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本体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0-09-10胡佩月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策略课堂

胡佩月

摘要:在音乐课程实践中,何为“本体性”?顾名思义,音乐本体即音乐自身,可以泛指音乐作品,音乐乐谱,或者音乐作品的音响,可以是指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例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以及和声伴奏等等,也可以是指构成音乐作品,形成某种音乐风格或表现特点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本体性;策略

纵观现在的音乐课堂,在如今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对于一些综合类以及人文内涵的拓展和衍生,已经丢失了其准确的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课堂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都淡化了音乐作为主体的地位。下面通过部分具体案例来谈谈现今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拼色”现象。

一、失去“音乐本体”的课堂,在“拼色”中求生存

以下是通过观察记录了部分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收集的教学案例,以此作为音乐本体性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盲目追求课堂气氛热烈---音乐课与“表演课、舞蹈课”的“拼色”

教师创设舞蹈情境,播放一段孟加拉民间舞蹈的视频,几名身穿民族服饰的舞者脚系铃铛在载歌载舞。以此为引导之后,教师播放舞曲的音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听后的感受,分别出示了几组节奏型,让学生尝试唱出,在上诉过程完成之后,老师将一些铃铛分发给学生,老师出示问题:请你试着跳起铃铛舞曲,老师再次播放音频,学生模仿视频中舞者的动作,老师说:“大家一起跳起来吧!”教室里到处充斥着大铃铛小铃铛的声音,大家忙的不可开交,有的把铃铛系在脚踝上,跳来跳去,有的把铃铛绑在手臂上,摇来摇去,有的在教室里把别人的铃铛拿来摇晃……学生们显得非常自由开心,但场面十分混乱,老师希望有一些孩子可以上台合作表演一下,可是孩子们上台表演的结果依然是节奏混乱不堪,不明所以。

老师肯定了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提出要求:第二次合作希望组长可以分配好角色……

(二)片面强调“学科综合”---------音乐课与“语文课”的“拼色”

老师先播放了乌鸦反哺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老师讲解乌鸦的特点,学生似懂非懂,接着老师出示三段《小乌鸦爱妈妈》的歌词,让学生按照节奏韵律读一读。老师接着让学生分别对于个别歌词的内容进行创编。学生分组想动作想歌词,相互分享交流,让学生上台或者跟小组同学合作表演,最后用卡纸制作小乌鸦和妈妈的头饰,分角色戴在头上进行表演,播放音乐,试着边唱边跳。最后老师还讲了两个有关爱妈妈的故事,讲完故事之后,老师还希望同学们把歌词改成故事中的内容进行创编,最后全班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全课。

(三)过分使用“新媒体、新技术”--音乐课与“信息技术课”的“拼色”

新媒体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很多方法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下被无情的“抛弃”。被称之为“土”、“俗”、“老套”……

老师创设了鸟儿在森林快乐自由玩耍的情境,让学生听一听乐曲,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整体感知后,让学生分段感知乐曲,听第一段时,让学生用旋律线画出鸟儿的飞行轨迹,学生在白板分屏画出旋律线,老师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动画短片,学生做动作,老师接着问:这段音乐使用的是哪种乐器呢?有很多学生听不出来。老师让学生拿出平板电脑,玩选择乐器的小游戏,很多学生很开心地玩,大部分是在瞎选,老师反馈答案,出示答案。接着用多媒体播放长笛的声音,说说长笛的声音给你的感觉?最后问一下孩子们愿意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鸟儿的快乐?孩子们有的说唱歌,有的说演奏,有的说指挥……继续拿出平板电脑,使用APP,选择镜头对准自己录制视频演唱,选择任意乐器进行演奏,一个孩子上台指挥……整个课堂被平板电脑和白板的声音所淹没……

二、“音乐本体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探索

“音乐本体性”中,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因为只有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符合儿童天性的,儿童不是其中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一)结合音乐学习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

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领域氛围“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块,每个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整体。人从声音里听到的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关于音乐的感受,孩子们可以说出更丰富的感受,可以有效地体现音乐课和人文学科的相互融合。又例如在“音乐与表现”方面,如果可以让音乐课和表演做一个艺术类学科很好的融合,可以尝试用表演舞台剧的方法,即兴创编音乐故事,或者改变唱游的表现形式。

(二)结合老师和学生的特长进行有效融合

音乐本体性的缺失很多是音乐现在音乐课的 评价标准从单一逐步转化成多元,以前的唱歌课只要老师孩子动嘴唱,整个课堂无时无刻发出声音就可以了。接着发展到音乐课,老师会弹奏乐曲,孩子们伴奏、哼鸣,逐渐有了节奏和视唱、练耳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到如今的音乐课,课型分类更详细,有音乐鉴赏、乐器、唱游、综合实践等等。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有时候更多是关注了老师是否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例如一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都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曾经一节京剧欣赏课上,老师轮番上演了京东大鼓片段演唱、京剧片段演唱、京胡的过门拉奏、各种地方剧目的片段演唱……这里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一节课上得不到展示,那可真变成了老师的“个人秀场”,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跑跑圆场,了解京剧脸谱,尝试戴戴脸谱,做做简单的京剧扮相等等,这样的融合可以更好的表现和理解中国民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收获自信,发展个性。

结语:

面对这样的杂乱的“拼色”课堂进行根本性的研究探索,仅仅靠案例后的一些探索是不足以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漫漫的教學研究之路上,笔者有了很多新的思考点,逐步形成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几个有效“融合点”,通过这几个“融合点”,我们也可以尝试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言: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

参考文献

[1]陈育珠. 音乐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的本体性[J]. 考试周刊, 2016(13):181-182.

[2]邹颖杰. 音乐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学手段的应用[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35).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策略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