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析现代化进程中出版社编辑工作策略

2020-09-10司丽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编辑工作出版社现代化

摘要:步入瞬息万变、万象更新的新时代,现代化编辑技术工作已成为出版社传媒跟上时代创新发展节奏的关键保证,已成为能否进一步服务社会大众、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相应地,这对现代化的编辑服务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社等主流媒体如何实现主体编辑职能现代化,创新发展现代化的编辑技术,已成为出版业面临的现实话题。

关键词:现代化;出版社;编辑工作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8883(2020)23-0193-02

出版社编辑工作要融入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需要补齐现代化编辑主体职能、现代化编辑技术以及现代化编辑管理手段等三个层面的短板。当前,传统编辑技术步履艰难,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导致一线出版社编辑屡屡犯险,苦苦挣扎于传统模式之中。鉴于此,审时度势、合理引入现代化编辑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五步连环:现代化编辑工作发展趋势探析

一连环:数字编辑出版“闪亮登场”。“多重应用”作为现代化数字编辑出版的独特亮点,演绎出“一次性制作”与“多元化发布”两道风景。同时被列入新时期国家文化大繁荣的规划,肩负起“五个一”工程的神圣使命:努力形成一个规范系列的复合型数字编辑出版标准,开发一批自主产权的编辑技术产品,打造一批领先国际水平编辑技术专利,组建一批编辑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营造一批数字编辑复合式服务基地,培植一批数字编辑跨媒体示范经济实体,以加速出版编辑行业的创新转型,赢得升级发展的快节奏与高效率。

二连环:跨媒体编辑出版“登高望月”。创新出版社编辑天地的是数字技术,无限的发展前景让人感到惊喜,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出版编辑的跨媒体交流。跨媒体交流可汇聚平面媒体与磁光媒体、网络媒体与移动媒体的多维度编辑资源,联手打造一种广渠道、多媒体型共享平台[1]。跨媒体编辑共享平台能互动互补,将手掌捏成一个拳头,同步将共享的编辑资源展现于纸质与电子媒体上,形成浩大无比的联动舆论声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成为无处不在、最为贴心的“读者之友”。同时,这样无处不在的多媒体舆论攻势,更易与资讯业、出版业合流共建,完全有可能续写出华美的“相濡以沫、共兴共荣”“姊妹篇”。

三连环:集约化规模编辑“东方欲晓”。基于国外数字编辑发展史及国内进展现状,出版社走集约规模化经营乃大势所趋。与国际发达国家推崇传统编辑出版主体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业内主要以数字技术提供商为驱动主体。导致这样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资本的长期运作,已经培植起一些具有雄厚实力的集团出版传媒巨头,像这样的集团巨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每个集团都兼修多样,经营名目众多的图书、杂志刊物。可以想象,编辑出版力量高度集中更具优势,更易于规模经济的形成,推介数字编辑出版物更加给力。这是我国编辑出版业的短板,但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已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方方面面的力量逐渐集中起来,相信通过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各出版机构一定会携手并肩,行进在集约规模化的阳光大道上。

四连环:内容提供商“破茧化蝶”。传统编辑出版的行业内涵被互联网彻底打破,以往纯粹的纸质出版物正在悄然退隐,并以先驱者的姿态渐渐做出改变,这是令人欣慰的一点。在国内,出版权通常把持在传统出版单位手中,技术提供商要想涉足数字编辑出版领域,洽谈对象首先是出版单位,离开了他们,谈判绝无结果,这是传统体制上的弊端,唯有想方设法逐步解决。相信经过自上而下的努力,破茧之法一定能够找到,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相信最终能够破茧化蝶,实现从编辑技术提供商到内容提供商的漂亮转型。目前,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数字化编辑内容资源,现阶段同样也可以为出版编辑工作带来益处。

五连环:编辑资源深加工“唱主角戏”。相对出版社编辑工作而言,资源再加工必然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这也是未来数字编辑出版的必然趋势。应看到,出版社推广数字编辑出版的前提基础在于数字化出版资源,否则,如同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基于辩证的眼光看形式与内容的变数,数字化编辑产品永远处于无限的变化之中,是一个不断改变的变量。就目前数字编辑出版的发展来看,电子书与手机阅读、工具书在线与学习网络平台等相继出现,且呈变量放大的态势铺天盖地而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更多形态的载体,开阔我们的阅读视野,给我们带来姹紫嫣红的景象。

