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体育数据新闻的症结与应对策略
2020-09-10李珩王玉英
李珩 王玉英
摘要:体育类信息因竞技性、娱乐性、新鲜性等特征,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体育数据新闻更是凭借独特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和形象的图表数据,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表现形式。但是,近年来的传播实践表明,体育数据新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黯然收场。要解决体育数据新闻存在的难题,需要充分基于全媒体发展趋势,将专门机构一手数据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现代化手段与参与式游戏相结合,人员管理与提高素质相结合。
关键词:体育数据新闻;发展策略;全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15-02
2013年前后,数据新闻异常火爆,几乎所有媒体都有所涉猎。但是,这一新鲜的报道样式并没有取得专家们预想的效果,其制作时间长、成本高,导致时效性不足,媒体积极性不高,受众反馈也低。2015年前后,没有及时革新的体育数据新闻发展遇到阻碍,腾讯体育出品的“算数”网络专栏、新浪“图解新闻”体育专栏等纷纷停止运作,从设立以来取得不俗的反响到两年后的黯然收场,体育数据新闻的发展存在何种问题?在全媒体时代,又该如何摆脱这种发展困境?
一、从内容到形式:体育数据新闻的症结所在
(一)题材固化,主题过于宏观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重大赛事如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因比赛项目多、娱乐性强、受众参与度广等特点,而受到媒体的格外关注。在众多比赛项目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球类运动更是拥有大量粉丝,依托其产生的衍生品也多种多样,包括运动服饰、比赛用球、功能性饮料等等,这些项目独特的卖点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推动了体育经济与体育新闻的协同发展。选题方面,体育数据新闻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等比赛项目上,缺少对其他竞赛项目的大规模、系统性报道,综合型内容占比不足;已有的主题报道类型过于宏观、抽象,虽有对历史过程的梳理和对运动员个人数据的总结,但缺少细节和情节性内容,缺少吸引受众的人性化内容,缺少针对某一角度的全面、详细的报道,缺少能够引发受众怡情、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内容,而这些恰巧是新闻传播中最有影响力、最有看点的内容。因此,现阶段生产的数据新闻内容,不能吸引读者。
(二)模式化生产导致信息的同质化
为了追求报道的时效性,策划的简单便捷,大多数媒体在体育数据新闻的报道中都采用了同样的模式和选题。对比腾讯“算数”体育专栏与新浪“图解新闻”体育专栏中选题类似的两篇报道,分析其内容的安排和数据的呈现,可以看出两个栏目所报道的数据基本是一致的,呈现模式与语言也非常类似,除了色彩给人的直观感受有些差异,其他内容没有不同。模式化生产导致内容同质的例子不计其数,程序工具和效率原则造就了产品的单一性、同质性,个性化内容被剔除,受众群体被多方分散,很少有精专的受众翘首以盼一个新闻媒介平台生产的内容。各媒介没有个性化、独特的报道策划,就没有醒目的名片,没有固定、潜在增长的受众,在业界也就没有竞争力,久而久之,要么被取代,要么自己黯然收场。
(三)可视化形式单一,缺少与受众的互动
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的报道情况为例,选取新浪体育网页、新浪体育微信公众号、新浪体育官方微博、新浪“图解新闻”体育数据专栏作为观测对象。可以发现,新浪“图解新闻”当天只有一篇文章,且是时效性不强的历史梳理类内容,无法保证报道内容的时效性与传播效率,与其他媒体形式相比,呈现方式单一,只有长图一种类型。从受众反馈情况来看,与互动性强的微博、传播力广的微信公众号相比,网页的传播与互动较少,体育数据新闻的互动更少,很难得到广大受众的有力支持。
二、全媒体时代体育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
(一)专门机构一手数据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数据”是数据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与主题的选择、风格的把握等方面密不可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开放的,而且冗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编辑同时还要满足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因此,数据新闻在选题时就相对地宏观、呆板。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对于一些人来说,数据开放就意味着商机的到来,他们可以利用数据开发应用程序、提供相关服务[1]。中国大数据、数据观、数据堂等网站就是提供数据服务的代表,在体育数据的收集中,以足球魔方、创冰科技等网站最为典型,CCTV、新华社、上海五星体育、体坛、PPTV、百事通等多家媒体已经从这些专门的数据平台获取一手数据。
