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进行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
2020-09-10潘健林
潘健林
摘 要:尝试教学法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实施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理念。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尝试教学的方法、途径和操作模式,提出了职高数学开展尝试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效果也是明显的,值得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职高数学;尝试教学;教法研究;实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1.尝试教学是职高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职高数学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改革职高数学教与学的方式已刻不容缓。
我国在新课改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过程体验,尝试教学以尝试题为起点,促使学生自学课本,再以尝试为手段进行课堂练习,激发学生相互讨论的愿望,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到尝试成功;它以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为教学目标,而尝试恰是创造力的基本品质,这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因为世纪转折处需要的人正是敢于尝试的创造型公民。因此开展尝试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教学实践的意义
尝试教学法是特级教师邱学华基于陶行之先生关于“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经过四十年从小学教到大学的实践经验而创立的,被日本人称之为“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其生命力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理念。
尝试教学法在教学理论方面走过一条合乎逻辑的发展道路:从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法,再到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及深度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辐射出一个愈来愈大的影响范围:从常州市到江苏省再到中国甚至国外,但主要是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实践操作层面上开展尝试教学研究的小学比较多,中学部分学科也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就目前所见的关于数学尝试教学的文章,大都比较概括和理论化,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尝试教学的方法、途径和操作模式。
二、开展尝试教学的依据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变化: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技巧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为主。
尝试教学法促进了三个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这就构成了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论基础的核心。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这也是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使“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为中心,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三、在职高数学课堂中开展尝试教学的实践
目前的职高学生由于本身的基础较差,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习惯中,如能保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能模仿练习,已算是学生中的“优秀”学生,他们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更是缺乏对数学课本、数学问题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2015学年我担任高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一名学习型的青年,从而为走向社会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实践与探索。
(一)开展实践的准备
职高大多数学生由于学习目的性不甚明确,处于被動学习的习惯中,他们有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记忆方面,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照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去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相对来说到了高一,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对知识的需求和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都有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职高相对于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这就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针对上述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尤其要做好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l)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的学习方法。
同时由于职高学生在高二以前多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
1、逐步教会学生使用课本,适应自学课本的学习。
① 明确要求,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对比原高一高二所学教材,介绍现在教材的特色。
②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尝试。
③启发诱导,加强辅导,让学生掌握做题和核对答案的工作,指出做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核对答案应做到的几点。特别是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后进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尝试。比如,不能只追求答案是否准确,要注重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因果关系、逻辑推理,不盲从所谓的准确答案。
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尝试
在开始阶段,我们认为,教师给学生拟好读书提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好方法,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能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握住一节课的内容;有了读书提纲,学生为了搞懂教材内容,就不会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拟好读书提纲,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 提纲要反映教材的重点,关键;
② 提纲要能引导学生推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③ 提纲中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随着学生的自学、尝试能力的逐渐成长,可逐渐不给读书提纲。直至完全不给读书提纲。
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
开始阶段严格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最初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能抓住教材的要点和中心。逐渐对阅读教材中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收获、体会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都要有所反映。
随着学生自己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只要求作提要式笔记,记上自己的新想法,培养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开展实践的操作
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如高一学生在学习“均值定理及应用”这节课时,可作如下安排
1、设计尝试题
这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有: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和部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均值定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常规但又很容易勿视,主要是应用(1-b)2≥0的变型与迁移。
于是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①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找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②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2、自学课本
让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及证明的基础上,自己看书分析,自学课本例题(职高人教版P40例5和P54例1),从例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以及书写格式得到启示。
3、尝试练习并学生总结讨论
尝试练习是一堂课时间(40分钟),(尝试练习时允许相互讨论),并及时检查尝试情况,公布答案,要求同学根据自已做尝试题情况对照答案进行总结,再与同学进行讨论或与老师研究,寻求各题的解题方法及归纳题型和知识要点。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①,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pq≤。
