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阻且长 未来已来

2020-09-10李兴宇龙兰芝

高考·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立德树人历史

李兴宇 龙兰芝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实施的推进,湖南实行“3+1+2”的模式,学生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科,这就更加强调“一体四核四翼”,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的转变等。本文以北大历史学系阎步克先生的“制度史观”为视角,重新审视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题目,并进一步阐述对于新高考改革的反思。

关键词:高考改革;历史;立德树人

制度史观中所涉及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者牵涉到“制”,后者牵涉到“人”。

一、物理历史“南北朝”时代

由于文理不再分科,“3+1+2”模式直接将物理和历史这两个学科对立起来,进入“南北朝”时代,我校选物理的学生居多数。从“制”上便一刀斩断了物理和历史,使得不愿背历史的同学去学物理;理科差的同学被迫去学历史;亦或者两门都不甚喜的同学面临着被迫选择的无奈,从“人”上看,之前文科理科两大势力已经不平衡的天平更加失衡。历史课给学生带来的民族情感、家国情怀和人文传承是根直于血脉之中的;历史的价值可以培养历史价值观和民族情感;物理可不只只有物理而已,可历史很大程度上只有历史;历史的价值在于,即使学了物理化学,也不会出来做香港“废青”做的事;历史是全民文化素养提升角度,急功近利的社会理解不了历史。

二、以“制”观之

2019年全国卷出现了很多体现美育、劳育、体育、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题目,这也是高考指挥棒以后的挥动方向,强调立德树人,一直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制”上看有立德树人的金线和能力素养的银线,如今我们以制度史观重新审视之,方能做到古为今用,这也是学习、反思历史的价值。

(一)金线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立德树人无论如何是要放在首位的,作为教育的金线,立德树人必须贯穿始终。先看一道政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答案的第④个选项“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文化形式是多样化,性质讲一元化或者多元化,就是不同性质的文化思想,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反对思想多元化,所以党要做好意识形态的领导,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思想多元化,所以国家才大力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地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以达到通过题目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的作用。

历史题亦是如此,Ⅱ卷24题“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近几年来,大国崛起和学习强国系列纪录片视频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和立德树人一并作为金线贯穿于高考题中。I卷42题钱穆的《国史大纲》作为开放型历史小论文题,首先是“略有所知”,然后是“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再然后是否定“虚无主义”,最后是“国家之希望”,其表达的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历史。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家国情怀要求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立足本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包容理解的宽广胸怀,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国公民,这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教育应有之义。

归根到底,以后的高考题命题趋势也会以2019年为蓝本,像I卷26题唐朝的那道拔河题,考察的是体育,结合当今时代来解读阳刚与力量;35题一战期间的达达主义考察的是美育,审美、命题二者有机融合;34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在工厂主的资助下,发明蒸汽机,考察的是劳育,包括2019年的语文作文考察的也是劳动劳育,亦马克思主义所言——劳动创造人。

(二)银线能力素养常做常新

新高考改革后,语文、政治和历史的教材也必将随着更新,其中的一个措施就从知识-能力的双向性目标中增加“情境”,考察的四层,也就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就这样与情境联结起来。当有了情境这一因素后,学科的能力素养讲常做常新,如Ⅰ卷28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材料给的情境是川沙县——仅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能说明国内的整体情况呢?错选率很高的无论是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还是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它的情境范围都与材料不符。一道材料题,当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可以是政治题,也可以是历史题,甚至还可以是语文题。

故今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学科间整合的能力,甚至是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如Ⅱ卷33题那道世界中古史的地图题“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除了考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与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之外,还强调了人文地理中的区位条件,印书坊的建立需要劳动力、原料和水源等,它的传播需要革命战争或者政府政策推动等。所以我们说,政史地不分家,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夹在其中的线索,如: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在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中学过;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过;政治历史学科的交集——马克思主义都在课本上出现过;包括语文的古文阅读理解的文言文常識题在历史中也多多少少接触过。

