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新课改,打造优质高中数学课堂

2020-09-10李伟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9期
关键词:合作新课改高中数学

李伟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打造优质课堂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努力的方向,作为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本文中,笔者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差异施教的、合作施教以及引入生活元素等策略,浅谈如何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促进优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合作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按照课程改革大纲的要求,以及课本上的内容,单向地为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犹如冰冷的机器,毫无热情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建构,显然,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被无情打消,建构知识的质量也始终达不到预期。所以,为了尽早让数学课堂走出低效化的藩篱,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地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积极地吸引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在不断调整数学课程教学结构中,彰显数学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在数学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注重差异分层,促进因材施教

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在教师为学生讲解同样的内容时,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效果,而在数学课堂上亦是如此。透过实践教学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采用同样的手段为学生讲解同一数学知识时,学生形成的学习状态却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可以达到同等水平。对此,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并让学生在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方式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有必要采用分层施教的方法,以便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例如,在《集合的基本运算》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素养,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习活动,以便學生在差异性的学习方式中提高学习的实效。首先,教师先围绕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设定一些简答题,检验学生自学集合基本运算的效果。其次,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如对于答题效果较好的学生,教师将其设定为“提高层”,而对于答题情况较为一般的学生,教师将其设定为“基础层”。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如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所设定的学习任务偏向于应用方面,而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所设定的学习任务则偏向于理论层面。之后,学生进行集合运算的学习,逐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

由此看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储备量,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习任务,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并且获得满足感,从而在减小彼此差距中,提高数学课程的教育品质。

二、注重合作开展,强化主体价值

合作学习活动是新课改教育思想中着重强调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依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与同伴共同深入数学的世界之中,加深对数学内容的印象。然而,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上,经常存在合作学习活动应用效果不达预期的情况,最终导致学生之间的合作差强人意。对此,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地调整以往的合作方式,对合作中的各个细节进行优化,以便学生在有效的合作之中,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品质。然而,在学生进行合作时,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也应当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有效地介入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方向,化解合作中遇到的难题。

例如,在《基本不等式》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组员安排、合作结构的调整等多个方面,对合作学习活动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实效。首先,教师先结合以往的数学学科教育经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分析,以便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进行组员的划分,使得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数学综合素质保持一定的差距。紧接着,教师结合《基本不等式》中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合作交流的话题,并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先基于自身的数学素养出发,对这一话题进行分析,产生带有个人特色的想法。随后,教师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探讨,以便学生在向同伴阐述自己的意见,聆听他人的见解中,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本节课的知识,增强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效果。在学生完成了合作活动后,教师也要让学生对交流的过程进行总结,使得每个学生可以对合作交流中产生的想法进行内化,提高合作学习的意义。

显而易见,教师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并按照学生的素养为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能够形成合理的合作交流空间,让学生在共享思绪中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实践应用,促进学以致用

课堂是学生进行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发展能力的关键场所,但是,当教师将教学的范围局限在教材上时,无疑会限制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亦是如此。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当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例如,在《函数的应用(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元素贯穿在课堂的始终,帮助学生强化应用能力。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就可以从生活视角出发,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从导入之中就意识到函数知识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应用价值。随后,在为学生详细介绍利用函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个生活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逐步认识到如何使用函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学生完成了学习活动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进行这些生活问题的解答,从而基于解题的过程,真正地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内化,切实地发展应用能力。

可以看出,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之中,打造课堂上的生活气息,能够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主动地站在数学的角度思索解决的方法,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优质数学课堂的形成,并非在简单的言语之间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对此,在未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当从数学学科的教育特色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以便在形成完善的数学教育体系中,切实地形成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王重雷.谈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6(21):146.

[2]叶壮元.浅析高中数学优质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5):99.

猜你喜欢

合作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