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出版文化的历史传承作用研究

2020-09-10陈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

摘 要:在我国文化事业中,编辑出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出版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因此研究出版文化的传承作用可以从文化追求以及责任担当的角度对出版行为产生正面影响,可对出版文化的功能以及角色定位进行指导。这也是我国出版业能够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角色轉变的重要文化保障与支持条件。

关键词:编辑出版;出版文化;历史传承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85-01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对文化自信作出了特别说明,即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及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作为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出版的文化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其成就了文化自信,并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中坚作用。

二、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承的联系

编辑出版与文化紧密相连。在远古时代,尚未出现笔墨纸砚等记录性工具时,人类通过发出声音传播信息,此时的历史资料难以得到有效保存。直至出现记录文字的工具,文化传承迈入新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笔墨纸砚为主的记录方式逐渐被替代,现代人对文献资料的生产、传播方式和载体都有所转变,这种转变后的形式就是编辑出版。由此可知,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编辑出版是传统记录方式的升华。编辑出版的主体是一群具有专业文化素质的编辑人员,通过对文化内容加以分析判断后,进行传播、传承,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根据编辑出版的特性,其必定在文化历史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编辑出版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出版文化的传承作用,从编辑思想、出版政策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出版管理方式等方面均能体现出版文化历史动态的传承,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文化拥有悠久而璀璨的历史,经久不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1]绵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至今仍能得到发扬光大,编辑出版活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编辑出版活动历史悠久,中国典籍的数量、时间的悠久、传播的范围、记录的连续性等特点,直到15世纪以前,可称为举世无双。由此可知,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宝贵遗产得以续存离不开出版缔造的文化符号、储存与固化功能。作为文化符号的通行表现形式,相较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婆罗米文以及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只有中国有活跃的编辑出版活动,因此也只有中国汉字经过演变逐渐固化,完整记录下历史活动,并形成文献资料得以留存至今。

出版文化经过不断优化、集成以及创新,使中国文化可以发扬光大。编辑出版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优秀的内容,对其精神层面进行优化,再将其传播出去。因此,我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优秀的编辑出版家,为了保证书籍质量,精心完成选材、辨伪、校勘、辑佚等流程,并创立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分类管理系统。孔子作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名伟大的编辑家,其所编辑整理的“六经”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编辑典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古典文化进行优化、集成与创新的过程,这一优秀思想对后世的编辑出版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得以发扬光大。

(二)是优秀文化传播的利器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近现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形成的文化内容中,即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以此推动社会发展进程。[2]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出版作为思想传播的武器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其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报纸出版工作,其发表的第一篇具有辩论色彩的文章是《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在文中,马克思批判了当时资产阶级的新闻检查制度,文中提到出版法才是真正的法律,自由是出版工作的常态。在此期间,马克思曾发表言论,指出新闻是影响人民思想的重要手段。列宁在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始终高度重视报刊的出版,并亲自创办领导了《无产者报》《真理报》《经济生活报》等报刊,使其有效成为推进无产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

此外,编辑出版作为思想斗争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书籍成为对抗法西斯的“纸质子弹”。在我国近代史上,编辑出版也是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因素,起到了革命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作用。基于此,编辑出版对世界各地历史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作为思想文化的利器,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当下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即要求新闻工作者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也由此可知编辑出版工作者对优秀文化传播的责任意义重大。

(三)是文化创新的生产渠道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而言,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若想真正意义上做到文化创新,就需要高度重视出版编辑的重要作用。事实上,编辑出版工作本身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编辑人员在审稿、选题活动中,要发挥创造性,尤其针对主导型选题,要充分体现编辑的创新性;另一方面,任何文字作品的问世,都需要进行编辑,对其在语言表述、整体纲要、内容完整度等方面进行加工与改造。因此,一部完整且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创作者、编辑与读者的共同作用。其中,编辑人员的再创作能够在文化产品本身富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文化价值,由此提升出版物的价值。在实际的出版编辑工作中,编辑文化创新成果与编辑人员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因此,编辑人员的文化素质是编辑出版创新的根源,对编辑出版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图书策划由编辑主导型和作者主导型两部分构成。两种主导形式存在差异,相同之处在于编辑创新环节的重要性,即不管由编辑主导还是作者主导,优秀文化作品的传播始终离不开编辑出版创新活动。编辑出版是文化创新的生产渠道,而编辑出版的文化创新功能则是提升文化内容价值的重要途径。

(四)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信使

编辑出版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不仅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信使,更是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据记载,最早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出版工作是有关佛学典籍的翻译出版,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对世界影响最为久远的编辑出版工作。公元1世纪初期,我国逐渐开始开展汉译外文工作。在佛教经典传入我国期间,天文学、占星术等书籍的传入也为我国在天文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时期,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编译《几何原本》,通过编译,西方的科学知识得以在中国流传,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对西方开始密切关注,编辑出版在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引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林则徐组织编译《澳门新闻纸》,邀请西方传教士翻译西方地理、法律、政论等方面的图书供国人阅读。而中国共产党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诞生,毛泽东在革命期间尤其重视对国外有价值书籍的翻译出版工作,促进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国文化也通过编辑出版工作向西方传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思想启蒙以及社会变革。基于此,编辑出版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信使,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中坚力量。

四、结语

对于我国而言,文化传承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和建设的关键,也是我国文化体系逐渐完善的重要途径。编辑出版通过对文化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创新,有效提升了文化内容的传播价值,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编辑出版的文化历史传承作用,做好编辑出版工作,提升编辑出版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燕茹.浅析编辑出版文化的历史传承作用[J].才智,2019(24):231.

[2] 李朝伟,公亚丽.建设“高势位”社会主义出版文化[J].中国出版,2019(09):29-32.

作者简介:陈娟(1982—),女,河北衡水人,本科,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
浅析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解决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
《宋代登科总录》编辑出版杂谈
关于编辑出版的现代化探索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
民国大学教材出版的缘起及特点探究
让创新意识成为编辑的内在品质
台湾地区体育类学术期刊特征、编辑出版特点及评级方法分析
编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创新
五四时期西诗汉译编辑出版之语体特征研究