对于问题②,因为涉及初中物理知识,有不少同学可能会出现无法入手的现象。于是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相关物理知识:设物体真实重量为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l1、l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l1G=l2a,l2G=l1b,两式相乘,得G2=ab,所以,
由问题①的结论知pq≤,即得,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而对于问题②,还可以继续问:实际重量与两次称量结果的平均值的大小关系如何?学生讨论后得出。此时,给出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及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4、精心评讲,归纳题型
(1)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对任意两个正数a、b,叫做a、b的算术平均数。对任意兩个正数a、b,叫做a、b的几何平均数。
(2)均值定理: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a,b>0),(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讲评时要注重对(a-b)2≥0的变型与迁移思想进行疏道,从而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灵活运用。
(3)典型例题讲评与练习:
例1:已知a>0,求的最小值,并指出当a为何值时取最小值。
练习:若0 例2:用6m长的条形塑钢材料,做一个“田”字形的窗框,问窗框的高与宽各为多少时,窗口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练习:为了围成一个面积为36cm2的矩形小框,至少要用多长的铁丝? 通过评讲学生不但加深对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及均值定理的的理解,还掌握了几种题型:①当已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数的和是定值时,则它们的积就有最大值,且当且仅当两个(或几个)正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才达到最大值。②当已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数的积是定值时,则它们的和就有最小值,且当且仅当两个(或几个)正数相等时,它们的和才达到最小值等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另外还调动学生钻研精神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指导学生阅读是关键。数学阅读是尝试教学的基础,它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做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阅读指导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课本隐含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职高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为了完成职高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例如,已知平面内一动点P到两定点F1和F2的距离的和是一个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椭圆的定义中就隐含着和的定值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这个前提,而学生往往忽视这个重要前提而导致失误,产生轨迹是椭圆的错误结论,而事实上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或线段F1F2.经过教师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减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认真做好课堂小结 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总结:① 按读书提纲进行总结,概要地讲解说明或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读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议一议,再总结。②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在阅读教材中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和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注意引导、分析。③ 就一堂课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先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④ 引伸性的总结,即把教材内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可作适当提示。 四、成绩和效果分析 职高数学实施“尝试教学法”的研究是在自学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年的实践,其效果明显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1、学生分流时基本情况:学校根据入学考试成绩,按专业平行分班。而电子和机械两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好动不能静心,一知半解,对知识掌握也不够牢固。但大多数学生较有灵气。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个数控班数学成绩的基本相当,电子班稍有差距。 2、两种教学方式各班成绩对比分析 开展尝试教学的实践教学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是教师与教师的对比,我们将我校15级高一段两种教学方式对比汇总。开展实践前15电子班是最差的,开展实践后该班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就一路领先,其中在两次期中考试中有微弱优势,在两次期末考试中优势比较大。说明开展尝试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后进生的学习,使后进生面缩小,对后进生有利。 这一事实说明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教学是有成效的。 (二)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 经过一年来的实验,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学生初步养成了自学习惯,掌握了自学方法,并且把自学方法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学生蒋英杰谈道:“通过这项实验,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关注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本上能抓住重点、难点,我们在学习其它学科上,也会先自己去偿试解题,在练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华洪梁说:“培养学习能力,当然不止是数学一门学科,其它学科照样有用,现在我们的专业课不是吗?……” (三)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的影响 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的自學方法,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通过实验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智力,造就适应未来世界的建设人材都有积极作用。 五、几点体会 (一)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素养,因此应加强教育科学的理论学习,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善于灵活运用。 (二)传统教学与尝试教学的的关系 任何创新都要有合理的继承,不能一概否定,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教学的实践就是在总结继承传统教学中许多合理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项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如果能巧妙地动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实验是会取得成效的,职高数学教学中开展尝试教学也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不足和教训 对于教改一年,作为实验对象的15电子班学生成绩虽然有较大的提高,但还是有很多遗憾,例如,我们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作了仔细分析,认为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太差,对学习数学是在没努力时就认为自己不行,也就是说输在心态上,吃不起苦,以及一些人力所难以抗住的因素所致,不是实验本身的问题。由于实验时间只有一年,显得太仓促,要在一年时间里既要的教学任务,又要对早已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在理论上也不切实际。有人云:“小学三年,初中十年,高中没法教”,就是指到了高中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难度相当之大。另外,中职的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普高要轻,压力也小,在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时常会出现无所谓的心理现象,致使部分学生知识尝试探究时有偷懒现象,知识掌握不牢固,消化不了,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波动。 从中我们要吸取的教训,一是要保证实验时间的充足,对职高学生来说,习惯的培养教育最好从高一就开始。二是任课教师要相对稳定,教师尽量不要缺课,以保证教学的计划性,一致性,不要一紧一松。三是要合理安排进度,不要赶课和提前结束新课。再是要注意保证实验班学生的相对稳定性,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邱学华《福建教育》 [2]《尝试教学理论初探》苏春景 山东烟台师范学院教育系 [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8(2002.2重印) [4]《教育创新论》张武升主编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2 [5]《教育心理学》(修订本)邵瑞珍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教育改革与知识转型》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刘佛年教育文集》金一鸣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