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玉米

2020-09-10孙银娣

教学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玉米芯玉米粒指南

孙银娣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投身自然,既能收获喜悦,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指南》也指出:“幼儿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

1. 玉米掰掰乐

五月底,幼儿园小农场的玉米熟了,在一次散步中孩子们发现了玉米须变黑了。玥玥大喊:快来看呀,这是玉米,这个玉米已经熟了。”李基荣说“我们能摘一个下来吗”“我也要摘、我也要摘……”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李基荣有了想掰玉米的想法后,我们就让他自己去玉米地里掰,他用手拉玉米试图拉下来,可是没有成功。闹闹说:“我去找个棒子打下来吧”媛媛说:“我可以找个绳子拉下来”。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育角找开始找工具。带着自己找到的工具,他们开始用棒子打、用圈圈套、用布条套着拉,用茅根拉,用剪刀剪,用小手拧等等,在掰玉米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一个拉着一个一起用力掰玉米,嘴里唱着拔玉米的歌。

2. 玩转玉米

玉米扒扒乐

孩子们对摘来的玉米爱不释手,用手摸一摸玉米,再摸摸自己的小脸蛋,九月开心地说:“玉米叶好糙啊!”我们一起把玉米扒开来吧,沐沐说:“玉米穿了好多件衣服吧!”当当说:“玉米有胡须的,像妈妈的头发。”帅宝说:“这个玉米是一颗一颗的,像牙齿一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有些玉米柄比较长,孩子很难把玉米叶扒下来,这时赵元媛又说了扒开的玉米像一把小伞。

《指南》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中积累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看,孩子们把玉米皮当小船,把玉米皮变裙子,一起涂上颜料吧,一起把玉米皮喂给小羊吃。玉米皮可以很好地锻炼二指撕,孩子们手拿玉米皮,學着将玉米叶撕成长条,那撕下来的玉米皮可以做什么呢?玉米皮摇身一变,变成妈妈的头发,玉米皮变成森林,变成小刺猬的刺,变成太阳公公等等。孩子吃过玉米后,有长长的芯,也有一片一片的芯,看,拼香蕉,拼小河,拼斑马线,拼烟花,玉米芯叠高高,玉米芯摆造型,摆好造型后,我们也来做一做,玉米芯做项链,玉米芯比高低。

孩子们在掰玉米粒时发现了老的玉米硬硬的,新鲜的玉米粒软软的,茉莉说:这个玉米晒过了吗?楠楠说:这个嫩的玉米粒一捏抱在一起了。洋洋说硬硬的玉米粒一捏,它们分开了。荣荣说:硬硬的玉米粒放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很好听。《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手的动作协调,玉米须剪刀剪一剪,孩子们说变成调料啦,放上颜料调一调,变成小糖果,

那掰下来的玉米粒可以干什么呢?孩子们说舀一舀,晒一晒,抛一抛,串一串,孩子的协调性是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提升的。

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1.观察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通过让孩子们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动脑,探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眼孩子的兴趣点,发掘教育价值。老师思维在前,行动在后。

2.等待

《指南》提出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材料来保证幼儿自主探索,满足不同孩子需要,使其充分发展,所以在活动中我们提供适宜幼儿实际操作的材料,在操作中提高孩子手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发展了孩子的想象以后能力,凸出孩子的主体性,孩子的一日生活都以游戏为主,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儿童做事情,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让孩子认真做事。

陈鹤琴先生主张: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最丰富、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虽然我们是小小班的孩子,但我们也有观察创造的能力,我们也会想,也会做,在这个多彩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创造,与生活中常见的“玉米”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和玉米玩各种游戏,简单的玉米皮玉米芯带给了孩子们许多快乐的体验!

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指引下,玉米给了孩子们与众不同的体验,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在体验中学习,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真正得以发展。因为“玉”见你,生活更滋味!

猜你喜欢

玉米芯玉米粒指南
口干尿黄吃玉米芯
玉米芯发酵巧作牛饲料
想变成花的玉米粒
指南数读
爆米花
得闲爱搓玉米芯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每天做好一件事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