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姿态习惯的养成与训练研究
2020-09-10王建伟孙华
王建伟 孙华
摘要:中学生行为姿态习惯的养成是初中阶段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学教育教学任务是否真正落实,决定了教育是否产生实际效果,也体现了民族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相当于拥有了隐形的财富,终身享用。学生的明天取决于现在的行为习惯,训练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因此,各个中学都应该大力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训练,以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也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训练
初中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修养,终身受益。中学生正是形成良好思想品格、行为习惯以及道德情操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个期间,学校教师要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期,对学生进行一个文明行为的训练,并促使学生成为习惯。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一些习惯,青少年时期正是塑造性较强的阶段,也是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教师则需要紧紧掌握这个阶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不仅仅有利于他们当前的发展,更利于今后祖国的建设[1]。
习惯的概念
什么是习惯?主要就是人受到了刺激之后产生的一些反应,而这些反应大多数都是固定性的,长期如此就会形成类似条件反射的动作。习惯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自带的,而是长期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实验表明,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属于非习惯性的行为只有5%,剩余全部属于习惯性。因此,人们绝大部分生活都受到习惯的影响。而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命运。
一、当前初中生行为习惯的中的一些现象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与上升,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因为家庭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再加上当代学生很多都属于独生子女,受到了来自家庭完好的保护,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再加上经济条件的改变,孩子的玩具也多了起来,其中也包含了电子产品,在平时假期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利用电子产品来消磨时间,长时间下来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2]。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里,学生都会在潜意识里想想游戏画面,或者下学校时会与同学一起讨论游戏等等。这样在分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上课不够专一,在课桌下面做一些小动作,或者是影响老师上课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尤其是在拥有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学生的吃苦耐劳与意志力都表现的非常之差,而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完全违背了现代教学目的。
二、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
(一)帮助学生养成“自习”的好习惯
对于初中生而言,自习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难以掌握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他们认为自习主要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当完成一系列作业之后,就不知道还需要做些什么,而此时大多数学生就会选择做与学习、课堂无关的事情,但优秀的学生就知道在自习课中自己应该干什么。首先,学校要训练学生的自學技巧,帮助其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除了要依赖老师之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自己的,再加上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很多课内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外自行钻研,才能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3]。其次,还要帮助学生在自习时一定要有效率。要求学生注意自己在一天中哪个时刻的状态最兴奋,状态是最好的,因此就在这一个时间段进行自习。不管是在家自习还是在学校,都要抓住时间,并将这个时间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在学校进行自习时,教师可以让每天的值日干部到讲台前,做好班级纪律的管理,带领学生安静写作业,不东张西望,不讲小话,遇到了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问老师。
(二)在学校成立学生会以便督促学生
为了能够好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成立学生会,在成立之后,学校也可以继续成立其他部门,如学习部、纪检部等等,主要负责学生到校之后的一些工作。这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能力,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来保证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4]。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体系,以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科学规范良好习惯养成的教学工作。
(三)有效监管行为习惯的训练
为了有效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则需要教育者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督促使其进行反复练习。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并使其成为一个下意识动作,这样才能将其成为学生真正的习惯。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训练,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主动进行训练[5]。另外,学校在训练时,也要注意与家长配合,让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的教育更加立体化,才能更快的得到反馈。
(四)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为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就为主要为学生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井井有条、规范整洁的校园中学习。让学生在面对如此美丽的校园时,不忍心破坏,这样的校园氛围才是真正培养学生情操场所。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外部因素,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不断的通过对其进行训练、矫正等一系列行为,让学生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强化学生思想上的认知,并使其内化。因此,只有强化训练手段,加大对学生的监督力度,并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这样才能使教育持续深入。
参考文献:
[1]杨卫东.注重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4):337.
[2]黄秋英.农村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初探[J].数码设计(下),2018(1):190.
[3]朱崇晓.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读与写(上,下旬),2013(24):345-345.
[4]虎强国.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新课程·下旬,2014(1):153-153.
[5]陶燕生.浅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读写算,2018(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