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9-10钟顺兴
钟顺兴
摘要:根据新课标在课外名著阅读上的要求,阐述课外名著阅读对农村小学生影响力之大,就教学经验分析乡镇小学对课外名著阅读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引导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各种提升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内涵,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农村 名著 阅读
莫言说:“读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经典。”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歌德说:“读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对于读书,我也有个人的见解。我喜欢读书,在书中我能看到繁华碧玉;在书中我能领悟真爱真理;在书中我自由,我翱翔。身为一名乡村的语文教师,面对着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我愿意为他们解惑,让他们领悟经典,让名著阅读在他们的成长中绽放!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在每一篇课文中,推荐阅读书目也有所增多,让学生有意阅读,从想阅读到“以阅读为乐”转化。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意在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让学生在名著的影响下成长。
经过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经验,我们的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暴露了不少问题。首先,学生的阅读意识没有得到转变,他们局限于阅读语文书,对于语文书以外的阅读不重视,认为浪费时间。部分学生愿意阅读语文书以外的书,但却以消遣的小说为主,他们不愿意接触名著,甚至抵触名著。其次,很多农村学生不懂如何阅读,他们并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不愿意做新的尝试,对于教师的读书笔记要求,他们没有认真对待,白白浪费了一次次积累的机会;再次,由于乡村学校,很多家庭的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他们没时间在课外教导孩子,导致孩子们迷上手机,游戏。看书选择看通俗小说,对于名著,他们也看不进去。阅读课的课堂上,学生们难以专心致志,他们东张西望,读着读着就感觉困乏;最后,由于在农村,有的家长观念陈旧,认为课外读名著就是不爱学习,反对学生读书,有部分学生甚至教材要求的名著也没买全,更说不上读通,读透了。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对课外名著閱读教学做了以下尝试与指导: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这告诉我们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并想办法让家长支持和关注名著阅读。如:开学初开展“我想对家长说”,向家长传递信息,让家长理解课外名著的重要性。同时向家长推荐课程要求的名著阅读书目,包括必读名著与自主阅读书目。当学生在某阶段名著阅读取得一定成绩时,利用微信、短信、电话向家长传达喜讯。我的一系列做法,让家长对学生阅读名著更有信心。学期初还可以开展“我爱名著”的主题阅读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爱读物同时对学生读书提出新的要求。阅读源于习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打卡,同学间互相监督,在家里家长监督,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关注名著阅读,家校合作,共拓阅读之梯。
二、以生为本,引导自主阅读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应寻找多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把课堂还于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如:完成优秀的读书笔记,助于资料的积累和对名著的理解。老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利用读书笔记。提议学生可摘抄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又可概括名著的主要情节,又或者谈谈对作品的感悟,人物分析,及好句的鉴赏等等。读书笔记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先把学生以四到五人分组,组长确定主题,各自准备,小组内分享讨论,最后,我指导评析,并选取优秀阅读小组在阅读课课中进行交流。老师还可以向学生家长推荐感悟、评价深刻的文章,也可以利用微信拍图,让家长直面欣赏优秀的读书笔记。
又如,在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去阅读,我利用教材,并且巧妙的推荐学生阅读。在讲老舍的《草原》,老师赞叹老舍丰富的想象力时,可向学生推荐叶圣陶的《稻草人》,让学生感悟真情。讲到《狼牙山五壮士》时,可引导学生翻阅《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中国当代的英雄事迹及精神。
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因此,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教师应积极改变以老师为主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阅读,让名著在课堂中走到课外。 三、优化教学,实现高效阅读
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能高效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实践能力。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每个都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完成自我建构,学会阅读,学会表达的过程;是学生阅读由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因此教师可通过与学生的阅读碰撞实现高效的阅读提升。
鲁迅有言:“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是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多样的批注形式,在随笔批注下,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名著。批注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独特的眼光和感悟。老师要求学生在看书的用时可随笔的勾画圈点批注,有疑惑,有感想的地方进行批注,能帮助学生阅读时思考,在阅读中让自己的思想张扬,翱翔。
在学生阅读所要求的的课外名著时,教师也可与学生同步阅读。教师也写批注,写感悟,并在分享会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甚至展示自己的批注,学生会发现老师与他们走得那么的近,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了,教师与学生,不同年龄阶层有不同的阅读看法,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感悟也更深刻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除课堂的听、读、写实践外,还包括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师生、生生的阅读交流,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如在引领阅读《昆虫记》一书时,配合着讲解,展示多种昆虫的图片。在引导阅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修养”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学生理解信中修养的真谛会更深刻;同时可开设读书角,寻找阅读能手,在班内培养阅读苗子,让喜欢阅读的同学与擅长阅读的同学合作,举办读书会,并让学生积极完成主题手抄报,适时展示;组织学生完成专题的名著阅读竞赛,以四到八人的小组为单位,抢答题与必答题相结合,题目以作品作家,名著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题目为内容开展。开展读书分享辩论会:这对名著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探讨并争论,各抒己见,例如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成长史,学生可就喜欢与不喜欢保尔这一角色展开辩论。
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利于學生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同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味。 四、善用想象与联系,拓展学生思维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而想象与联想教学,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品读《三国演义》时,教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画,把自己心中的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画出来。在阅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就三大主题进行阅读,一是父子情深,二是傅雷的教子之道,三给傅雷的一封信,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三个角度解读文章:第一,要精读并收集精彩的文段;第二,珍惜看书时感动的任何瞬间,做好批注与读书笔记;第三,从自己童年经历中选取与父亲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成一篇文章,组员们组内进行讨论,加深对名著的感悟。拓展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名著阅读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让学生有个性地阅读名著。教师课堂上有意的引导学生想象与联想,学生能更深刻地阅读同时,提升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名著融合了历史与创新。不同的人阅读名著时会有不同的体会,因此名著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了解作品作者的年代,在经典名著中我们感悟到历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的追求。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们,名著需要阅读,经典需要理解升华。课外名著阅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让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成长中积极前行。身为当代的语文老师,我肩负重任,在教学阅读这历史长河中,我将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让“阅读名著”之花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绽放!
参考文献:
[1] 王章柱;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 01 期
[2]蒋家琼;美育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教育与现代化;2002 年 02 期
[3]徐玉萍;试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成长[J];新课程研究;2019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