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2020-09-10陈黎丝
陈黎丝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事物层出不穷,增加了社会的复杂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也面临着新的困扰和难题:传统的德育方法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需要带领德育工作走出困境,在课堂上要渗透德育内容,确保学生学习文章时也可以受到熏陶,提高自身情操。中职语文教学在讲解语文内容时,也可对德育内容延伸。主要阐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德育渗透;中职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
一、中职生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是由中学毕业后的后进生构成,一些学生是由于家长疏忽指导,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培养尖子生,忽略后进生所造成的,导致学生缺少关爱,从而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偏差,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纪律松懈,缺少责任感。语文是文化基礎课程,语文教师需要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探索德育渗透方法,一方面传授知识,一方面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针对性地开展德育
语文课堂教育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类似民族自豪和爱国主义等,在课堂上统一智育和德育训练,在语文训练中也要开展德育。比如在讲读课文时,教师为让学生学好文字,掌握字词,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要在学生领会文章主题上,将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中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比如在《劝学》中,使用蚯蚓和蟹进行对照,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而让学生明白人的才能与知识是通过后天努力得来,而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努力才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鼓舞学生学习。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互动中渗透德育,同时以审美升华品德
1.互动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育事业在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和改革,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这个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思想,充分体现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因此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应该将课堂进行释放,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一来就会使课堂的气氛进行一个良好的转变,学生会更加具有学习的热情,使教育工作也能够顺利地开展,继而促进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顺利展开。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进行释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回忆跟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深刻感受以往的生活中父母所付出的辛苦。教师以此构建一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谈一些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彼此讨论一下父母都默默地为自身付出了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情境来勾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心,从而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创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展开书写,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还能够借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来检测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否真正地有所提升,从而展开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2.以审美升华品德
中职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在审美的过程中逐渐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或者课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品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或者书籍,从中得到感悟并且吸收里面的文化精髓,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感触,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通过提高审美能力,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修正和方向树立,从而促进自身思想品德的提高,这也是中职语文教育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德育渗透过程。
(三)挖掘语文精髓,提高学生境界
中职语文教材文章优美,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一些文章是在讲述生命的意义,一些文章是在高歌人类的情感,一些文章是颂扬我国民族的传统,在优美的文章中展现出真、善、美。教师需要借助语文优势来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不但能够获取知识,也能够让自己的思想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文章《鸿门宴》中,主要分析刘邦是如何成功脱险的,让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冷静下来,能屈能伸,从而化险为夷,同时要指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的表现,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要临危不惧。又或者在某些文章中,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意图进行了解,从而延伸到学生的专业上,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具备职业素养,掌握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统一语文教学中的智育和德育,通过感情熏陶和启发思考来影响学生,從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思想。
(四)德育渗透在写作教学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写作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若想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则应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关心生活的能力。(1)深入挖掘。“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此句中的“一粒沙”和“半瓣花”小到尘埃,但却可以从尘埃中看见世界,提醒学生在面对世界时,应学会“小题大做”,从小事去感受世间百态,领悟人生。比如公园是供人健身和观赏的,但却被人破坏,因此应倡导公德理念,保护社会环境。“小题大做”不仅锻炼学生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2)重视反省功能。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领悟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写日记只是课外写作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坚持写日记会让人心灵求真,也能够规劝自己及时改正错误。大多数学生在日记里面会歌颂真、善、美,教师可充分使用日记写作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中职生的灵魂,需要的是在课堂上的毅力,有机结合语文教学和德育,从而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3]。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有利于学生心理发育和成长,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树立正确“三观”。在语文教学中寻求更好的德育渗透途径,确保语文教学可以发挥出教化作用,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泽慧.浅谈德育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8(52):138-139.
[2]刘化宁.德育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33):244.
[3]罗暇.浅论心理教育和德育创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人文之友,2018,10(1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