二、任重道远:编辑工作集团化发展的现实境遇

就目前来说,国内编辑出版集团主要通过行政批准组建,考虑到国内传统管理体制的因素,目前依托行政力量搞行业创变,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符合国情民意。但是,对行政做法的缺陷,我们并不能视若不见,也不能避讳,而要坦然剖析。表面上,行政干预做大了蛋糕,但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规模效益并没有显现出来。这体现在集团纵向发展层面,同样是举步维艰,不少人习惯了做自家家长,让其参入集团大家庭听别人吆喝,难免不习惯,结果导致集团组建走过场,不少出版社联合却不作为,也存在一些只换牌子、不换脑筋的行径,只是“家长”的称谓变了而已。因此各地一定要根据地域及自身特点搞集团组建,切忌行政决策“一言堂”,必须依据充分的事先调研,尊重市场规律,办好这件事。归纳起来,国内组建集团大致暴露出六大难点:一为产权如何明晰;二为集团怎样实现自主经营,摆脱行政干预;三为现代化集团管理制如何行之有效;四为子母公司如何管理有道;五为跨媒体联合与跨地域经营如何落到实处;六为集团内涵式发展如何不流于形式。这六大难点暴露了产权制度与公司体制、企业制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种种矛盾弊端,成为待解的难题。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尖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工作态度。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找到治愈顽疾的良方。有理由相信,国内未来的编辑出版集团化构建必定是一种向好的景象,集团的构建将逐步走向市场主导轨道,跨媒体融合不再是神话,多元化投资主体必定开创新格局,重新洗牌后的出版新格局也将“东方破晓”。

三、重点攻略:现代化编辑工作策略分三步走

(一)主修现代编辑素养,争做新技术应用行家里手

置身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编辑工作者应成为胸有沟壑的大杂家,不仅要通晓新学科,汲取各类知识养分,而且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各种事物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首先,必须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一硬性要求是编辑工作不出现问题的根本保证。其次,视野格局要大,看问题要有一定高度,必须切实明确“国际化”“大市场”的开阔意识[2];要博学勤问,编辑作为涉猎广泛的学科领域,要成为行家里手,必须有求知若渴的硬功夫,不懈学习,方能不断提升专业技术。

同时,要放眼世界,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要善于转变传统观念,如此才能确保自身从传统编辑职能的束缚中走出来,跻身创新技术行列,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掌握与时俱进的先进编辑技术。当然,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学习,必须结合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实践求真知,这是对编辑人员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要求。同时,出版单位也应将新技术培训切实纳入工作日程,出台激励政策,提高熟练掌控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二)主打新技术应用,技术规范要落实到位

网络技术及专业软件必须紧密结合运用。要知道,编辑新技术包罗万象,需要一丝不苟扎实做好。要善于应用新技术做好码洋测算、组稿登记以及物流统计日常事务。同时,要应用新技术参与编辑资源采集,与多媒体牵线搭桥,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业内、业外的互动沟通,拉近与作者、读者间的距离。

同时,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切实结合软硬件具体使用情况,在调研汇总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及时规范统一技术标准,提出配套技术的兼容要求。结合编辑创新技术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找问题、查难点,对技术性难点联合软件开发商找准解题答案,确保编辑创新技术应用更加完善。

(三)善做实践求真文章,开阔视野方见真功夫

管理工作无小事,一环一扣大文章,而现代化的编辑工作管理更见机制运行真功夫。要将现代化编辑技术管理手段运转开来,首先要结合实践搞调研、求真解,将统筹安排摆到第一位,确保编辑新技术应用在部门之间能够顺畅衔接,相互协调一致,以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为新技术的应用保驾护航。同时,要时刻围绕编辑事务的核心工作,既强化管理,又做好服务,健全科学规范的工作秩序,切实为编辑创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创新,作为一个永恒的时代话题,不仅涉及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关系到全方位发展的各个领域。应当说,编辑技术创新并非简单的行业变革,更是自上而下多领域的全面创新,既是涉及上层建筑的整体文章,也是关乎经济基础的焦点主题,甚至将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两大因素也一并糅合进來,属于全方位的革新创变。其中,创新文化是关键,它是一切创变的基础。在创新战略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创新始终发挥着排头兵作用,是挑战传统的冲锋号角。因此,同步于各学科门类、各行各业相濡以沫的广大编辑工作者更应当做创新开拓的时代楷模,成为创新变革全面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结语

出版社编辑工作“个性”突出,其文化传播方面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属于有选择的文化加工,并具有在媒体与受众之间架设文化传播桥梁的作用。因此,引领时代创变非常重要,审时度势、合理导入现代化编辑技术也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尽早破题。

参考文献:

[1] 马俊,李亚妮.编辑出版现代化认识上的几个误区[J].编辑之友,2010(08):31-33.

[2] 刘洵,韩素华.谈编辑工作中的敏感性[J].现代出版,2016(06):51-52.

作者简介:司丽丽(1980—),女,河北秦皇岛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编辑工作出版社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谈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我的女巫朋友
石油工业出版社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