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平衡高考“常考点”例析

2020-09-10郎晟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化学平衡速率浓度

郎晟

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又是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它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学习有实际指导意义,属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现就这一热点的相关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浅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直接判断法(判断平衡状态)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例1.对反应2A(g)+3B(g)5C(g),在一定条件下,说明已达到平衡的选项是()

A.C的V(正)=V(逆)

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2xmolA,同时生成5xmolC

解析:选项A中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选项B,在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保持不变,故不能说明;由于反应方程式两端气体体积差为零,不论是否平衡其压强都不变,C项错误;D项中均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V(正)、V(逆)是否相等,因此不能肯定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正确选项为A。

(2)同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例2.对反应3A(g)B(s)+2C(g),下列选项表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A)=V正(B)

B.V正(A)=V逆(C)

C.2V正(B)=3V逆(C)

D.V正(A)=3V逆(C)

解析:在任意的反应中,速率比和方程式中系数之比相等。但可逆反应要处于平衡状态,结合计量数和速率关系,将选项中的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的速率,若相等且朝正逆两个方向进行,则达到平衡。故C项正确。

(3) 任意物质的浓度恒定

例3.对于可逆反应aP(g)+bQ(g)xR(g)+yS(g),下列表明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相等

B.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P、Q、R、S的体积之比为a:b:x:y

解析: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百分含量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故正确答案为C

(二)间接判断法——针对可逆反应,通过综合分析气体的:质量、总压强、质量分数(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等的变化与否,分析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1)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恒定

例4.对反应N2+3H22NH3,在恒T、恒V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的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B.容器内三种物质浓度相等

C.容器内三者浓度比为1:3:2

D.氨气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Δn≠0的反应,因此当物质的量不变时,质量恒定,摩尔质量不变;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変,但不一定相等,不一定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关系,物质之间进行化学反应时的变化量与计量数成比例,B、C错误。故选A、D项。

(2)任意物质的物质的量恒定

例5.在恒T、恒V条件下,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A(g)+B(g)C(g)

B.A(g)+2B(g)3C(g)

C.A(g)+B(g)C(g)+D(g)

D.以上都达到平衡

解析:结合给定条件,由压强不变则物质的量不变(压强和物质的量成正比)。A项由于两端气体体积差不为零,只有达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才不变;B、C项中Δn=0,故不能判断是否达平衡。选A项。

(三)特例判断法(由特定条件分析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如气体颜色、密度、摩尔质量、体系温度的变化与否等)

例6.可逆反应aA(g)bB(g)+cC(g),且a=b+c;下列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C.反应速率A:B=a:b

D.体系的温度不变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Δn=0的反应,反应体系皆为气体,因此压強、质量始终不变;选项C未标明正逆速率,故不能判断;而D项中体系温度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选D项。

上面仅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做出例析,解题时若能抓住题目中明显或隐蔽的关键信息,便能准确、快速作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平衡知识包括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常见的图象分析题,等效平衡和有关平衡计算题型。本人预测今后对本部分的考查会更突出平衡状态判断这一知识点,题型以综合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

猜你喜欢

化学平衡速率浓度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分析
化学问答
通过提高心理速率改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