三、以“人”观之

若非要以物理和历史划分为文科群体和理科群体,这两大势力,他们的相互博弈体现在选科上。我校以前实行文理分科的时候,1100多人中大约有700人选择理科,400人选择文科,二者的比例大约是2:1,而不分科了,整个学校在“人”这方面的资源就得重新进行配置,“3+1+2”中选科一共只有12种组合,但考虑到师资、教室、分班管理等,不可能有12种模式可选,有的只能是根据实际情况推出3到6中学科搭配“套餐”方案供学生选择,如:物理+生物+政治组合成“理科中的小文科”或者历史+地理+化学组合成的“文科中的小理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3+1+2”后选择历史的学生大幅减少,从选择专业的角度看,2万多个专业中只有604个专业仅历史可选,加之以历史以后的就业面较窄,如:中学教师、博物馆、考古和史学研究等,但是整个社会需要历史作为文化心理认同。提升物理固然没错,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物理学科人才作为基垫。物理太难了,选科人数下降,物理学家发声;但却以提升物理的特殊方式,以另一种形式“打击”历史,历史人数下降,历史学家鲜有发声,整个社会文科就算是落寞了,倘若急功近利,社会道德一定沦丧。无论是从“制”还是从“人”上看,文理不平衡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笔者希望能像I卷42题钱穆的《国史大纲》对待历史的态度一样,多一份温情与敬意,多一份历史使命感与历史敬畏感。

四、“后考纲”时代“一核四层四翼”将成为教学和备考指南

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各省(区、市)不再制定考试大纲,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也就是到2022前年,要逐步取消考试大纲,这也就意味着进入了“后考纲”时代,那么“一核四层四翼”将成为教学和备考指南。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的发挥作用将大于传统知识,如Ⅰ卷33题“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传统知识的作用仅能通过史实排除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因为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学过,英国在美洲建立殖民地要早于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建立起的殖民地,用唯物史观便能一下子选出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这里涉及到的史实已有部分超纲: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他的各种改革也随之告终,勃列日涅夫上台。1962年,赫鲁晓夫提出“利别尔曼计划”,强调发挥核算和利润的刺激作用;1965年,柯西金采用1962年“利别尔曼计划”,用利润、资金、核算等经济手段来改革和促进苏联工业的发展。假设学生已学习超纲的史实,则可以排除B项,B项的经济政策出现了“断层”。举这两个例子都是为了说明在“后考纲”时代,我们必须强调“一核四层四翼”,仅传授知识,做知识的“搬运工”作用并不大。

历史通常是多面的,我们应突破片面的“刻板印象”,全面地看待历史。教科书具有稳定性与相对封闭性,新学术成果难以及时进入教材。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容易形成片面的“刻板印象”,它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这也成为容易失分点。再如:Ⅱ卷29题“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当时不仅只有马克思主义还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主义等,毕竟没有考纲之后,高考题“考什么”是变化无常,对学生来说不常或不曾接触到的。

五、道阻且长未来已来

新高考的未来已来,在文理不平衡的局面中会不断出现的问题,《蒹葭》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制”出现了变化,“人”也要相应地更新。徐赐成副教授认为,历史教科書的另一个基本功能是为历史教育提供基本的价值观——反映学术界、教育界和国家人才培养标准的共同规定。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明确指出,学习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于以上因素,政治性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基本特征。历史教师要紧跟国家大势,并认同主流价值观,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历史观,以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为目标,要一手抓立德树人的金线,另一手抓能力素养的银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此来适应今后的新高考。

参考文献

[1]龙兰芝.基于新课标视角下的历史核心素养与五育探究——以2019年全国卷为例.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21):173-173.

[2]龙兰芝.历史的交汇——以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33题为例[J].中外交流,2019,26(22):122-123.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兴宇(1998——)湖南吉首人,研究方向:历史教学论;第二作者,龙兰芝(1991——)湖南凤凰人,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立德树人历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历史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