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日庆典中符号呈现对提升国家认同的意义

2020-09-10冯绮思安美星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

冯绮思 安美星

摘 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繁荣发展,国家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国家自豪感和归属感日益增强,形成了高度的国家认同感。这其间,节日庆典中的符号呈现在提升民众国家认同和国家形象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国庆纪念日这样引起广泛关注的节日更是具有丰富多彩的符号展现。本文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这两方面强化民众国家意识,挖掘在提升国民广泛国家认同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节日庆典;符号呈现;国家认同;国庆纪念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222-02

国家认同是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信仰和实践、道德价值观等的认同和归属感。[1]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高度的国家认同不仅能够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繁荣发展,而且对社会和谐和维护国家稳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符号作为能指和所指的统一,超越了本身可见的含义,蕴含更深刻的意义和指代的隐藏特征,能够从视、听、参与度等方面使民众形成对符号的追捧热情和敏感性,从而得以在节日庆典中强化民众政治意识。符号呈现在节日庆典中提升国家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符号与政治符号

符号本身是一种诱导人做出反应的刺激因素,[2]它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用“可见之物质”表达“不可见之精神”是符号的本质,它在用具体的物质表现抽象的精神内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某一符号携带政治信息时它就转变为政治符号。政治符号作为符号子系统中的一种,同样是由“能指”和“所指”两个层面组成。“能指”是指政治符号的外形形式和客观表现,“所指”则是指它的抽象价值和情感内涵。政治符号的重要性对任何一个已实现现代化或正在谋求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均不能被漠视。

节日庆典作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日期,本身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同时在节日庆典时举办的庆典活动通常是面向广大受众的,具有渲染氛围、增强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国庆纪念日作为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承载着显示国家力量、体现民族凝聚力、发挥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重要作用,被赋予了政治符号的重要功能。本文主要参照索绪尔的符号理论,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方面分析国庆70周年纪念日中的政治符号呈现在提升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纪念日政治符号呈现及其意义

(一)语言符号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和无声语言符号。其中,有声语言符号主要包括口语,无声语言符号主要包括书面文字、乐谱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中的有声语言符号主要表现为领导人讲话、统一的口号和现场解说。在国庆阅兵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辉煌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对祖国美好明天进行展望,点燃全国人民奋斗强国、共创中国梦的信心与斗志。同时,以3个“伟大”结尾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领导人昂扬的姿态、铿锵的语言激起全国民众的深深共鸣。阅兵期间,各方队整齐划一、慷慨有力地喊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口号,传递了士兵对党的信赖和拥戴,强烈地传达了权威信仰和政治忠诚,唤起民众爱国情感,激发奋斗精神,传递浓厚政治意识,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话语。现场解说对阅兵仪式流程和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细致介绍和说明,其庄重的语气、适当的停顿、朗诵式话语作为阅兵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表达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内容。同时,“70年风雨兼程”“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等字眼的频繁出现,营造出时间纵深性和空间延展性,使之超出国庆纪念日阅兵现场,成为彰显国家意识形态、提升国家认同感的政治符号。

无声语言符号主要表现为现场标语。在国庆70周年庆典仪式上,各方阵簇拥着 “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语,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

(二)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志、图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口哨、气味等。[3]它主要包括视觉性语言符号和听觉性语言符号。视觉性符号包括身体语言、运动画面等动态视觉性符号和标示、衣着、道具等静态视觉性符号。动态视觉性符号主要表现在步伐、注目礼等身体动作及运动画面等方面。各方队士兵步伐整齐划一、规范有力,行注目礼时挺胸昂首、崇敬庄严,这些经过反复排练高度规训的动作传达出士兵对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忠诚,使全国民众充满强烈归属感和向心力。放飞的白鸽等运动物体展现出中国维护和平友谊的大国形象;少年儿童放飞气球一方面象征中国青年的年轻活力和欣欣向荣,另一方面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隐喻。这些动态视觉性符号增强了庆典仪式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营造出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氛围。

同时,国庆纪念中也有很多静态视觉性符号。国旗、国徽、纪念章等是直接呈现国家象征意义的政治符号,其中,国旗和国徽都属于可展示的政治符号。人们将抽象的国家用形象的符号展现出来,使国家具备了可主观感知、可形象触摸的外在实体特征。[4]政治符号是一个国家独一无二的典型代表,能够强化人民的国家属性意识,增强参与者国家认同意识。除此之外,也有各地彩车,“VA01949”“VA02019”车牌号,国家领导人照片等一系列隐喻性质的政治符号。彩车保证全国各省份人民身份象征的到场,并承载着各省份的骄傲及奋斗史,汇集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各位国家领导人照片在民众簇拥中被展现出来,隐含民众对政权合法性和我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的确认,表现民众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当下处境的认同,表达对领导人的尊敬和爱戴。这些符号传递着丰富的内涵,负载了价值观、爱国情怀、自信心、凝聚力等政治概念,意在邀请每个受众共享国家发展而带来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听觉性语言符号包括笑声、哭声等类语言符号和乐声、鼓声等其他声音符号。在国庆70周年纪念日庆典仪式过程中的欢呼声、笑声等都是类语言符号,汇聚全部在场民众的声音。通过增强现场的参与性和震撼性营造庆典的欢庆氛围,民众沉浸在热情活跃、富有感染力的情绪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和深深的认同感。现场震耳欲聋的礼炮声、整齐有力的脚步声、慷慨激昂的国歌、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等都是其他声音符号,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义勇军进行曲》奋发向上的歌词和铿锵有力的旋律带领全国人民回顾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故事和自强不息精神,感召民众心中的国家荣誉感。众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使之萦绕在全国人民心中,表达民众对祖国朴实真挚的情感,体现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和美好期望。

三、结语

国庆70周年纪念日通过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呈现方式,并通过对符号的诠释,其能指的形象深入人心,久而久之人们不必经过大量思考就能找到其对应的所指关联,而这种已被大众公认的关联的本质就是认同。这些节日庆典中的符号彰显了国家形象,体现中国强大的国家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并具有强烈的现场参与感。其构成了庆典活动的全貌,构建民众的集体记忆,从而强化民众的民族和国家认同,唤起民众对国家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最终使政治符号通过符号唤起记忆,记忆养成情感。这种方式在提升国家認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小力.盛典何以成为提升国家认同的媒介事件——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庆典直播的个案分析[J].传媒观察,2019(12):24-31.

[2] 郑珮.网络媒体构建国家认同的基本方式——以人民网国庆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11(08):15-18.

[3]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17.

[4] 文红玉.符号和形象——以新中国70年来的国庆纪念日为研究对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23-29.

作者简介:冯绮思,女,河南新乡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安美星,女,山西忻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建构机理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认同的层次结构及其关系模式分析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