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与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诱因比较及预见性护理

2020-09-10张月莲

医学概论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诱因预见性护理高龄

张月莲

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老年与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诱因,并总结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择取80岁以下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老年组,并择取80岁及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高龄组,对两组疾病诱因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疾病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排便排尿困难、情绪激动、心律失常、劳累、高血压、气候变化等,其中高龄组中呼吸道感染、排便排尿困难、情绪激动、高血压、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老年组中劳累、心律失常的影响更加明显,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老年患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合并基础疾病以及疾病诱因均相对多元性,对此应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老年;高龄;老年心力衰竭;诱因;预见性护理

心力衰竭指的是因心脏舒张/收缩功能障碍,使得静脉回心血量无法充分排出心脏,进而导致静脉系统血瘀,引发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以腔静脉淤血、肺淤血为主要表现[1]。据相关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这也需要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2]。基于此,本文分析并对比老年与高龄老年心力衰竭的诱因,并总结预见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擇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岁以下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老年组,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61岁,年龄均值为(68.2±5.3)岁;并择取同期收治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高龄组,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最大为94岁,最小为80岁,年龄均值为(85.3±5.6)岁。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合并基础疾病、疾病诱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其中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双下肢水肿、疲乏无力、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神经及精神症状;合并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冠心病、贫血、高血压;疾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排便排尿困难、情绪激动、心律失常、劳累、高血压、气候变化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对比

两组咳嗽、双下肢水肿、疲乏无力、心率加快4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于老年组,肺部啰音、神经及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见表1:

2.2两组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比

两组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2项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合并冠心病、贫血、高血压3项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老年组(P<0.05)。见表2:

2.3两组疾病诱因对比

两组疾病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排便排尿困难、情绪激动、心律失常、劳累、高血压、气候变化等,其中高龄组中呼吸道感染、排便排尿困难、情绪激动、高血压、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老年组中劳累、心律失常的影响更加明显,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从老年心力衰竭诱因上来看,高龄患者与老年患者的常见诱因存在显著差异。

高龄患者情绪敏感,这与其心理特点相关,伴随年龄增加,性格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情绪更加不稳定,且情感脆弱,这均对其人际关系产生影响[3]。因此对于高龄患者,应重点关注其性格变化,针对情绪出现波动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使其焦虑、紧张、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消除,使其保持稳定情绪,以避免心力衰竭的出现。同时还需要针对高龄患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解情绪疏导方式,针对思想固执的患者,应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合理措施,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4]。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患者、高龄患者的主要诱因,应做好预防护理工作,注意季节变化,避开人流密集区域,外出时应做好防护工作,另外针对住院患者应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以有效预防心力衰竭。

结语:

相比于老年患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合并基础疾病以及疾病诱因均相对多元性,对此应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春玲.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预见性护理要点[J].养生保健指南,2017,01(10):159.

[2]王俊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压疮风险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02(06):823-824.

猜你喜欢

诱因预见性护理高龄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石台行
图书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