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9-10何云华王艳萍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飞控应用型本科新工科

何云华 王艳萍

摘要:“新工科”是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下诞生的新兴工科学科,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属于“新工科”的一种。本文从新专业出发,研究了成都工业学院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改进方案,为办好应用型新专业本科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新专业;飞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航空航天作为大国的标志,是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体现。最近几年,无人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以大疆为代表的民用无人机也有极大的需求。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科学思维、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显得尤为突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全面与深入的创新与改革,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在这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 [1] 。

所谓新工科专业以是指智能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直指新興产业,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是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是更好应对全世界的科技革命,"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要求新工科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与更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1、新工科新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该专业为新专业可参考性较弱。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是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申请的新专业,申请初始,仅西北工业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学校开办。之后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工业学院、中国消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11所院校陆续开办本专业。截止目前,还未有一届本本科生毕业诞生,对社会的具体需求处于摸索阶段。对于传统航空院校,由于其自身航空优势能很快找准办学定位,而对于非传统航空院校,则是一个完全的新的探索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教学方法与应用型本科教学需求存在差距。本专业教师多为一流大学博士或研究生,长期从事理论科研,应用型研究较少,难以把握应用型教育的实质。同时,本专业教师中,新人与缺乏工程经验的教师占比较大,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还在探索中,难免存在教学为了追赶进度而不知不觉加快速度、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而使课堂沉闷等问题存在,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受到打击,听课马马虎虎,课堂缺少师生互动。

(3)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验证。由于开办该新专业学校较少,学校间层次差距较大,导致课程设置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虽然学校多次邀请外校教授进行交流指正,但依旧无法细致全面的考虑到所有环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4)应用型课程设置不足。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受到学校教师研究领域的限制,能开设的应用型课程较少,目前仅能做到因人设课,对于目前主流的信息处理等软件开设课程有限,无法拓宽学生对应用领域的认知[3]。

(5)学生自身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成都工业学院为二本院校,与一流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但又不同于专科院校,学生来到学校后大多有考研的继续深造的想法,但本专业为新专业,还没有第一届毕业生参生,学生难以找到参考,仅能通过有限的自身认知能力对专业进行认知和摸索。

2、对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解决办法

针对应用型本科,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竞赛,创办学校自己的专业赛事,多参与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研究,多到用人单位进行实践,找准办学定位,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互利互助,共同提高。

(1)以竞赛的方式推动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新工科新专业,应用型大学应该与研究性大学有本质区别,不应采用“拿来主义”,将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流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完全复制到成都工业学院,而应该以应用为主,手脑合一,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科学竞赛能全方位体现并提高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目前全国、各省关于无人机类的竞赛项目较多,教师应多带领学生团队参与比赛,让学生走出去,同时可以组织学校内部,以学院或学校为单位,举办相关竞赛项目[2]。

(2)以应用型科研项目推动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一流大学,科研是教师带动学生积极性,指明学生方向,了解学科前言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提前进入研究生学习的转变。对于应用型本科,若一味的抄袭,可能会事得其反,由于学生本身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极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以上问题,应当提倡教师多参与应用型科研,在地面站、飞控、无人机等方面都应该有本科学生参与,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下,融汇专业与基础知识,多应用商业软件,减少自编算法程序,完成飞行器设计,飞控、地面站开发,从而全面在掌握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从总体输入到研发设计到生产到实际应用到数据处理的生命周期全过程。

(3)教师到实际用人单位进行成长学习工程经验。增加办学师生比例,鼓励教师 “下基层”,到用人单位,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参与到实际工程当中,丰富自己工程经验,理解应用型教学的实质,掌握专业前沿与实际需求,回归课堂,更好的引导学生。

(4)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总结现有的不足,多与学生互动,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多与开办该专业的学校交流,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高。

3、总结

在“新工科”新专业背景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学生认可度,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知识培养几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就学生而言,多参加竞赛,多参加项目,多参加工程实践,提高自己的认知与专业技能,更好的定位,将来更好的适应新科技、经济的社会快速发展需求[3][4]。

参考文献:

[1]陶占良,程方益,陈军.理科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南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探索为例[J].大学化学,2020,35(10):40-44.

[2]张占东,高颜萌,张楠,张瑞平,雷美荣.以学科竞赛推进地方高校“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大学教育,2020(04):148-150.

[3]王东,赵宏伟,刘艳.“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3):160-161.

[4]王健.基于应用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2020(24):153-154.

成都工业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  四川成都  621000

猜你喜欢

飞控应用型本科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混合翼无人机的设计
中小型太阳能无人机航电系统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