业及产业转型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做出预测,分析核心企业岗位技能、产业技术和技术技能培养的关系,进而明确产业学院的人才技能培养目标。
考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对专业设置进行控制,从宏观层面解决劳动力类别标签的前瞻问题,在类别数量层面实现专业设置前瞻于产业更迭速度,把握产业迭代趋势,做好传统专业的退出、调整、融合及新专业的设置引导。在微观层面,要抓住校企合作中合作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痛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技术技能的培养,也要培养面向体系化的产业技术人才,保证劳动者在技术更迭的时候始终拥有技术活力,培养前瞻于企业期望的技术技能人才。
3.强本校师资实践能力、筑企业导师育人情怀——让师资队伍高素质高水平
产业学院的立足点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建设,本文将从共聘人才、教师挂职锻炼、绩效挂钩与职称评定等方面展开。
(1)本校教师挂职锻炼
高职院校要鼓励骨干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去锻炼,深入了解企业对技术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根据学校人事部门下达的挂职锻炼任务书,明确自己实践能力提升方向与达成实践教学水平目标的同时,也能明晰产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2)激发企业师资育人情怀
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争取政府部门的税收减免、土地划拨等优惠政策,协助申报领军人才、科技副总等为企业专家打造行业知名度,相应的企业专家也对应将行业资源、企业技术引入到产业学院,促进教育教学。从企业导师层面,可针对其承担的具体育人任务为其量身定制教育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成为“双师双能型”导师,注重课堂教学礼仪,让企业导师有更好的身份认同,对培育出高水平学生(优秀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的企业导师,在学校和企业内部公开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4. 灵活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企业实践方式——让专业与产业合作更稳固
在外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如何将对产业学院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人才培养与学生的实习实训。
灵活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时与学分要求,兼顾教学常态化,企业实践动态化。人才培养方案可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总学分,根据实习、实训、项目制、任务式、嵌入式等教学方式的开展情况灵活赋予学分,以最终完成预设的实践总学分要求。打破传统的学时安排框架,利用空中课堂、线上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扩展课余教学学习时间。这样既可以增加教学的总学时,加速教学进度,满足教育教学常态化要求,也可以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带来的实習实训的动态化调整。
当企业经营出现极端情况时,以往的策略可能失效。那么寻求替代的项目可大大降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给教育教学带来的风险。可开发企业项目、案例模块化课程,将企业的典型生产任务、工程典型案例或是技术研发项目转化为通用的实践教学课程或是教学模块,形成实践案例库和实践课程库。
5. 产业学院建设的展望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建设目标要求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本文的研究只是产业学院建设的一个基础部分,未来产业学院的建设任务将从如何更深入衔接,如何更多元化的发展方面突破。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苏教高[2020]1号文.
[3]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 16号文.
[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 苏教高〔2020〕1号文.
[5]钟德仁,张晓秀,高芳凝,郝世绵,章毛连,国海.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三螺旋理论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10):51-55.
[6]伍百军.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师资管理:困境与突破[J].职业教育研究,2020(10):48-52.
[7]魏志明,夏立平.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新型产业学院的理解维度[J].高教学刊,2020(29):189-196.
[8]刘振华,池凌鸿,林传文.市场化股份制产业学院建设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04):16-21.
[9]崔文佳.“螺蛳粉学院”存在的意义[J].作文通讯,2020(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