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适应性研究

2020-09-10王小菲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相关建议适应性新闻记者

摘 要:网络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时代随之到来。在媒介融合与资源重组的进程中,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如何适应媒体融合转型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适应性作为研究重点,首先分析新媒体环境对新闻记者的影响,其次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及从业者的新媒体之路进行研究,最后为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适应性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记者;适应性;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34-02

一、新媒体的兴起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体早已不再是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微博、微信、各大网站和短视频平台在信息传播渠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新闻受众只需要具备移动客户端,就能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接收新闻信息。新媒体环境带来新闻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也进一步影响着新闻从业者的改变。[1]

二、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与新媒体

面对收视率、广告收入等主要指标下滑的危机,结合市场竞争激烈、高端人才匮乏、节目质量难以提升等情况,城市电视台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以北方某市级电视台的新媒体之路为例,阐述研究新闻媒体从业者的新媒体适应性。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接

1.制度创新带动治理结构完善

2017年,站在社会转型、媒体变革的历史拐点上,阳泉市电视台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频率频道改版,全面探索有线网络业务,全面拓宽经营创收渠道,更新观念,主动作为,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组建节目策划编创营销团队、科学设置节目、优化薪酬分配方式,更好地制作优秀的电视节目作品、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为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激发职工热情,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此次改革为全台明晰频道定位、丰富节目内容、提升宣传水平、增强引导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内容为王,打造竞争优势

第一,节目本土化。举本地旗,打本地牌。城市台想要在各卫视节目的强压下留住观众,只有突出本土性,在本地新闻、本地文化上做文章,为百姓提供最及时、最全面、最权威的本地信息;用本地百姓听得惯、听得懂的播报方式,说百姓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百姓关心的天下大事;用百姓喜欢的方式,办百姓想看的节目。唯有这样才能将百姓吸引到所办的节目中来。[3]

第二,节目精品化。城市电视台实施节目精品化,是要利用身边资源,以工匠精神精雕细刻创作精品。认真创作、精心打造铸魂魄、接地气、聚人气的作品,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第三,品牌差异化。在很难获得垄断性资源的情况下,城市电视台需要在细分中把握频道定位,确立频道品牌,培养固定的收視人群。[4]

以新闻类节目和新闻信息为主打的新闻综合频道,增加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信息量,围绕中心工作,解读大政方针,聚焦民生工程,讲述阳泉故事,展示良好形象,为推动阳泉市“四大定位”目标的实现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频道节目涵盖本地及全国的新闻、要闻、深度专题、问政监督、服务资讯等多个层面,为阳泉观众带来了大量的视觉信息。以服务民生为主打的科教频道,是一个全自办节目频道。节目立足本地的教育、少儿、健康、科普、人文等,节目主持人以生活化的语言和口语化的播报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贴近性和及时性,新版栏目集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不断满足了观众多层次的收视需求。[5]

(二)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尝试

1.创建网络广播电视台

网络广播电视台依托电视台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权威性和公信力,致力于打造地区最大的新闻视听全媒体、信息资讯最全的门户服务新平台、新老网民最喜爱的互动论坛集结地。网络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新闻、生活、专题等几大板块,并对两个电视频道及两个广播频率进行直播。网站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资源优势,每天定时直播本台自办广播、电视自办栏目,并且实现了对新闻栏目的拆条播出。

2.研发手机客户端

手机客户端主要通过互联网,以手机应用程序作为平台,汇集各种海量信息,为受众提供综合性信息与服务。

3.开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依托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受众网罗最及时、最权威、最鲜活的新闻资讯。

4.新华社现场云直播

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移动直播已经成为阳泉市电视台的一个常态。常态化节目或突发新闻事件,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移动终端直播,不仅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互动性,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三、传统媒体创新转型刻不容缓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想要成功转型创新,离不开人才,只有人的观念、思维模式发生了创新与改变,不断加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学习和提高,才能保证对媒体转型充满信心,为媒体转型的涅槃之路发挥积极作用。

(一)转型之路,思维先行

在传统媒体紧锣密鼓进行供给侧改革,并向新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来势汹汹”,传统媒体应当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短板与优势,与时俱进,深刻分析传统媒体的客户群体,了解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提供的机遇与挑战。颠覆思维、跨界融合,植入互联网精神,以用户思维引领转型,实现“观众”到“用户”的转换。在移动互联时代,把电视频道转化为产品,也就是转变为视频APP,是适应电视社交化趋势的选择。因此,把观众变为用户,以用户为核心创新节目,做好用户体验,应该是传统媒体努力的方向。

(二)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想要在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就必须从单一技术岗向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转型,不仅要加强采访、撰稿等基本业务能力,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微信公众号的制作排版、短视频制作、图片处理等更多的新媒体知识和技术,以及互联网知识、产业知识、与自己负责的领域相關的更多跨界的知识,不仅要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新闻,还要实现从微博到微信到APP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景展示。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传统媒体想要破局重生,就必须在体制机制方面高屋建瓴地进行顶层设计,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发展。近年来,公司一体化运作模式,使不少传统媒体实现了创新、转型。一体化和公司化形成“1+1>2”的聚力效应:一体化的人才团队融合之后,需要实现的是屏幕资源打通、创收渠道共享等;公司化运营从平台的人才吸纳、品牌建设、高效管理入手,进而为更灵活地对接市场提供支持。同时,优化薪酬绩效考核体系、创新新人培训机制等,在奖罚分明的制度下,员工的能动性大大提升,也将为传统媒体注入新的活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旧体制内全面转型阻力较大,可以采取试验田的“体制外”方式转型。通过和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并和相关培训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对新闻记者开展能力培训。

四、结语

传媒工作者处在技术带来巨大变革的时代,新媒体在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从业者必须找准定位、创新思路、不断改进采写方式、积极拥抱新技术、创新发展,才能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大势,融入数字化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杜锋.试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是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传播力研究,2019,3(21):116.

[2] 蔡彦燕.论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记者的素养[J].传媒论坛,2018,1(24):120+122.

[3] 李冬升.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及写作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8,2(32):89-90.

[4] 闫伟.探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9,26(10):232-233.

[5] 赵秀杰.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3(22):123-124.

作者简介:王小菲(1989—),女,山西阳泉人,本科,初级职称,记者,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相关建议适应性新闻记者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高校学生寝室人均用电情况调查
试析中职电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
国内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公示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