对专门数据分析平台的利用,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外来数据,媒体间的竞争和受众的需求要求各媒体平台在数据的选择和处理上讲求艺术性。一方面,对于一般数据,如赛况数据、球员数据等可以从数据平台整合;另一方面,更需要去挖掘独创性、有新意、有报道价值的数据。比如,在报道足球赛事的时候,我们经常关注整场比赛的控球率、犯规次数、射门次数等并进行報道,这些数据的来源完全可以是第三方数据平台,编辑们只需对数据进行整合再生产,改变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对常规数据进行报道的同时,我们可以转换视角,去探索一些更加人性化、更具创意的内容,比如,某位球员的进球庆祝动作汇总,球迷呐喊分贝统计、裁判员判罚汇总等等。
(二)现代化手段与参与式游戏相结合
对于体育数据新闻来说,首先,缺少的是与受众参与度。体育数据新闻应该将现代化手段应用到增强受众的多感官体验中,如用VR虚拟技术模拟赛场上同等数据下的球员、赛况,让受众对球员运动轨迹、球技、配合等有一个切身的体会;用机器人主播播报赛事,像东方卫视的微软小冰,凭借幽默的风格,可爱的形象,网络化的语言等与受众进行一对一交流;用H5等新媒体形式增强视觉冲击,增加受众的点击量,更可以将主持人的形象放到H5中进行比赛解说,形式新颖,更能吸引受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可以利用的手段丰富多样,只要具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就可以在内容生产上棋高一着。
其次,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比较薄弱。电视媒体通常都会采取短信抽奖、活动抽奖的形式增加与受众的互动,近年来又新增了“扫描二维码”“微信公众号投票”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参与式小游戏,如H5小游戏、网页小游戏、微信小程序等实现互动,受众最渴望得到的体验就是媒体在制作小游戏时所要考虑的选题,如“我与科比的一场球赛”“我与女排的身高差”“我与百米飞人的差距”“我与国足面对面”等等。
最后,我们还要积极汲取外媒对体育数据新闻的独特创意和先进的科技化手段,创造出符合国内受众欣赏水平的且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数据新闻内容。
(三)人员管理与提高素质相结合
尽管机器人新闻在体育报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体育记者、体育编辑、体育主持人等角色仍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电视媒体,如央视体育仍然是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数据新闻的人员分工上,以网易新闻“数读”栏目为例,其中有2名文字编辑,主要负责主题选取、内容策划、收集数据、撰写文案;另外2名视觉编辑负责参与策划,制作图片[2]。体育数据新闻的人员分工与此类似,设置有体育数据新闻内容的媒体设有专门的编辑、记者负责每天的内容生产。在“中央厨房”与媒介融合条件下,这种一般的经营管理模式过于保守固化,生产效率低下。
首先,编辑内部应该形成特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央厨房”的运行便于各媒介平台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内容,因此在选题之前要组织“编前会”,确定选题,确定数据来源,确定原创性内容,确定人员分配,确定最终呈现方式……在人员分配上,需要一位运营总监来把控全局,统筹项目的进展;需要嗅觉灵敏、经验老到的编辑来撰写文案;需要美编人员来设计可视化呈现形式;需要程序员设计代码,设计与受众多种互动的形式。现阶段的运行模式并不是单向运作,而是网状连接,因此,一个完整的编辑团队需要各司其职,更需要紧密合作;其次,应该加大体育数据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其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能力,更要培养对文案的整合编辑能力,还要培养组织与协调能力。除此之外,人才素质的提高对于新闻的发展至关重要,既要培养专业人才的新闻素养,更要提高编辑、记者等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三、结语
从2013年至2020年的8年时间里,数据新闻由起步到迅猛发展经历了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体育数据新闻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有着固定的受众和数据来源,对于重大赛事的报道、对于突出运动员的报道、对于一般新闻报道所不能涉及的方面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数据新闻更是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亟须创新的潜力。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等重大赛事对于体育新闻报道创新提出了需求,给出了机遇,这就要看业内如何接招出招了。
参考文献:
[1] 西蒙·罗杰斯.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的报道[M].岳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12.
[2] 方洁.数据新闻概论操作理念与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8-52.
作者简介:李珩(1982—),女,四川武胜人,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写。
王玉英(1997—),女,山東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情绪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