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概念课问题情境导入有效性探究

2020-09-10段云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概念高中数学

段云坤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以概念教学为例,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问题情境创设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概念;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0

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好一堂课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和过程,如引入简单明了且贴近课堂教学难度内容,把握分层实施和探究生成的原则,巩固分层递进等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到概念的具体形成,运用好问题导入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概念知识。

一、提高问题情境导入有效性原则

1、简单明了,紧扣主题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所创设的问题要简单明了,直切主题,切忌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问题过于繁琐或失去意义,华而不实。创设问题情境要基于學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这意味着教师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发展水平,进而设计出简单明了且符合主题的问题,推动学生在快速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有很多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会过多地考虑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导致了问题情境的复杂性,学生也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又或是跟教学内容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有悖于教学大纲,因此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

2、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内在的连贯性,而据此设计出的问题也应具有系统性,如果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设计出现了断层现象,学生就很难去接收下一个知识点,也逐渐地会失去学习兴趣。此外,问题的生成还需要有预设性,问题之间具有明显且清晰的逻辑关系,各问题之间都要与教学目标和其他问题紧紧联系,如此环环相扣才能够将教学内容全部转化为彼此相关联的问题,让第一个问题成为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以此类推,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收获知识,以问题为驱动,成为学生思维递进的阶梯。

3、注重引导,激发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更加多元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兴趣,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再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其中强调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在主动接受外部信息时能够进行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中来。结合这两个方面来看,概念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师生共同围绕具体教学内容所开展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其独立探究能力和求知精神的重要驱动力。

二、问题情境的设计建议

1、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问题的创设要联系生活,尤其对于未知的数学概念,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从自身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增强对知识建构的主动性,搭建起一个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平台。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从贴近实际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知识,这也又回到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目标层面。例如,在“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相关教学中,平面向量作为近代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可以说是代数与几何之间的重要纽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平面向量概念教学,作为第一小节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初步掌握有关项链的概念和形式定义。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向量模型,掌握了单位长度、实数绝对值以及数的抽象等内容,也就是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深化。那么在本课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有关向量的概念。如“假期出游我们都可以用到哪些交通工具?”“假设我想乘坐高铁从湖南到北京,可以选择直达,也可以选择途经江苏,再到北京。两个路径的选择虽然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这可以运用物理知识中的哪个量来进行说明?”“这个物理量的特点是怎样的?”“大家还能否举出更多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将这些物理知识迁移到数学中会形成一种新的量,我们该如何定义它呢?”该问题情境从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旅游”出发,将生活问题逐渐地转化为物理问题,其中涉及到了矢量位移,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换角度看也就是直接切入到了向量概念的主题当中。最后,再次通过回顾物理知识中的力与速度等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记住知识背景来对新知产生兴趣,最后感受到知识的生活性,并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

2、关联化的问题情境

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尤其是高中数学概念知识,很多都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的初级形态。所以在高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通过回顾旧知的方式来为学生搭建支架,使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呈现,学生则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实现发展。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中,作为研究函数整体性之的开端,也是之后学习函数奇偶性与周期性的开始,这节课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日后对于函数整体知识体系的正迁移。其实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本课概念教学的导入环节可以在初中教学内容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如分别作出y=x+2,y=-2x+1,y=x2,y=2/x的图像,观察并得出y随x的增大有和变化?如何通过自变量x来以及其所对应的函数f(x)关系来描述这一变化的趋势?以y=2x+1为例,来比较归纳f(x)随x的变化特征。对于其他函数,你还能否用这一方法来进行刻画?

综上所述,学习应当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在高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入手,找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打破其已有认知水平,将其已有认知作为新知的生长点,从而在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调动其主动建构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官晟.立足教学质量提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J].考试与评价,2018(07):144-145.

[2]靳建颖.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四法”[J].上海教育,2018(18):78-79.

[3]陈小琴.利用问题引领,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J].文理导航(中旬),2018(06):4+30.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概念高中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