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

2020-09-10陈丽华

教学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挫折中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多,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自身三方面,需要采取正确引导法、合理宣泄法、审查目标法、榜样示范法来矫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的学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学生影响因素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家庭经济环境越来越好,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中学生面对精彩的世界,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多了,自尊心及竞争意识更强了,但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却差了,可能出现无法正视和同学的矛盾,甚至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面对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南京市白下区中学生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其患病率已经与欧洲国家青少年自我报告的发生率23%~40%相一致。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1.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综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和我校社团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家庭的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感情融洽程度都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母较高的期望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较高的成就动机,但父母的期望过高,对孩子过分苛求,就会导致学生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产生自责、焦虑、逆反和担心,这就直接导致学生身心的不健康。

1.2學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至少为10小时,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主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成为现在中学生在学校的目标。只有上了好高中、好大学,才叫人才。在21世纪的今天,中学生似乎又回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时代,在升学率的要求下,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校模拟、月考、期中、摸底、期末等高频率的考试为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紧跟考试后的是排名,按名次编排班级,在一些学校出现的“火箭班”,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1.3自身影响因素中学生的性别等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原因。女生从11、12岁,男生从13、14岁渐入青春期,与此相伴的是体形的改变、身体的发育。身体发育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让女生产生比较消极的身体意象,男生在外形上接近成人,但心理发展上却未表现出成熟。心理的幼稚与生理的成熟相矛盾,追求自我的独立与对父母、他人的依赖之间的矛盾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2.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使其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3.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4.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此外,父母的离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5.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爰好、待人接物的表现。第二,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第三,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或与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第四,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爰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深人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诚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不能没有爰,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爰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对孩子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情实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教师不要居高临下,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教师只有真心对待学生,学生才会相信教师,才会愿意倾心与教师交流、相处,从而有利于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爰的门路。

作者简介:

陈丽华,女,汉族,海南,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海中学

猜你喜欢

挫折中学生心理健康
Holism in Education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挫折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