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由贸易港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文献综述
2020-09-10陆峰
摘要:当前,“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已成为海南省海洋经济提升的重要抓手,而“自由贸易港建设”则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长期重大战略举措。然而现实中这两者的发展之间协调性不强、匹配性不高,因此对“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由贸易港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主题迫在眉睫。本文对上述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发现学界与此研究主题直接相同的文献较少,近似的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于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合作、海南自贸港建设三个方面。通过梳理认为,先前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这一领域可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可研究的时间还很长。
关键词: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自由贸易港;耦合协调发展
1.研究“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由贸易港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意义
当前,“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已成为海南省海洋经济提升的重要抓手,而“自由贸易港建设”则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长期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但现实发展情况看,海南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贸港建设这两者的发展之间协调性不强、匹配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匹配、缺乏协调发展政策、发展环境未充分适宜等突出现实问题。
为破解上述难题,以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贸港建设两者的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现状并建立评价模型分析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相关研究工作迫在眉睫,这一研究工作能促进海南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贸港建设在步骤和阶段上相一致,让两者能相互配合、互为依托、协同发展。两者的协调发展,能充分发挥海南独特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对于实现海洋强省目标、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由贸易港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文献
由于对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由贸易港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属于较前沿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学界与此研究主题直接相同的文献较少,近似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2.1对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
惠青等(2019)认为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科研投入不足、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应当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特色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加大海洋科研投入、形成智慧海洋产业链,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黄思怡(2019)对海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预测,预计到2022年海南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将突破2000亿,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30%。陈松等(2019)以2006-2015年沿海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DEA生产力指数方法对海南省海洋经济效率进行纵向评价,并和其他省市的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横向比较,探究导致海南省海洋经济效率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海南省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受到技术变动的影响,技术效率没有显著的作用。黄思怡等(2019)认为海南需要借鉴国内外发展海洋经济经验,从着力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建设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重点壮大海洋油气,加速推进深海科学技术研究等为突破口,把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着力提高海南海洋产业总体竞争力。
2.2对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合作方面的研究
李锋等(2015)构建了东南亚五国以及海南省的海洋竞争力评价测度指标体系模型,认为海南省在天然禀赋条件方面有着比较优势,应当与东盟国家加强在海洋农业和高端海洋休闲旅游业的合作。薛文博(2016)界定了海洋经济对外合作即外向型海洋经济的定义,认为海洋经济的重点涉及到海盐业、渔业、海洋运输业、能源开发、旅游业、船舶业等,大部分的海洋经济产业都属于外向型经济,尤其是与海洋相关的第三产业,因此对外合作就是海洋经济的最突出特点。魏蔚(2017)认为海南省为实现海洋产业升级、加强海洋经济的对外合作,应当要构建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张帆(2018)从边间效应视角分析了海南的海洋经济合作问题。通过对海南与泛北部湾八国间的边界效应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外部边界效应表现为边界屏蔽效应,内部边界效应表现为边界中介效应。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外部边界效应与内部边界效应逐步趋向于零,海南与泛北部湾八国间的边界效应逐步趋向一致,边界对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各方的负向影响逐步消失。
2.3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的研究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設总体方案》出台后,学界对海南自贸港问题的研究进入了更深入的新阶段。迟福林(2020)对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若干问题做出了十大思考,第一,处理好“重要开放门户”战略目标与“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内在关系。第二,把握好高水平开放与制度集成创新的融合关系。第三,利用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第四,处理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五,把握好“放得开”与“管得住”的关系。第六,处理好“早期安排”中重点园区建设与全岛产业发展的关系。第七,着力处理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第八,客观判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临的短期风险与中长期风险。第九,解决好现行体制与政策落实的关系。第十,客观总结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历史经验与全面吸取历史教训。张燕生(2020)认为海南在一个大国经济体系中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港模式,逐步形成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更高开放层次、更优营商环境、更强辐射作用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吴士存(2020)认为海南可借鉴新加坡模式,注重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度集成创新,尝试推行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并重的理念,试行调解、仲裁、诉讼相结合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曹远征(2020)认为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实行更加开放的资金进出自由便利政策,不仅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也将对促进海南融入RCEP、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产生重要利好。郭达(2020)认为高度法治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求,要按着总体方案的基本要求,对标全球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探索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立法体制与司法体制改革。
3.对文献的评述
先前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本领域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发现现有的文献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先前学者对于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由貿易港发展的研究往往是割裂为两部分,即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域侧重于对行业布局与区域合作进行研究,而在自由贸易港发展领域侧重于对贸易、投资、雇工、经营、人员流动的自由程度进行研究,缺乏对两者协同发展的研究。更科学的研究方式应当是以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贸港建设两者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利用耦合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度及协调度,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探讨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措施。可见,本领域可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在未来的研究时间也会持续很长,为突破现有局限,必须要作出更深入、且更具针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迟福林.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EB/OL]中国改革论坛网,2020(7).
[2]张燕生.海南自贸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EB/OL]中国经济网,2020(6).
[3]陆峰.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寿险公司开拓东盟市场策略[J].保险研究,2015(2):39-49.
[4]张帆.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边界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3).
[5]黄思怡,康霖.海南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及对策研究[J].新东方,2019(3).
[6]陆峰.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中国与东盟跨境保险合作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20(2):35-37.
[7]陈松,惠青.海南省海洋经济的动态DEA效率评价区域经济[J].现代商业,2019(3).
[8]惠青,陈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海南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19(12).
[9]陆峰.“一带一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保险业的发展目标定位[J].当代经济管理,2016(10):89-97.
[10]魏蔚.海南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构建研究[D].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5) .
基金项目:2019年度海南省博士后资助面上项目《海南省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本文获得2019年度海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
作者简介:陆峰(1985—),男,壮族,籍贯为广西南宁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广西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