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09-10黄国良
黄国良
摘要: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的今后学习和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基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展开。基于此,本文结合核心素养背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展开了探究,皆为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方向,走在教育的前沿,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应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
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对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有效把握和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学之中,通过教育手段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融合并发展,然后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和修养,我们称之为素养。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素养。所以结合新课程标准来看,在当前教育形势下,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语言文字、文学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中必备的素养。
二、当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
(一)阅读习惯差,阅读面窄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差,阅读面狭窄,这是由许多种客观和主观因素共同影响而成的。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课本,几乎很少接触到其他的课外阅读,所以一直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上了初中之后,学校依然不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十分缺乏阅读的意识,对于阅读很难产生兴趣。
(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并不重视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学生在生活中都是作为母语和第一语言进行使用的,所以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上课时也不认真地听讲,对于课下作业完成的积极性也不高。正是因为学生的消极态度和懒惰思想,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很差。
(三)教师没有发挥阅读引领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之中,有些教师对于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清,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并不透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只接受到了课文的知识内容,却不会利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或是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让学生阅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室应当积极转变阅读教学的思维,将核心素养与语文阅读教学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立足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思维转向,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阅读成为一种爱好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引领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应当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读好书。通过阅读,学生会得到一些积累,让学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比如将阅读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的开展。可以在每周三的语文课程中,让学生自由的选择书籍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完成语文的积累。
当然,为了保证阅读课程的有效性,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在经过一段时间放任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心理来设定一个比较合适的阅读目标,这个目标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否则都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階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课时,为了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分阶段安排阅读任务。在第一个月,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其他内容可以略读。一个月过后,再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分析保尔·柯察金一生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学生十分喜欢这种阅读方式。通过对于文章的梳理,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感悟用文字记录,并且进行分享。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慢慢被带动起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课程教案
在阅读教学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解、欣赏以及评价能力,这些能力对于语文学习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以及阅读技巧的掌握,整理课程的教案,在教案中融入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阶段,在教授《海底两万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章内容,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对于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有哲理的句子进行勾画,通过这些简单的阅读技巧的教学,让学生快速体会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对于阅读能力的掌握。
当然,语文素养并不是单体存在的,它们应该是互相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在教案整理时,也要融入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仍以《海底两万里》这篇课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出一些填空题或者选择题,考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且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也可以提出一些问答题,让学生分析题干,带着问题去阅读,掌握从原文获取知识的能力。在阅读之后,让学生写一篇短小的阅读心得。这些教学设计都是环环相扣的,通过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应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在,积极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阶段,教授《壶口瀑布》一课时,就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课堂之中。《壶口瀑布》之中有不少关于景色的描写,十分的优美。在开展这篇阅读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壶口瀑布的宣传片,通过气势澎拜的画面以及美妙的音乐迅速让学生的心神被牵引,忍不住的想要对壶口瀑布有更多的了解。之后的阅读也顺理成章的开展起来,在课程结束之后,几乎每个学生都牢牢记住了阅读的内容。
除了教学形式的不同,在教学之中也要融入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在教学中要渗透朗读、默读、略读以及精读的方法,通过整体感知或者细节品味,先易后难,将阅读材料与阅读方法进行搭配,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品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的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阶段教授《社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默读和略读,所以故事的大体内容进行感知,并且互相分享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场面。对于这些给自己留下较深因此印象的清洁进行朗读、精读,品味其中的关键因素。紧接着,教师就可以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细细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师做好榜样,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们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他们也会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行为。如果,教师在阅读课上激情澎湃,学生们的心理也会不自觉的受到感染。如果连老师上课都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阅读教学的氛围自然可想而之。所以说,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
例如,在教学之中,向学生分享一些自己读过的数目,并且向学生分享一些适合他们看的书,聊一聊自己在读书时的感悟。在给学生开展阅读课程时,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阅读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够忽视的。除了师生关系,发挥教师作为模范、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中也可以和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更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阶段语文《冰心诗集》的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可能会对“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这句话感受颇深。教师在课堂之上,就可以讲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学生,通过对这一首诗的朗诵,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些事情的分享,也能够让学生明白阅读材料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相结合进行理解,可以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五)、转变阅读模式,化单一阅读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的概念也是近年来才被提起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单一”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了。这就需要开展“群文”阅读的模式,将多篇互相有关联的文章串联起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当然,在这种阅读模式下,所以语文教师而言其实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众多的文章进行筛选和总结。对于有相关属性的文章进行筛选和系统化的整理,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最终的阅读内容。将单一的阅读内容转变为群文阅读,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之中,教师确定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教学主题。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就可以先设置一个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全面了解亲情的含义以及在不同时期的亲情观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我选择了一下四篇文章作为此次群文阅读的书目——《妈妈的账单》、《可贵的沉默》、《怀念母亲》、《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几篇文章主题相同,但是时间、文化背景以及深度各不相同,通过不同文章的阅读,学生就会对亲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很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六)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通过对于基本上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控文章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当重视帮助学生搭建相应的文章框架,掌握文章的情感表达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有侧重点的来帮助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这样有助于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不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够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调动情感体验,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的感知。然后再让学生通过主题、语言分析,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内容,让学生达到相应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阶段教授《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学生们乍一看,肯定会根据课文的题目回答:这是一篇记述《藤野先生》的散文。通过深入阅读,学生也会渐渐明白这是通过对于藤野先生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日本留学生活的深切怀念。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与帝国主义斗争的战斗精神。这样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也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情感。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在传承文化中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结语:
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对语文教学进行设计,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当然,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提升自我能力。
参考文献:
[1]冉小琼.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998(6):40-41.
[2]宋甲.注重核心素养培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几点感悟[J].考试周刊,2018(35):52.
[3]刘锐.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