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9-10徐静
摘要:本文以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为体育旅游做概念解释;其次,了解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最后从人才、资源、客源以及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体育旅游是旅游和体育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是盘活体育资源、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宿迁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旅游概念
综合众多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本文对体育旅游的界定是:体育旅游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离开日常生活范围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停留,以旅游目的地的体育资源及体育设施为依托,通过利用各种体育活动的设计、组合,欣賞或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健身、休闲、娱乐、拓展、文化交流等多种目的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概况分析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等,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宿迁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7年末,宿迁有等级旅游景区47个,比上年末增加16个,增长51.6%。其中,4A、3A和2A级景区分别有9个、20个和18个,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实现旅游总收入255.60亿元,增长18.2%。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宿迁市体育旅游业也悄然兴起,开发了一系列体育旅游项目。如京杭运河宿迁段的漂流;嶂山森林公园、西郊森林公园的定向越野、自行车骑行比赛;项王故里的举鼎、武术表演;骆马湖、湖滨浴场的潜水、赛艇、划船等项目。
三、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人才方面
1.引进综合型体育旅游人才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体育旅游市场的开辟,体育旅游产品与项目的开发设计,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才能解决。当前宿迁市各区域综合型体育旅游人才不足,严重影响了宿迁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引进综合型体育旅游人才,组织好体育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管理队伍,以促进宿迁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2.促进人才培养专业化
为使体育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坚持加大体育旅游人才开发理念,体育旅游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构建“市场—学校”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在宿迁市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设置体育旅游专业,并在体育旅游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加设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不断完善体育旅游课程体系,为体育旅游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而体育旅游企业可以为学校体育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培训机构,提供部分师资力量,为体育旅游企业的人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通过市场与学校强强联合,为体育旅游业提供充足的体育旅游综合性人才,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二)资源方面
1.加强体育旅游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畅通对外旅游道路衔接,改善旅游环境。如加快体育旅游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公厕、标示标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旅游咨询、集散等体系为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等服务;积极推动体育旅游保险。
2.强化品牌,打造体育旅游特色线路
景区应该把具有核心的竞争优势的资源作为主体进行深度和广度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风景、文化、动物、植物、历史遗迹等多种资源,同时也可以将各种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链式的体育旅游模式,开发和创新体育旅游线路和项目。重点推出运河遗风(京杭运河宿迁段)、项王故里、生态宿迁(嶂山森林公园、骆马湖等)等具有宿迁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
(三)客源方面
1.扩大体育旅游市场宣传
体育旅游经营单位要着力扩大体育旅游宣传,完善体育旅游宣传促销手段,运用网络媒体(网站、公众号等)、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等多种宣传手段,如加强电视媒体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在市内、省内、省外媒体的精准投放,在重要旅游客源地加大广告投放;利用现代影视娱乐等手段,嵌入式推广旅游产品,扩大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民航、高铁等运输工具开展旅游营销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增强体育旅游宣传实效,充分调动游客参与体育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拓宽体育旅游客源市场
现阶段宿迁市体育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宿迁市内,以宿迁本地客源为主,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宿迁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宿迁市体育旅游在省内、国内的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提升区域体育旅游品牌,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等多种促销方法,及时传播旅游信息,给客源介绍体育旅游产品,引导其需求,促使客源向宿迁市流动,以此拓展省内、国内客源市场,刺激体育旅游消费。
(四)环境方面
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全面提升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首先,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履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责任,引导抵制和谴责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浪费资源能源等行为,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其次应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管理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知晓利弊,眼光长远,并积极引导游客爱护环境。最后加强对游客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文明旅游,生态旅游,保护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实施全民行动,景区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以保护性开发为重,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景区资源盲目或过度开发必然会引发旅游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影响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景区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时刻遵循“保护是开发的前提”的理念为指导。当然,保护不仅仅是对原有景观的保护,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维护,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从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徐燕华.开发苏州水文化体育旅游设想[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nta.gov.cn/zwgk/201612/t20161222_810129.shtml,2016-12-22.
[3]中国政府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05/content_5143290.htm,2016-12-05.
[4]窦淑慧.长三角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一体化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徐静.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景观带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徐静(1992-12-),女,汉族,江苏宿迁沭阳人,研究生,沭阳县修远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